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随着“喻见”的镜头看贵州新风采|浅评人文经济纪录片《寻“矿”贵州 喻见精彩》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3-23 05:02: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随着“喻见”的镜头看贵州新风采|浅评人文经济纪录片《寻“矿”贵州 喻见精彩》

黔道难,“峡路千岩断”;黔地美,“川泽各异色”。过去人们对贵州的认识就是“远”和“美”,殊不知今日贵州已发生了华丽转身和世纪蝶变。近日,贵州省委宣传部策划出品的八集创新人文经济纪录片《寻“矿”贵州 喻见精彩》,从多个角度生动诠释贵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展现新风采,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昂然崛起于西南的万千气象。这部作品最鲜明的特征是,紧扣“富矿精开”的创作主题,围绕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数字经济等行业深入采访,勤于探索人文经济宣传的创新模式和有效途径。该系列纪录片由著名媒体人傅喻执导并主持,创作者赋予正面宣传以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文情趣,从片名到片子里的谐音梗,让观看经济节目变得轻松愉悦起来。巧将“遇见”升华为“喻见”,不只是一个谐音,更是制作团队的一个追求:不仅看见,还有见地。引导观众了解和知晓贵州传奇“时间轴”上的“关键帧”——典型案例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随着“喻见”的镜头看贵州新风采|浅评人文经济纪录片《寻“矿”贵州 喻见精彩》

《史记》称黔为“陆梁地”,意即山地;“以谪遣戍”,古为边远荒蛮的流放地。贵州贵在资源丰富,然开发不足,经济滞后。当代贵州人利用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最瞩目的成就是公路建设,近年来的铺设里程居全国之首。观看这部系列纪录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人们对今日贵州的崭新印象。作品首次从人文经济角度,以系列纪录片形式多方位展现了贵州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发展,在贵州人文地理、经济战略定位、历史变迁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拓展了纪录片的时空纵深,博观约取,内容涵盖近年来贵州产业转型和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八个主要领域。其内容既有矿山老产业,也有大数据新产业;既有三线建设的往事,也有“村超”这样的新鲜事物;既有苗绣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有集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新建影视城。贵州的矿藏富而且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系列片由“寻矿”破题,通过贵州磷化集团将污染副产品变废为宝的影像叙事,清晰地标示出贵州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正确路径:富矿精开,向绿而行。贵州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地,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黔地通过发展大数据实现了弯道超车。纪录片反映了华为云、贵安超算中心、贵州轮胎为代表的活力四射的人工智能产业。60年前,山岭绵延的贵州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纪录片回顾都匀等地083基地往事,反映了中国振华等三线企业60年跌宕起伏的重振历程,旨在追寻和梳理新老贵州人精神传承的脉络。“三线”建设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融入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榕江县探秘村超网红为主线,讲述“黔货出山”的故事,展现贵州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贵州“村超”不仅丰富了山乡文化生活,还拉动了文旅产业,为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振兴闯出了新路子。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合力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一山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的独特文化生态。‌以苗绣产业链上各环节典型人物的故事呈现贵州苗绣时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苗绣故事也让“人文经济”这个制片宗旨变得清晰起来。多姿多彩的贵州是一方文化沃土,它既可滋养精神,还能活跃经济。片子以都匀影视产业发展及著名贵州籍导演的成长为叙事线索,形象地复盘了贵州影视文旅综合发展的“一盘棋”。观众随着“喻见”的镜头,来到全国百强县兴义,在“三省通衢”探寻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秘密。在观看《红色双子星》时,感受并体验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和大型实景演出《伟大转折》相互映照带来的心灵震撼,进而了解贵州是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卓有成效地开展旅游文化活动的。

导演傅喻是双语主持人,多次采访过巴菲特等国际经济界名人,也多年主持经济类,人文类国际论坛,谙熟国际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技巧;更可贵的是,她把对贵州的挚爱融入到了纪录片的每一个镜头里。傅喻带着摄制组,深入到一线采访拍摄,突破自然和非自然的重峦叠嶂,从人文视角寻访和记录 “小切口、大主题、有温度、暖人心”的贵州故事,让经济宣传也能“见人、见事、见精神”。

系列片妙用“古今互文”之法,在首集《与磷之爱》中,讲述了磷化工作者积20载之功掌握变废为宝的先进环保生产技术,别出心裁地将镜头对准福泉名胜葛镜桥。原来精神的纽带一脉相承,400年前的建桥人也经历了30多年屡毁屡建的艰辛历程。又如第三集《加油吧 !兴义》,老地质工作者的女儿铭记父亲遗志,为申报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竭尽全力。讲述这个故事时,交织阐述了100多年前张之洞父子传承家学,“知府添灯油”的典故相传至今。现实呼应历史,人文映照经济,“喻见”不是普通的“遇见”,所见更有温度、见识更为深刻,每集15分钟的短片聚焦多彩贵州建设者群像,令观者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纪录片中扣人心弦的金句迭出,如“人们因为看见而相信,我们因为相信而看见”“让世界奔我而来”等,因契合新媒体制作及传播的规律,引发了网络热议,在各社交平台的阅读量超过3亿,单集播放量超过150万次。采访中还与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叶辛、著名电影导演饶晓志、武汉大学人文教授李建中等专家对话,上升到理论层面深刻阐释了贵州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的深层逻辑,从精神深处提振当代贵州人“其梦必圆”的信心、活力和创造力!“黔”字拆开看,贵州就是今日中国的一匹黑马,不待扬鞭自奋蹄,正在弯道超越,以图后来居上。期待当代贵州人再续辉煌,也期待“喻见”的镜头带给观众更多的精彩和惊喜!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编辑,《半月谈》前主编)

