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04 21:08: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的一生从未踏入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7月31日,79岁高龄的朱延琦带着他和曾祖父朱启钤的愿望踏上一段寻根之旅,当他亲手将43张百年贵州老照片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时,他向一众见证者自豪地说:“贵州我来了。”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捐赠仪式现场。

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号蠖园,贵州紫江(今开阳)人,我国著名学者、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清末,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任北京外城巡警总厅厅丞、津浦路北段总办。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并一度兼代国务总理。后任山东中兴煤矿公司总经理。既是古物陈列所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还是中国营造学社的社长。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像。

影像归黔

《苗族餐会》《苗人学生》《苗戏装》……朱延琦带来的43张百年贵州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记载了拍摄内容。

“这批照片,跨越近百年时光,是极其珍贵的历史切片和视觉文献。”贵州省博副馆长李甫介绍,抗战期间,大夏大学西迁至贵阳办学,朱启钤专门请该校的社会学教授吴泽霖等拍摄了一批贵州的照片,其中一幅照片背面标注“大夏大学教授吴泽霖先生同苗人摄影”。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延琦捐赠现场。

《苗族餐会》《苗人学生》《苗戏装》……朱延琦带来的43张百年贵州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记载了拍摄内容。

“这批照片,跨越近百年时光,是极其珍贵的历史切片和视觉文献。”贵州省博副馆长李甫介绍,抗战期间,大夏大学西迁至贵阳办学,朱启钤专门请该校的社会学教授吴泽霖等拍摄了一批贵州的照片,其中一幅照片背面标注“大夏大学教授吴泽霖先生同苗人摄影”。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捐赠的部分老照片。

照片以贵州苗族同胞为主题,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贵州的社会风貌、民生百态、民族风情,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研究贵州近现代历史、社会变迁、民族关系、城乡发展、摄影史等领域弥足珍贵的原始素材,丰富了贵州文化记忆库。

据了解,此次并不是其藏品第一次捐赠给贵州。朱启钤去世之前,将大部分藏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并特意交代将“捐赠北京图书馆中的黔人黔宦的著作转交贵州”。1962年由刘宗汉经办,将其中有关贵州省文献由北京图书馆拨赠贵州省图书馆,现贵州省图书馆共存有朱启钤赠书15类304部,部分已系孤本,极为珍贵。

目前,贵州省博物馆藏有5件/组与朱启钤先生相关的文物、文献,一是1987年中央美术局杨宗安先生寄赠的“1927年朱启钤《童蒙训》题签”;二是“近代朱启钤为明代贵州文献事致凌惕安的函”;三是朱启钤先生“存素堂”刻印出版的著作4种:《女红传征略》(朱启钤辑)《澹勤室诗》(清傅寿彤撰)《蠖园文存三卷》(朱启钤撰)《训真书屋遗稿诗存》(黄国瑾撰);四是朱启钤先生本人著述(民国铅印本)3种:《存素堂丝绣录》《丝绣笔记》《紫江朱氏家乘》;五是《朱启钤藏黔籍目录》抄本一册。

营造巨匠

“朱启钤先生是没有到过贵州的贵州人。这批照片,是先生寄托乡愁的藏品。”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是这批老照片捐赠的“牵线人”。

当天下午,王军在“朱启钤‘沟通儒匠’论探义”的主题讲座中表示,他与朱启钤的缘分从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开始。一次偶然机会,梁从诫告诉王军“你有个老乡叫朱启钤”。

不承想,王军与“老乡”朱启钤都是开阳县人,老家相距仅6公里。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朱启钤自阅本。

朱启钤生于河南信阳。民国时期,他曾主持京城的改造,如改建正阳门、打通皇城、开放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建新华门等。

1929年,朱启钤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并任社长。学社下设法式组和文献组,法式组由梁思成任主任,文献组由刘郭桢任主任,同时还有瞿宣颖、林徽因、刘士能、陈明达等知名人士参加学社工作,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人才和团结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古建筑专家。

王军介绍,朱启钤校订了宋代李诫所著古建筑名著《营造法式》,编印了专门研究介绍我国民间蚕丝织绣艺术的《存素堂丝绣丛刊》,校勘出版明代漆工技艺专著《漆书》,刊印明代园林专著《园治》,编印《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以介绍中国历史上流传小桌茶几、蝶几、匡几工艺及用途等。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王军在贵阳讲座。

与此同时,营造学社还撰写、出版了有关我国古建筑专著30多种,其中包括朱启钤自己撰写的《贵阳甲秀楼建筑调查纪略》等贵州古建筑珍贵史料。

谈及朱启钤在中国营造学界的地位,王军说,如果建立营造学界宗庙,正中间位置一定是朱启钤,其左右则是梁思成、刘敦桢。

紫江朱氏

“曾祖父还是春节的命名者。”谈及朱启钤贡献,朱延琦介绍,曾祖父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在致袁世凯的《定四季节假呈》中,他提出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被采纳。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黔南丛书》

