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百万热度见证,千年文明“复活”,评《匠造千年》,赢汉酱好酒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6-17 18:07: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近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出品、贵州茅台公益赞助的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天眼新闻首发后,引发热烈反响,点击量成功突破百万大关。

百万热度见证,千年文明“复活”,评《匠造千年》,赢汉酱好酒

据悉,该片为“匠造千年”系列第一季,以2021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为摄制背景。摄制团队历时8个月,行程超5000公里,深入文物保护和修复现场。全片共5集,带领观众走进安阳殷墟,见证殷商青铜文化文物修复;围绕孔府档案,重现修复让珍贵资料焕发生机;以赤水河为线,挖掘盐运文化;聚焦黔西南出土文物,展现青铜器文化内涵及修复故事;探秘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讲述土司城堡文物保护历程。

百万热度见证,千年文明“复活”,评《匠造千年》,赢汉酱好酒

通过镜头,纪录片生动呈现文物修复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以及文物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不少文物保护工作者曾表示,期望该片成为连接文物保护与公众认知的桥梁。如今破百万的点击量,意味着它正有效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物、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良好氛围,后续也将持续发挥其文化传播价值,助力文物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

从拍摄手法来看,该片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细腻地展现文物修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修复师手中工具的精准操作、文物表面细微纹理的变化等,让观众能够真切感受到修复工作的精细与严谨。同时,采用航拍、全景等多种镜头语言,将文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地理风貌以及修复现场的整体氛围全面地呈现出来,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与历史厚重感。此外,在叙事上,采用故事化的手法,将文物修复过程与历史背景、人物情感紧密结合,使观众在了解文物修复技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文物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价值。

百万热度见证,千年文明“复活”,评《匠造千年》,赢汉酱好酒

百万热度见证,千年文明“复活”,评《匠造千年》,赢汉酱好酒

该片由天眼新闻首发后,湖北日报客户端、广西云客户端、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重庆日报客户端“新重庆”、黑龙江日报客户端“龙头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陕西日报客户端“群众新闻”、吉林日报客户端“彩练新闻”、湖南日报客户端“新湖南”等国内主流媒体对该纪录片进行了转发。

网友评论,该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展示了文物修复的过程,更在于它唤起了社会大众对文物保护的关注与重视。通过纪录片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文物修复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性,认识到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为文物保护事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这部纪录片也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大众的生活,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该片的评论征集仍在进行中,评论《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有机会获得53度“汉酱・匠心传承”1瓶,让这份醇厚酒香,与您对文物保护的热忱共鸣!评论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14日—6月30日,获奖名单将在天眼新闻公布,快来扫描下方二维码,用文字留下您与千年文明的对话,让更多人听见您与千年文明对话的声音!如果您的评论较长,可发送到50041172@qq.com电子邮箱。

扫描下方二维码

评论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

有机会获得

“汉酱・匠心传承”1瓶

百万热度见证,千年文明“复活”,评《匠造千年》,赢汉酱好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刚

编辑 李刚

二审 杨舒丞

三审 陈兵 周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7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7月20日爱奇艺上线
...将在爱奇艺纪录片频道和奇异果TV同步上线。该片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出品、贵州茅台公益赞助,作为“匠造千年”系列第一季,它将带领观众走进神秘的文物修
2025-07-19 01:09:00
文脉华章丨千年瑰宝的数字化新生
...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并与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回答声此起彼伏。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有耄耋老人
2025-06-04 20:51:00
【探寻乌蒙文脉·弘扬时代精神】 威宁中水遗址:见证乌蒙三千年农耕文明
...东西,有可能是千年前古人用过的。”刘老师笑着说。在文物保护研究岗位工作了一辈子的刘仕明,现仍供职于县文物与非遗保护中心。回忆起参与考古遗址发掘的往事,他颇感自豪:“这是个重大
2024-08-23 12:30:00
...基层”调研团赴甘肃敦煌调研,实地了解现代科技在敦煌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千年古迹莫高窟依靠众多高新技术的加持,重新焕发出动人光彩。今年6月9日,第三届“文物科技创新
2023-09-04 20:38:00
倒霉的盗墓贼:和同伙“内讧”被封于唐代古墓中,墙角枯坐上千年
...宝贵财富。 与此同时,这也提醒我们,盗墓贼的存在对文物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破坏,更是对我们文化遗产的侵犯。我们需要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2023-09-19 16:35:00
潮声丨被“悟空”带火的山西古建,何以千年不朽
...霜的文物瑰宝何以流传千年不朽?面对这波“悟空热”,文物保护和文旅宣传的平衡又该如何把握?近日,潮新闻记者探访山西多处古建,对话多位文物保护工作者,挖掘古建筑背后的故事。大同云
2024-08-31 15:32:0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跨越千年的文物萌语
...顶流”穿越时空,见证从法治保护到活化利用的实践,让千年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王紫仪) 编辑:祝萍
2025-06-14 09:07:00
【大学生评论大赛·理论评论】以文物宝藏之蕴强文化自信之基
...当代、利在千秋。截至今年十一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修复项目55项,完成文物保护修复715件,用精工细作重塑昔日辉煌。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持续加强基层文物保护
2024-01-08 20:02:00
时政微观察丨从文化瑰宝看中国—中亚文明交流互鉴
...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习近平主席提到的鎏金铜蚕1984年出土于陕西省石
2023-05-18 21:2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