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通过古诗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灵韵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28 10: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戎景兰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精华,而被选入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优中选优的名篇佳作。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古汉语水平和语言文化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古诗教学,对于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巧妙施教古诗,引领学生感悟古诗内涵并走进博大深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读品画讲

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美

多样诵读,感受古诗文字韵律美。古诗是传统语言艺术典范,它经过诗人的反复推敲锤炼,不但语言凝练,而且平仄押韵,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很适合小学生诵读。诵读是古诗教学常用的手段,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对读、教师引读、全班齐读、比赛竞读、表演读等生动活泼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反复读,与古诗“肌肤相亲”,在诗中穿行,咀嚼涵咏,去感受我国传统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和意趣,达到自然能背诵的目的。如《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古诗极富诗情画意,韵味十足,对于初学数字的学生来说,格外能引起他们诵读的欲望,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很快就能背诵。

品字析词,感受古诗文字意境美。由于古人作诗十分注意锤炼词句,因而古诗语言精炼、优美,语义含蓄深刻。有一些诗精妙之笔在于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字。教学时如能抓住这些“诗眼”,细细咀嚼体味,就能纲举目张,激活全诗,教出意趣。如《泊船瓜洲》,看似朴拙平直,实则含义深刻。教学过程中,先以一个“只”字设问:钟山与京口相隔几座山之远,为什么诗人却说“只隔”呢?品味一个“只”字,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又如贾岛对于“推”“敲”二字,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历史上古诗创作这种“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故事很多,正因为如此才锤炼出众多精品古诗。

以诗作画,感受古诗文字色彩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古诗一大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诗歌内容画出来,将诗歌语言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以画学诗,领略“诗是有声面,画是无声诗”的唯美意境。一首首诗,通过孩子的创作转化为一幅幅画,画上有碧绿的小草、幽香的野花、轻灵的鸟儿、古朴的建筑、清澈的流水、飘落的枯叶……孩子们用手中的彩笔,用心演绎着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文。诗以赏心,画以悦目。这样,在图画与文字的相互转换中,学生动手动脑,既丰富了诗文形象,又加强了对古诗文字的理解,

讲唱结合,感受语言文字动态美。将古诗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变成导演和演员,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诗变成一幕幕剧本,为了写好课本剧,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将静态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语言。在演剧本过程中讲唱结合,诗歌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引导他们进入诗的意境,更好地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动态美。

体味诗文 探究意蕴

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去分析品味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诗人寄寓词句间的强烈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含义与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教学时,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再引导学生理解蕴含于景色描写之中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还有的古诗抒情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坎坷,只有不放弃,才有希望走出阴霾。古诗就有这样的魔力,简短的文字,深刻的哲理,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透过诗文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习俗

我们可以透过古诗,走入久远的历史,引领孩子们去了解我国更广博的古代文化习俗。如《元日》这首诗,选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典型民俗,充分表现出宋朝时过年的欢乐气氛。《庆新年》中,也提到了过年的习俗:放鞭炮、贴对联,一家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一起吃年夜饭、守夜,孩子们穿上新衣,相互攀比夸耀,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学生原本对过年这个话题就比较感兴趣,感受也较多,因此对诗句更易理解,并不感觉那么深奥。《竞渡诗》里面的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告诉了我们登高、插茱萸的传统习俗。

博积诗文 拓展诵读

拓展阅读大任务。2022版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对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大任务、大情境、大项目,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大舞台。教学《静夜思》时,以“月文化”的学习探究为大任务,设计具体的学习项目和任务,如月亮变化的特点、月食的形成、月亮与宗教文化、月亮与诗词文化、有关月亮名人轶事、月亮与君子人格等,形成关于“月文化”的学习任务群。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子任务,开展项目化的实践和探究,在任务情境和实践体验中,加深对“月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教师可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让学生仔细诵读体会。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抓住时机适当延伸与拓展诵读面,增加古诗积累量。如:学完《赠汪伦》,适时引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等李白的送别诗,指导学生诵读理解、品读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与不同的表达方式。

整合古诗,激发兴趣。大量诵读古诗词,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采用灵活形式鼓励学生在平时大量诵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每周一诗”“古诗打擂台”“飞花令”等活动形式,巩固学生背诵积累的成果,不断让他们体验到积累古诗的成就感,充分感受背诗的乐趣。

课内外融合。时代呼唤“大语文观”,课堂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语文大世界。教学《江雪》时,以课内阅读《江雪》单篇为例子,开展课外拓展学习,查找、阅读古今中外有关“江和雪”的诗词曲赋和文学作品;开展“江雪诗词朗诵会”“飞花令大比拼”,将课外阅读成果进行课内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课内课外融合,丰富学生的诗词涵养,在“大语文”情境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8 12:45:5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界观、价值观塑造和逐渐形成的时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学会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助其对传统文化从了解到感兴趣,进而到热爱
2023-02-22 09:03:00
...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方式。当前,怎样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意识,助力教师对古诗词
2023-09-26 06:51:00
...年版)》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01-12 09:19:00
...报本报讯(记者 王中宙)端午节来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让诗词古韵、经典美篇润泽学生心灵,6月20日,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咏
2023-06-22 02:35:00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沈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骄傲,也是哺育我们多年的精神食粮,正是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就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造就了一个个民族英
2023-04-28 15:18:00
洋学子品读中国古诗词
...教室中和来华留学生合影。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表现,也是探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深受海外中文学习者喜爱。对他们来说,古诗词韵味十足、内涵丰富,但在学习
2022-10-28 08:36
...大庙小学立项; 2021年3月,校园组织召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吟诵展演暨第四届小书虫争霸赛”活动。五年一班徐志阳同学的吟诵节目《诗经·天保》荣获北京吟诵堂“古诗文——开门
2023-02-11 11:16:00
本文转自:日照日报 张继宝 战伟 田文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将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与
2023-10-31 10:13:00
...情境,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彰显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由此可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充
2023-09-07 09:2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