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探究实践能力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01 09: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探究实践是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回答并解决具体的问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通过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但初中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懂得如何去寻找或控制实验设计中的变量,不知如何运用探究实践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可以建起知识与学生自身经验间的关联,既能降低问题难度,又能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设置生活情境,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生活情境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代入感,可以将学生拉入到探究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知觉经验和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调取”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并在整个过程中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生成。

例如,在设计探究实践方案时,为什么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许多学生并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因此感到设计探究实践的方案很难、很复杂。教师可以尝试将单一变量的原则融入日常生活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室里有一盆植物,两位同学分别添加了A肥料和B肥料,结果这盆植物开花了。那么这盆植物开花,是哪种肥料在起作用?有没有办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没有办法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设计一个探究实践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同时添加了两种肥料,即存在两个变量,所以无法推测开花的结果是由哪种肥料(变量)引起的。要想探究哪种肥料在起作用,每次只能添加一种肥料,即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通过上述具体的情境,学生就可以深切感受到单一变量原则的重要性,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探究实践的方案:实验需要两盆相同的植物,一盆添加A肥料,另一盆添加B肥料,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

基于上述方案,学生就容易推测出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现象1,添加A肥料的植物开花了,而添加B肥料的没有,所以A肥料在起作用;现象2,添加B肥料的植物开花了,而添加A肥料的没有,所以B肥料在起作用;现象3,添加A、B肥料的都没有开花,所以A、B肥料同时存在才能起作用;现象4,添加A、B肥料的都开花了,所以A、B肥料可以单独起作用。

利用意外情境,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探究实践问题的情境应该具有层次性、连贯性,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始终,在原有情境中不断补充新的信息,使学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以维持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特别是意外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愤”与“悱”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朝着一定方向深度思考、反思、发问。在这些“意外”中有新的“生成”,实现了认知结构的拓展和思维的飞跃。

例如,在探究实践中常常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照组是不是实验设计中可有可无的部分?学生经常有这方面的疑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意外情境,来消除学生这方面的困惑。利用上述实验中的现象4(两盆植物同时开花),引出意外情境: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春天到了,无论加不加肥料,这种植物都有可能开花?如何排除这种可能性?

针对这种意外情境,学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方案和结论,意识到原有设计的漏洞,应该再增加一盆不添加任何肥料的植物作为对照组,来检验这种情况。如果这盆植物没有开花,说明原结论是正确的,即A、B肥料可以单独对开花起作用;但如果这盆植物也开花了,则说明开花的现象与A、B肥料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对照组的作用。

超越情境,提升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下,知识镶嵌于问题之中,问题内设于情境之中,以此实现知识的问题化、问题的情境化。这样,学生更容易将探究实践问题与生活情境建立起联系,借助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来解决问题,并直接体验到知识的意义,掌握探究实践的规律性,使思维过程更深刻化。这时,学生的知识不再是惰性的、机械的、死板的,而是能超越具体的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地应用探究实践的规律,实现知识的高通路迁移。

在上述事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和反思,在对原有探究实践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学生对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组的理解,成为水到渠成的事。由于理解了单一变量的原则,那么逆向思考,两组之间不一样的地方,就应该是实验的变量,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找出具体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正是这种对知识背后意义、关联性的理解和掌握,明晰了知识可以应用的情境,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探究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学生就可以快速地调取、组合与运用探究实践方面的知识,来解决此类问题。

探究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应用自己的经验,体悟知识的丰富内涵和意义,这种体悟需要情境中的事实性知识作为支撑。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学生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结构都会发生改变。较之以前,学生的知识量并没有增加太多,但却知道何时、为何、如何使用这些知识。这种灵活使用能力的外显,就是学生探究实践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生生命观念培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23GHB0515]的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黄冈日报团风县实验中学教联体张浩小学 龙松林生活情境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大量学者试图将生活情境教学法与各科各阶段教学相融合,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笔者以
2023-12-24 07:58:00
...:中国教育报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巧设情境搭建桥梁 实践体验激活课堂“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高度的综合性,其知识面既涵盖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又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
2023-06-29 09:05:00
学科大课堂创造儿童美好学习生活
...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突破口,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课堂情境为主要载体,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建构起学生的学科大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学科概念和原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10-13 09:14:00
...学科的社会价值。27题以常用的电极正极材料LiMn2O4为试题情境,考查陌生工艺流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弱化题海战术与试题得分之间的高关联,彰显了高考改革的鲜明导向
2023-06-09 02:18:00
让孩子们在“乐学”中长大
...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李小军告诉记者,此项目的开展,他是基于依托悠久厚重的河东饮食文化
2024-03-15 06:27:00
...质量,要紧密围绕核心素养,体现“学生是主体,题目有情境,思维有过程,师生有互动,评价要全面,能力可迁移”。关键词:初中英语 “双减” 核心素养 四课型 动态分组一、初中英语作
2023-03-19 10:18:00
...人权益的作用,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培养。(二)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增强学生法治感悟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它在课堂上的运用让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情境
2023-03-14 06:53:00
...化是变教为学的重要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情境,让学生积极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变教为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
2023-11-23 09:49:00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素养立意 引导情境教学——2023年安徽省中考物理卷试题评析作为实施“双减”政策和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发布后的第二次中考,今年的物理卷题型与去年大
2023-06-19 01:17: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