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王 拓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强调高校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这是从人、时间、空间三个要素上对“三全育人”进行归纳,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对当前的高校育人载体、资源和方式进行了重构,显现了当前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使命价值。
作为“立德树人”重要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充分发挥对学生思想引领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深、讲透、讲活”,成为越来越多思政课教师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从价值向度、现实向度和实践向度三方面入手,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旨在为讲深、讲透、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益探索实践。
价值向度:深刻理解“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意蕴
“三全育人”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突出“协同”育人的关键作用,进而实现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最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三全育人”体系中“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手段和培根铸魂的重要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引导学生找准人生定位,树对人生坐标,选对奋进方向,进而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三全育人”实施的关键任务,同时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支撑,在育人过程中二者均具有隐性的特征,都在试图通过改革探索实现显性目标,在实际操作层面,又往往强调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价值理念选择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三全育人”均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中两者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强调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因此,从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上,两者是一致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遵循“三全育人”的价值理念。
现实向度:充分认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几个关键问题
实践教学导向性和实效性相统一问题。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推进思政课走向高度和促进深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益补充。但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依然存在,或者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上,缺乏鲜活的实践载体和创新手段,实践教学操作细则不够规范化和标准化,难以做到实践教学导向性和实效性相统一。
教学方式针对性和创新性相统一问题。随着高校思政课建设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依然存在一些“灌输式”的理论教授,教师“重教轻学”的现象时有出现,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局面,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思政课本身理论性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特点,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脱离实际,造成课堂教学泛泛而谈,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影响思政课育人功能发挥。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相统一问题。评价教学质量受到多重因素制约,较难有效解决教学评价和反馈问题,特别是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设定上,由于思政课本身的特殊性,难以将抽象的概念和育人成效转化为可实际测量的评价指标。在现实中针对思政课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偶然性因素难以脱离,主观性评价不易判断,往往造成认知的不够科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进而影响评价结果,使得难以构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实践导向:准确把握“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要求
秉承“三全育人”理念,增强实践教学亲和力。充分认识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扩展补充,全面参与到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结合国情、校情,善于创新,因时因势,依托各类教学资源和平台,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既要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又要利用好第二课题、第三课堂的辅助作用,同时更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实践教学打造成有热度、有温度和有深度的优质思政课;要构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材选用、授课计划和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明确教学标准和质量规范。
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释放思政课育人活力。在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上既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又要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重教轻学”现象;强化教师管理和教学督导,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多种手段检验思政课教师教学实效,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鲜活力;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特别是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多元化教学方式。
完善教学质量立体评价体系,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确保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理念与“三全育人”价值内涵保持一致,同时还要兼顾其科学性、可操性和可行性;二是科学合理划分考核权重和考核分值,既要突出教师行为评价效果,比如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师职业规范、教学创新特色等,又要重视学生行为评价效果,比如学生参与教学情况、学生对教学的情感认知、学生行为表现、学生目标实现等;三是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业晋升、职称评定、工作绩效等有效结合,特别是加大对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例外问题的跟踪和反馈。
[作者系柳州工学院组织宣传部讲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12: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