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陈 萍
群文阅读指的是“多文本阅读”,教学包含探索性、多元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方式。当前,怎样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意识,助力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高效开展,成为群文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具体地说,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与专业技能。当高中语文教师构建以古诗词为主的教学大纲时,可以借助群文阅读的视野,将几首有联系的古诗词类比教学,引领学生一起发现它们的差异或者相似之处,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端,而不仅是单一的解释某一首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教师需浏览大量的参考资料,提升自我对文章的理解,并巧妙地利用对古诗词内涵的解读方法,去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喜欢古诗词。
其次,通过群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全面了解古诗词的魅力。相较于读单一的文章,群文阅读能够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以及拓宽其阅读视野。
在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能够从多个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文本阅读与答题的局限性。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助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群文阅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按照采用组织文字的原则,引导学生从浅入深理解古诗词,使他们在语言应用、问题认知、赏析技巧等诸多层面实现有效提升。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资源参差不齐,课堂时间有限
高中语文的教学量很大,在有限的授课时段内需要融入大量教材的知识点,因此课程设计要科学,且施行群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备课的难度。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实施群文阅读,还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如书籍、教具、电子设备等教学所需硬、软件设备,这些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必需品。但由于诸多客观存在的原因,影响了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只能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匆忙完成群文阅读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众所周知,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师生关系,“师”为“长”,哪怕教师没有刻意去体现自身的地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难以实现平等。部分学生对教师有着天然的畏惧心理,有想法和问题都不敢向教师提出。事实上,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是存在矛盾关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把教师的观点当作自己的答案,这样就很难实现自我思考和积极学习,这对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非常不利。因此,高中语文课的传统讲课式教学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受现阶段教育影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形式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指向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具体的教学策略往往是关注于如何一试成功。虽然高中课程中,语文的古诗词学习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做到背诵的现象较为普遍。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能锻炼创新思维,积累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安排或引导不当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有效的群文阅读助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这种历经千年沉淀的艺术形式,其精髓在于它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的魅力。然而,又由于高中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不完全到位。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以兼具知识、理解、审美等多元视角,来点燃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激情。同时,采用集体阅读探讨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实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激发兴趣、学会会意、懂得审美,是高中教师在教授高中语文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要循序渐进做到的三个层面。当教师确定好了有效的切入点,在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品味到诗词的美。同时,将教学技巧与学生的个人感悟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思维、文化、语言、审美等方面提升其核心素养。
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是教师在教学中对他们循序渐进导入诗词兴趣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诗词的书写、背诵等文字层面的任务,更要聚焦如何用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教师可以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风貌、地域特色等方面切入,满足学生对古诗词所写内容的兴趣需求,通过鼓励他们利用网络查询、诗词注释、资料阅读等途径,提高他们学习诗词的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以诗人作为学习切入点,引导学生专门研读某一位诗人的作品。同时,也可以推动学生探究诗词的创作背景,把此诗人早期、中期与晚期的作品进行分类。经过全面的理解和整理,学生会发现,许多诗人在不同阶段的创作都与其个人经历紧密相连。这种串联诗词主题的策略,不仅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领悟,也促使学生在情感上更有认同感,有助于他们系统性地对古诗词的理解。当然,教师也可引入历史事件等影响古诗词的时代特性,来精心布置一些高质量的课程,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帮助学生通过对照学习,增进他们在群文阅读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热忱。
(二)提高学生对诗词的评价技能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直接含义,但学生对于诗词中的一些关键要素如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往往抓不住重点。为了推动群文阅读有效进行,教师可以把意向作为教学切入点,使得学生能更精确地理解诗词核心要义,赏读创作技巧,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寓意。
创作诗歌时,将情感寄寓于物是作者惯用的手法,有特定含义的意向,被历代诗人频繁使用。比如,“月”经常用来表达思念,借以抒发乡愁之情;而“日”主要表示希望,有蓬勃向上之意;“柳”谐音“留”,有依依惜别之情;此外,“鸿雁”“桂花”等,也在诗歌中成为约定俗成的意象。在群文阅读教育时,教师可借助这些意象,指导学生拓宽视野,欣赏和研读有特殊意向的古诗词,加深他们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
准确理解古诗的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解读诗词的意图,评估诗词并进行深度解析。一旦学生能有效理解这个主题,再去广读和深读类似的古诗词,就能超越对古诗词表层文字的理解,对其深层次解读的目标就可以高效达成,这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解读的效率和对古诗词的评价技能。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审美教学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美学角度欣赏古诗词的美不仅是教学的主旨,更是学生基本能力的提升和古代文化传承的关键方式。教师要能够利用美学的观点,为学生构建古诗词学习环境,指导他们进行精细的阅读,甚至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尝试创作,让学生能够达到有效的学习鉴赏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互读,并适时进行比较分析,熟练掌握对多篇相似主题古诗词的理解,激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升审美体验,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
总之,在进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时,教师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能针对性地让学生更好地寻找赏读切入点,通过群文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
(作者系毕节四中教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