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中秋国庆荧屏指南
见证万桥飞架的奇迹跟着纪录片看上海、看远方
制图/黄 欣
中秋国庆长假将至,你给自己准备了怎样的休闲方式?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荧屏上的文娱大餐,陪伴你度过一个轻松的长假。
不想跟旅游团挤在一起又想了解远方的美景与故事?纪录片是你的好选择。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东方卫视和纪实人文频道除了有日常的自然、人文访谈编排,也有一组关于“远方”和“身边”的精选纪录片,一起来看吧!
《老城厢 上海的家》
播出时间:
纪实人文频道10月1日21:30
2022年是上海市中心城区规模化旧居改造的最后一年。老城厢文庙周边,是被划定实施的最大的成片征收地块,涉及到相关4700多户人家要集体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这当中,有期盼有不舍,有困难有理解……
在《老城厢 上海的家》中,摄制组经过深入前期采访,专门选取了其中7户具有不同特点的征收家庭,按时间顺序,跟踪记录了他们因为搬迁带来的种种变化。本片尝试探寻这块土地上的人一路走来的人生轨迹和家庭悲欢,从而多角度、立体式刻画老城厢居民与房子和日子的情感,真实展现征收群体在城市更新中的命运流转,是“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写照。
《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
播出时间:
9月26日起22:00在东方卫视周播,19:30在贵州卫视日播。
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126万座山头,峡谷溪流纵横交错。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凭借着现代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在17.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于高山与峡谷间架起三万多座桥,成就了“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
万桥飞架,构筑起山水间的人类工程奇迹,也勾勒出一个西部省份大踏步前进的奋斗印迹,映照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缩影。4集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是2023年度国家广电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摄制组深入“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分多路赴大山深处驻扎拍摄了近三个月时间,走访调研了多个典型人物案例,以细腻丰富的镜头语言,生动精彩的人物故事,接地气的民风民俗,展示交通发展给贵州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集《天工开物》聚焦贵州交通人开凿千沟万壑,架起一座座刷新世界纪录的桥梁;第二集《万桥飞架》以历史为纵轴,讲述贵州交通过去三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高速发展历程;第三集《天堑通途》通过县县通高速的历史性跨越,展现贵州人民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闯出一片幸福新天地;第四集《联通世界》着眼贵州以桥为载体,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探索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
《红色学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大学》
播出时间:
纪实人文频道9月28日至30日晚20:00
从追求真理、革命实践、牺牲奋斗三个层面讲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的历史,体现这所红色学府传承百年的革命精神,并通过上海大学这所高校的历史,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
《红色学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大学》以历史寻访式纪录片的形式,立足当下、回望百年,通过上海大学的校史研究者、上大校友后代等视角,寻找与上海大学有关的地点、人物、档案和故事,用历史细节拼凑出这所大学的模样,也在寻访中领悟这所红色学府带给我们的丰富精神遗产。
纪录片不乏新鲜的发现和珍贵的档案,比如片中展现了在俄罗斯档案馆找到的唯一一段与上海大学有关的珍贵黑白影像以及收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上海大学章程》原本等。同时,摄制组也有许多新的发现:在四川彭州何秉彝烈士家乡找到了何秉彝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给家人写的书信,体现了那一代有志青年的心声;通过杨之华后人李晓云获得了杨之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的党员登记表,从而考证了她的入党介绍人和入党动机等,这些都是首次在纪录片中呈现。
《烟火拾味》
播出时间:
纪实人文频道9月29日起22:20
《烟火拾味》立足上海本土老字号美食,以美食带出人和食物、人和人、人和城市的生动故事,体现上海人精致、实惠的生活方式和包容创新的人文精神,是一部味与情高度融合的人文纪录片。创作团队将镜头深入到上海南京路一带老街区的毛细血管,呈现了活色生香和美轮美奂的食物。同时,作品也记录了专注、风趣又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字号手艺人,捕捉了不同食客们独好“这一口”的别样生活方式,展现出上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
与其他美食纪录片恢弘、正气的风格不同,《烟火拾味》追求轻松、亲切的氛围:无论是老字号大厨们生动风趣的上海话讲述,以及主观诙谐的旁白撰稿,体现了上海人独特的“噱”,可以说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海派美食纪录片风格。
《陕西北路》
播出时间:
纪实人文频道9月27日至29日晚
21:00
人们说“一条西摩路,半部近代史”。陕西北路,原名西摩路,筑成于上个世纪初,1946年改名为陕西北路。其中,北到新闸路,南至巨鹿路,短短近千米的路段,云集了宋家老宅、荣宗敬旧居、马勒住宅、西摩会堂等20多处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是上海开埠后中西多元文化交融的代表性路段。
2013年,陕西北路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之一和上海仅有的三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陕西北路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于一身。大型纪录片《陕西北路》分为《归去来》《山河故人》《相传》等不同篇章,还原了陕西北路如何成为一条传奇家族、民族实业家的创业冒险路,又如何见证了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的传承探索,以及它今天的不断新生。
晨报记者 曾索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