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浅谈阅读教学理念新认知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29 10: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丽江日报

浅谈阅读教学理念新认知

作者:木梅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各种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阅读的地位变得更高,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热议话题。阅读是一项伴随人一生的活动,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传统的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介把书本知识系统,简明扼要地讲授给学生,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形成了教材→教师→学生的单一模式,始终认为只有教师的“讲”,学生才会接受和掌握书中的知识。把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感知和体验的读本,力求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和情感活动,创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互动平台。

二、阅读是一种多向、互动、互为依存的多向交流活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以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为重要途径。阅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具体地讲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交流是多向、互动、互为依存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碰撞的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其实质是激活读者原有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本的质量和深层内涵,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做出内省的反应。作为主宰课堂阅读教学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为了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应该充分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材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主动探索的帮助者。引导学生质疑、自解、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教师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

教师的职责变化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贴心人,是课堂教学中巡回流动的“助人为乐”的志愿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外资料的接纳和介入,具有多向的交流对话关系。

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关注学生的独立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倡导学生“自读自解,合作探究,互问互答”。教师以“助人为乐”的志愿者身份巡回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评活动。由于教师的专业和经验,在与学生交流文本体验和感受会产生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学生很可能会折服于教师的深刻分析,但有的学生也会提出异议。由于每个人的经验阅历,知识积累不同,对课文理解也会有不同。“一个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深刻地说明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永远代替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教学不再是教案“剧本”的上演。我们更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更应该关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对话“现场”。

注重情感体验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故事情节、思想内涵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学生自己能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让学生自己懂课文,这就要看怎么引导学生阅读,提供什么样的阅读环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需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尤其是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更不能刻意追求。过去流行一时的“谈话问答”教学法,是先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在今天看来,这其实就是一种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营造一个良好能让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的课堂氛围,正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力求解决的中心问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师主体应评价学生对数字化技术、道德观念和职业态度的认知,并由学生、思政专业教师客观评价课程思政教师教学成效,促进评价主客体一体化。完善评价方法,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数字化转型背景
2023-07-21 09:17:00
...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对于素质教育认知不够深入,教师还无法将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转变为现在的学生主导课堂。(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手段单一,是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
2023-12-24 07:58:00
...与美术文化、音乐文化、建筑文化一样,同样表现为人类认知和审美发展成熟后形成的一种智性文化,是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因此,要实现高等数学教育创新发
2022-12-29 00:09:00
双素养导向,济南高新区遥墙中心小学构建和雅课堂
...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实现自我和同伴的认知建构,收获成功和喜悦。这一课堂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终点,就是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致力于让学生
2023-12-22 11:24:00
...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功能,小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以教书育人为最终目标,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引领作用,确保
2023-08-21 08:09:00
...主导作用。道德教育的评价标准,应从学生的爱国情怀、认知发展等方面入手,运用不同的评价维度,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并不断促进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健全。推进高
2023-10-20 04:50:00
...现英语学习目标,更加自主地投入英语学习。培育学生元认知 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主要指认识活动中思维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智慧教育技术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
2023-06-19 09:06:00
...上偶然性因素难以脱离,主观性评价不易判断,往往造成认知的不够科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进而影响评价结果,使得难以构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导向:
2023-07-27 00:04:00
...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要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这样的认知,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养成尊重个性、尊重常识、敬畏生命的基本教育主张,让越来越多的教师确立并践行“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
2024-03-27 18:43: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