• 我的订阅
  • 人文

春秋时期的宗教观念变革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3 15:47:00 来源:戏说三国

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奴隶制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信仰天的信念开始动摇,取而代之的是重视了人民的思想。

周厉王以后,王权开始衰落,"尊神"、"敬天"的观念也发生了动摇。而"人本"思想逐渐萌发。天失去了原来的权威,被一些人诅咒。人间一切祸福均自天降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郑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这就是主张脱离天的羁绊,将人事与天道分开。

春秋时期的宗教观念变革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天处于了人的附属地位,并非凌驾于一切之上。人神关系的颠倒,是春秋时期的一大进步。孔子咒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说明孔子是反对人殉、人祭的,实际上孔子就是把人的地位摆在了神之上,这也反映了奴隶制的崩溃。

随着对宗教性的天和神信仰的动摇,朴素维主义思想也发展了。

西周末年,已经有人以阴阳失调来解释地震的发生;郑史伯提出"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就反映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晋史官引用"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诗句,得出"衣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应"的重要政治结论,这是对封建地主取代奴隶主的歌颂,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相传为楚国人。老子即老聃,他的代表作《道德经》,实际并非老子所写,而是楚人环渊写的,不过精神是老子的,文字是环渊的。

老子冲破传统宗教思想,提出了一个超绝一切的虚无本体,这就是"道",以取代天的无上权威。"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道"是万物的始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所以老子说"道"是"万物之宗",是宇宙万物的老祖宗,在上帝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应理解为元气,即最初的物质,而"道"比"一"这个最初的物质还要早,说明"道"不是实体,而是一种"视之不见"的精神。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无为"就是听其自然,少私寡欲。老子的思想有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一面,但也有鼓吹"愚民"政策的一面。所以老子主张统治者在"治民"时,要使民无知无欲。

春秋时期的宗教观念变革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世界。老子向往的并不是一幅未来理想社会的图景,而是早已在历史上消逝了的,经过他的美化,保留有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制社会。

《道德经》中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它指出世界的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美与丑,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有与无都是对立的统一。事物都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但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被唯心主义冲淡,最后导向了形而上学。

老子的哲学观是为他的历史观服务的,他希望恢复他的理想社会。毛泽东曾对老子的思想做出了最恰当的评价。

孔子和《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先祖为宋国贵族,后逃难到鲁国,成为鲁人。孔子幼年丧父,曾管理过仓库,也看管过牛羊。孔子曾在鲁国做官,后离职,周游列国,到处游说,晚年回到鲁国讲学。他的门人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的主要依据。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那时周王室已经非常衰弱,孔子崇拜周公,希望以"周礼"为准则,各人遵守本分。在孔子看来,他希望有法先王,行德治的方法,使当时动乱的社会恢复稳定,人民所受的苦难减轻。

孔子提倡"仁"学,"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所谓"仁"是指通过各人内心修养,形成"仁"这个无美不备的德性。"仁者爱人"是孔子对仁所下的定义。孔子提倡忠恕之道,他认为仁者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不达人"。

春秋时期的宗教观念变革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孔子宣扬天命。在孔子看来,天命在天上就是"上帝之命",在人间就是周天子之命,至于鬼神则不是"正宗"。

孔子大半生的时间从事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他推广私人讲学,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神族的界限,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孔子主张学习要多听多看,要持存疑态度。孔子重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育学生要"不耻下问"。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强调了学与思,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是这个意思,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因此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

两千多年来,孔子倡导的教育观,在中国历史上起了巨大作用,孔子已被国际学术界尊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之首。

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武是春秋末期兵家的代表,字长卿,齐国人。吴王曾试孙武治军才能,让他训练宫女。孙武把180人分为二队操练。起初,宫女都不听军令,孙武三令五申后,仍然嘻笑不听,为严明军纪,孙武斩杀宫女中的两名队长,后宫女都听令而行。于是吴王相信了孙武的治军才能,并以孙武为将,打败了楚国,还显威于齐国和晋国,在诸侯中的威望迅速建立起来。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共13篇,在当时已流传较广。具体篇目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兵书,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突出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孙中山高度评价《孙子兵法》,认为它首创了中国的军事哲学。《孙子兵法》于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朝鲜,后又传遍世界,被译成十几种文字。

春秋时期的宗教观念变革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孙子兵法》来源于战争实践,并做了理论升华。孙武认为"兵者,国之大事。"他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双方,这样才能克敌制胜。孙武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要因敌变化而变化。

《孙子兵法》历代注本不断,较完善的注本为《孙子十家注》。

春秋时期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城市建筑、土地测量和赋役征收。周敬王十年,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工前,对王城的长、宽、高,以及人工、材料、劳动力往返的里程及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非常准确,所以工程才能提前完成。周灵王二十四年,楚人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几何学的知识。

天文历法进步也很大。《春秋》一书对日月食记录非常详细,在242年间,记录日食37次,其中正确的是35次,最早的一次是鲁隐公三年的日全食,比西方的记录早了135年。"哈雷彗星"的记录也比欧洲早了670多年。《左传》记载了两次冬至。

春秋时期的宗教观念变革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在建筑方面,巧匠公输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输般就是我们说的鲁班,他姓公输,名班,鲁国人。他不仅能建造宫室台榭,还曾造"云梯"作攻城的工具,后世称颂鲁班为"机械之圣"。到现在,鲁班仍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工等工艺部门的祖师。