除致力于古建筑研究外,朱启钤还积极从事撰写著述和收藏图书,著有《丝绣录》《蠖园文存》《黔南丛书》《芋香馆诗录》等著作。

在朱延琦看来,曾祖父有着浓厚的桑梓情结,一直自称“紫江朱启钤”,常用的印章是“紫江朱氏”,刊印的书目文献多题“紫江朱氏刊”,以家族在贵州的旧居“存素堂”为自己的藏书楼命名。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朱启钤得知家乡编修县志,极为支持。他在北京大量搜集了有关开阳的资料寄回民国开阳修志委员会,其中有其续修的《朱氏家乘》《开州志补集》以及他亲笔抄的《乾隆开州志》等书籍资料,为民国《开阳县志稿》得以成书作出了重大贡献。

朱延琦表示,曾祖父曾独资并主持重修了北京的贵州会馆;竭力搜集、整理、出版贵州地方文献,所收文献近400种,分为前人著述和黔省地方史料两大类,刊印《黔南丛书别集》八种等。“这批照片入藏贵州省博物馆,标志着它们找到了专业、安全的归宿,得以在良好的环境中永久保存,并将在专业的研究与展示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对朱延琦来说,此次贵州之行是一次带着曾祖父遗愿的还乡之旅。除了珍贵照片外,他还带着朱家后人同行。

“要将曾祖父的贵州情结,传递给下一辈。”朱延琦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相康

编辑/黄若佩

视觉/实习生 于瑞晓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多彩同心圆 展现新风采】贵州“村T”创收超2亿元 一场走秀如何激活乡村文化经济?
...无数人通过镜头看到了贵州的壮美山河、绚丽服饰,以及贵州人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这次经历让妈妈意外走红,她常笑称这是自己的‘出道作品’。此后,我们还远赴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
2025-05-23 13:38:00
随着“喻见”的镜头看贵州新风采|浅评人文经济纪录片《寻“矿”贵州 喻见精彩》
...放地。贵州贵在资源丰富,然开发不足,经济滞后。当代贵州人利用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最瞩目的成就是公路建设,近年来的铺设里程居全国之首。观看这部系列纪录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人
2025-03-23 05:02:00
【多彩新论】用心用情打好旅居地产这手好牌
...这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热烈氛围,热情好客、包容互助的贵州人民,为旅居地产提供了充满活力的生活背景,是融入真实烟火生活的深度体验,让旅居者成为“新贵州人”。近年来,贵州持续深化“
2025-07-27 01:42:00
...山门,交通实现历史性变迁,经济社会走向高质量发展,贵州人越来越开放自信,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身文化,人们发现,古朴的民族特色同样可以很时尚,传承的技艺、习俗、服饰等等,竟
2025-06-05 13:27:00
筑牢精神内核 激昂奋进力量|贵州持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贵州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贵州好人”“新时代的贵州人”等评选表彰活动。黄大发、姜仕坤、文朝荣、邓迎香……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树起道德
2024-02-25 11:48:00
勇担文化使命 凝聚奋进力量|2024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精神,让我们执着坚守。去年12月4日,2024年“新时代的贵州人”发布仪式举行,15名个人、5个集体入选,彰显了信仰之美、理想之光、实践之力。“团结奋进 砥砺‘黔’行”202
2025-01-24 04:04:00
...落实,广泛培育选树道德模范、“贵州好人”“新时代的贵州人”等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鲜明价值导向。围绕深入推动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
2024-02-10 06:21:00
...和文明创建,厚植文明沃土,涵养时代新风,日益构筑起贵州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新高地。重引领,强底气。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
2023-12-05 06:03:00
...贵州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贵州好人”“新时代的贵州人”等评选表彰活动。黄大发、姜仕坤、文朝荣、邓迎香……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树起道德
2024-02-25 06: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
互动H5丨中原丰碑
这是一段每个河南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曲用血与火写就的中原壮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
2025-08-29 14:01:00
组图: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临沂展出
“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近日在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金色海昏”为主题,展出了西汉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120余件(组)珍贵文物
2025-08-29 14:42:00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每当七夕临近,《古诗十九首》里这几句诗总会在心头流转。作为最具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
2025-08-29 16:39:00
郑玄与岳镇海渎:最早提出五岳四镇的具体指称
鲁网8月29日讯(记者 王玉龙)岳镇海渎是古代国家祭祀的“山川神”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尽的注解
2025-08-29 17:14:00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夹烟”网红打卡墙引发热议。孙女士认为墙画可能误导青少年,建议修改;而众多热心人士则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渠道发声
2025-08-29 19:38:00
救命!福州怎么全是“神仙CP”
宝子们好!👏大家今年七夕怎么过呀?小编可是有点难过!(因为在上班过)大家发现没今年各大城市大屏由甜蜜蜜变成了“显眼包”图源
2025-08-29 20:10:00
在二十四道拐 二战援华医生后人感慨:祖辈若看到今日中国,必感震撼而欣慰
贵州晴隆,蜿蜒的二十四道拐见证过战火与生机的跫音。近日,援华名医林可胜(Robert Kho-Seng Lim)的孙女Shawn Lim Mottley 与 Mirah Lim Todd
2025-08-29 06:34:00
抗战中的太原:四桩惨案遗址的历史诉说
晋阳堡“11·8”惨案纪念馆(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岁月流转,晋阳堡的残碑、籍营村的焦窑、边家庄的断壁、河家庄的窨子
2025-08-29 07:02:00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