文/郝耀华

编辑/姜雨熙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见证万桥飞架的奇迹跟着纪录片看上海、看远方
...自:新闻晨报中秋国庆荧屏指南见证万桥飞架的奇迹跟着纪录片看上海、看远方 制图/黄 欣 中秋国庆长假将至,你给自己准备了怎样的休闲方式?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荧屏上的文娱大
2023-09-27 02:50:00
首部作家电影纪录片《岁月未蹉跎》在惠水开机
...月未蹉跎》正是抓住“作家叶辛的贵州情缘”这个点,用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在讲述作家人生经历的同时,也展现出贵州半个世纪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往昔的回忆与今天眼前的风貌相交织,从当下的
2023-07-31 18:58:00
今年8月杀青!纪录片《岁月未蹉跎》拍摄接近尾声
...寨县……”6月23日,上海电影集团青年导演叶田集结他的纪录片摄制组成员,检查好所有设备。次日,他们随著名作家叶辛开赴目的地。叶辛(右)在白岩村的民宿里向唐文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
2024-06-30 00:54:00
...电视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和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承制的4集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播出完毕,不少游客因纪录片选择在双节假期自
2023-10-02 05:19:00
纪录片《岁月未蹉跎》:展现著名作家与贵州的命运交织
进入立秋,历经一年多拍摄的纪录片《岁月未蹉跎》在黔南完成最后一个镜头。8 月 7 日,《岁月未蹉跎》剧组在惠水叶辛好花红书院举行杀青仪式,这意味着这部反映文学名家与第二故土情感生
2024-08-17 18:48:00
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7月20日爱奇艺上线
2025年7月20日,一部聚焦文物修复与文化传承的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将在爱奇艺纪录片频道和奇异果TV同步上线。该片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2025-07-19 01:09:00
纪录片《这一站,贵州》:展现地域文化和生态之美
...季)海报。本报讯 (陈曦 施索 张茂杰)2023年12月16日,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研讨会暨第二季节目发布在北京举行。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制作的该片
2024-01-12 06:06:00
百万热度见证,千年文明“复活”,评《匠造千年》,赢汉酱好酒
...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出品、贵州茅台公益赞助的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天眼新闻首发后,引发热烈反响,点击量成功突破百万大关。据悉,该片为
2025-06-17 18:07:00
历史人文纪录片《阳明悟道》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学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历史人文纪录片《阳明悟道》重返历史现场,在贵州的人文山水间、在学者名家的解读中,再现王阳明的思想蜕变历程,以此进一步擦亮贵州作为阳明
2025-03-31 10:2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瑞梅铁路江西段站房全面开工
本报讯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报道:25日凌晨,在瑞梅铁路江西段建设一线,近200名施工人员连续奋战230分钟,顺利完成首组道岔换铺
2025-08-26 06:38:00
江西粮食产量连续12年超430亿斤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2025-08-26 06:38:00
江西直飞马来西亚航线复航 每周一、六执行两趟往返航班
本报讯 原晋、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左阳天报道:记者从昌北机场海关获悉,8月25日10时20分,江西航空RY6607航班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顺利起飞
2025-08-26 06:38:00
交融创新 文化自强
聚焦第七届文博会8月25日,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最后一天,热度不减,观众络绎不绝。邓寅明 摄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8月25日落幕
2025-08-26 06:46:0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8月24日,第十七届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决赛暨风采展在福建厦门举办。来自北京大学
2025-08-26 07:06:00
针对市民提出献血人员免费乘坐地铁较为烦琐的问题,我市日前回复,正采取技术手段,以进一步便捷相关人员乘车。市民提出,我市自今年起实行献血人员“三免”政策
2025-08-26 07:18:00
8月25日,都市奇幻爱情微短剧《她似软糖甜》在太原市数商大厦正式开机。微短剧作为新兴文艺形态,凭借其快节奏、题材丰富的内容优势
2025-08-26 07:18:00
8月25日市司法局消息,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日前印发行政执法投诉举报规定,整合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
2025-08-26 07:18:00
当川流人潮走过城市的大美中轴迎泽大街,当带着丝丝凉意的清风掠过迎泽公园的湖面,当四方游客沉醉于钟楼街古韵今风的美景,当诱人的香气从街巷餐馆飘散弥漫……这一刻
2025-08-26 07:18:00
城市更新推动工业厂房蝶变变身非遗产业园 老印刷厂破茧重生南报网讯(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从老印刷厂到非遗产业园,从封闭厂房到开放空间
2025-08-26 07:37: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蓝毓钟,1914年出生。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1936年参加南京学生界救国会(南京秘密学联)
2025-08-26 07:37:00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薛晶晖练红宁)8月21日,第二届“边海防亲子团南京行”活动结束。根据全国双拥办、省双拥办关于“城连共建”“城舰共建”的工作部署
2025-08-26 07:37:00
暑期旅游旺季即将收官,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各大景区、旅行社等处了解到,今年游客的出行偏好正悄然发生转变,从传统的“到此一游”式观光
2025-08-26 07:41:00
8月23日,“晋擎低空·链动未来——2025山西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太原市数商大厦举行。本次会议由省通用航空协会主办
2025-08-26 07:48:00
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助力建设城市文明,我市启动了“城市文明我来说”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2025-08-26 0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