春秋的医学也有很大的成就。现有记载的春秋时期的医生有医缓,医和等人,他俩都是秦国的名医。医和曾为晋平公诊病,诊断后确定平公的病是贪恋女色,纵欲过度的结果,已无药可治,少则3年,多则10年,必死无救。10年后,平公不治而死。缓与和被人誉为"良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3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和批判思维能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要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2023-11-11 07:27:00
灵魂轮回真的存在?古今人“撞脸”几乎一模一样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信奉唯物主义的人越来越多,而“灵魂”的存在以及“灵魂转世”这些相关传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封建迷信,不能取信于人。近些年由于人们对于量子力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2023-01-23 10:00:00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疑古问孔的唯物思想家
...末东汉初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第一个疑古问孔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平经历王充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好学,
2023-05-09 17:52:00
阴阳家和名家解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在西周时期就产生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它用阴阳对立和相互作用说明自然现象变化的原因,把物质的构成描述为金、木、水、火、土。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解释阴阳五行的学说,叫阴
2024-01-13 07:25:00
程颐程颢被称伊川先生是因为什么
...互作用而生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存在,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2.程颐的哲学观念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欲望和道德观念共同决定的。这一
2023-09-04 21:13:00
朱元璋和明教是什么关系
...了。而朱元璋开创的明朝时期,哲学开始发展,为未来的唯物主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是延续上千年的宗教开始衰落的转折点。
2023-04-23 10:39:00
...借鉴、学习。 山东省高考历史命题主题倾向立德树人、唯物主义,突出五史,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关注国家统一,强调“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关注社会变革与转型,
2024-02-27 10:46:00
...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我们党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对于全面建
2023-08-07 05:49:00
火化时为何能听到“哭声”?工作人员:并非迷信,其实有科学依据
...切唯心主义以及各种牛鬼蛇神都是虚伪的,我们应该坚信唯物主义以及具体问题和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一切问题。马克思主义是金科玉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学习,但有的时候还是
2024-09-23 18: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雍正对皇后真的无情?我们被骗了,皇后去世,雍正心震悼
清朝皇宫中,女人的升迁无非就是凭借倾国之貌、显赫的家族背景以及子女的发达。然而,在雍正帝的后宫,有一个女人既没有后嗣、母族也衰落
2025-04-21 01:41:00
历史上脱离了初衷的发明,发明者因此悔恨不已
橙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军曾在越南战争中使用了大约7600万升橙剂,这导致了越南成千上万的畸形儿,其影响直至今天都没有消除
2025-04-21 02:35:00
古代公主嫁到蒙古后,为何大多没有诞下子嗣?与一荒唐习俗有关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戎昱《咏史》中国古时历朝历代为了守护边疆,防止敌人来犯,都有各种各样的举措,其中派兵把守,施以重压
2025-04-21 03:0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陈四长去陕南采风,听到这样一则趣闻:陕西汉中市汉台区的一名年轻干部,被组织派到镇巴县的一个村子任驻村第一书记
2025-04-21 06:39:00
中国的第一豪宅:一根柱子24亿,历经3位主人,世界首富也买不起
自1912年,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至今已经有120年。清朝最后的几位皇帝都没有挽回清朝的颓败,腐败到根部的王朝是任何人都挽救不了的
2025-04-20 19:05:00
朱高炽仅仅在位十个月,却执政了将近十年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在一些古代王朝的中前期,偶尔会出现被后人称道的“治世”,比如西周有成康之治
2025-04-20 19:07:00
山东菏泽市堌堆刘庄村有座秦代将军墓,墓主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
菏泽市定陶区堌堆刘庄村的一片庄稼地里有一座2000年古墓,因年代久远墓堆已不复存在,唯有一块文物保护碑比较显眼,看到墓主人的名字更让人感到惊讶
2025-04-20 19:19:00
齐桓公五杰之一谏臣东郭牙独创“三色理论”,堪称“微表情专家”
各位花粉,大家好。历史里有故事,故事里有历史。欢迎来到“花伴历史故事”。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东郭牙是齐国最著名的谏臣,所谓谏臣
2025-04-20 19:19: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3250发掘资料。该墓出土17件有铭文的铜礼器,墓主可能为西周早期晚段或早中期之际的一代倗伯
2025-04-20 19:24:00
朱湘从小木讷被嘲笑,16岁上清华扬眉吐气,养不起孩子羞愤自杀
我弃了世界,世界也弃了我。——朱湘生与死,是两个世界。然而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过是一念之间。朱湘,是一个在16岁时便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少年天才
2025-04-20 19:30:00
古代黑科技:秦朝竟有“铁路”?
远得不说,就说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马动员几十万劳力,在全国修造了让今人都咋舌的秦驰道,以咸阳为中心的
2025-04-20 19:57:00
古代简易版生化武器,延禧攻略高贵妃死于此,改良版的更加要人命
现在国际上有约定,禁止各个国家在战争中使用生化武器,因为这种武器,危害力大,几乎是无差别攻击,对一些无辜的人,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2025-04-20 19:59:00
韩信被斩杀,刘邦追问原因,吕后用四个字回答,萧何听完一身冷汗
历史上从来都缺少很多特别有才华的将领,但是有很多将领在帮助自己的君主建功立业之后,他们的下场大多数都非常的凄惨,主要就是因为有很多上位者
2025-04-20 20:21:00
中国最少受到战争侵扰的省份,犹如世外桃源,天灾人祸都绕着走
风水现在已经从老祖宗的文化里走向全世界了,虽然说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保护的新新人类,认为这些都是迷信而已,可是当事实摆在眼前还是会惊诧不已
2025-04-20 20:22:00
药香里的传承-李善人之医助有缘人
深冬的雨丝裹着寒气,穿透老城区斑驳的砖墙。李墨深裹紧藏青色的棉袄,踩着青石板路匆匆走向医馆。推开雕花木门,熟悉的药香扑面而来
2025-04-20 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