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半熟知识
吃金蝉,古人比你在行
□作者 孟焕然 刘宪伟 耿俊逸
大揭秘!谁是夏日夜晚的“C位”美食?知了猴、爬叉、节拉龟、老哨猴、节柳猴、爬爬……五花八门的称呼中透露出大家对这种食材的喜爱。事实上,金蝉不仅有群众基础,还很有历史渊源。你知道古人都是怎么吃它的吗?本期不冷不热的“半熟知识”马上为您揭晓!
古人到底吃不吃蝉呢?我们可以从《礼记》中找到答案。其中记载,国君食谱中有“爵鷃蜩范”。“蜩”就是咱们说的“知了”,这说明在当时,蝉不仅是平民的食品,也是贵族的美食。
不过,食用金蝉可不是山东人的专利,早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南方人就会捉知了食用了。
《庄子》记:“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孔子周游到楚国时,刚走出一片树林,就看到有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知了,熟练得就像将这些“食材”直接捡起一样。
出生、任职都在山东的著名文学家曹植曾专门写过一篇《蝉赋》,其中记述了蝉一生遇到过各种天敌,最后丧命于厨师之手,看样子比“天敌”更可怕的就是厨师。原文道:“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意为“把自己的身体衣给厨师,投入红红的炭火中被炙烤”,原来烧烤蝉的吃法在三国时就很盛行了。
据说我们的山东老乡王羲之,在与好友聚会鹅池的宴席上,也有一道名为“烹蝉猴”的美味。这就跟咱们现在“搂席”一样,“油炸金蝉”一上,怎么着也得多整几杯。
此外,北魏农学家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曾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知了的吃法:“捶之,火炙令熟。细擘,下酢;又云:蒸之。细切香菜置上;又云:下沸汤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烤、蒸、焯,这样的吃法那叫一个地道,比咱们现在吃的还讲究。
如今,由于大家对于美食极致的热爱,蝉已经被吃到需要养殖了,生生给吃出来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不过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食用蝉购买渠道,充分烹饪后选择正确的食用方式。对了,来山东玩,也别忘了尝尝炸蝎子、蚂蚱、豆虫和蚕蛹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3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