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海上花开
“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苋菜,又叫雁来红、老来少、三色苋,是我国一种十分常见的野菜。它菜身软滑,菜味浓,入口甘香,既可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民间称其为“长寿菜”。古往今来,不但老百姓爱吃苋菜,很多文人墨客对苋菜也情有独钟。
苋菜的生长力非常旺盛。一场雨过后,田间地头、墙根屋后,随处可见冒出来的一丛丛的苋菜,它不用特意呵护,也不用施肥除草,只要有立足之地,就自由自在地生长着。“诗圣”杜甫对苋菜旺盛的生命力深有同感,在《种莴苣》中写道“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苣兮蔬之常,随事艺其子。破块数席间,荷锄功易止。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野苋迷汝来,宗生实于此。此辈岂无秋,亦蒙寒露委。翻然出地速,滋蔓户庭毁。”辛辛苦苦种的莴苣二十多天还未见出苗,不知从哪儿来的野苋菜,却快速地占领了菜地。
苋菜有白苋、赤苋、紫苋等六个品种。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钟爱苋菜,不管是青苋还是红苋,都是他的心头好。暮春时节,他写道:“奇葩摧败等青苋,嘉榖漂荡随浮萍。”(《久雨排闷》)大家都在感伤花期已过,诗人更期待的是夏天的青苋菜。在《秋日杂咏》中:“红苋如丹照眼明,卧开石竹乱纵横。”到了寂寥的秋天,别人都在“悲秋”,他却觉得那红苋菜就像朱砂一样绚丽耀眼。
苋菜的吃法很多,可凉拌、可炒食、可做汤、也可做饼和包子。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描述了苋菜羹的做法:“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不可见汤。”苋菜除了吃其嫩叶,长老后木质化的苋菜茎,在南方也是一道美食,叫“苋菜秸子”。中国古代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北宋著名宰相苏颂所著的《图经本草》中说:“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根茎亦可糟藏,食之甚美,味辛。”这里说的“糟藏”,就是做“苋菜秸子”。人们将它洗净切成寸把多长,放进装着老臭卤子的坛子里,发酵后即成“臭苋菜秸子”。又到了吃苋菜的好时节,品味这些古诗词,字里行间仿佛飘出一股浓浓的苋菜香,不仅陶醉着我的味蕾,也让我感悟到苋菜的别样诗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