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党文静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类表现为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反酸烧心等症状的临床常见病,是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中最常见的类型,因胃内容物反流后胃酸刺激食管壁形成炎症,于饱餐后或夜间加重,或可见咽喉炎、咳嗽病症,长期的严重刺激可能发展为食管腺癌等多种并发症。目前西药治疗以抑酸、促动力药、保护黏膜为主,应用此类药物时间过长易导致高胃泌素血症、诱发胃炎甚至影响肾功能。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各种压力的增加使得反流性食管病逐年上升,且反复发作,难以自愈甚至长期用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工作。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戴恩来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疾病。戴恩来守方而不泥古,辨证而不离旨,结合经典,精准辨证,灵活加减运用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对于该病的辨证调理亦可认为是“治未病”,辨证为偏寒、偏热则随证加减,病证结合,调整中焦升降气机,佐以抑酸之药,从而平调寒热,从而收效甚佳。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戴恩来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介绍如下。
病机探讨
反流性食管炎与饮食、情志、外邪密切相关,寒、湿、痰、热、瘀、虚、滞等为主要病因。其主要临床症状,即中医所谓“痞证”“吐酸”“噎嗝”。《寿世保元·吞酸》云:“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可见肝气疏泄不利则胃失和降,所谓肝气横逆克土。《伤寒论》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从虚实来看,邪气入里、肝气犯胃为实,脾胃虚弱、受纳不济为虚。戴恩来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机以脾胃升降失常、寒热不调为主,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中阻则影响脾胃气机升降,郁而化热,烧灼,黏膜溃烂,久而成瘀,滞涩不行,气机阻滞,痞满则生。“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痞指胸腹部满闷不舒,按之不痛。《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戴恩来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炎症为中医之“湿热”,过多之胃酸为阴寒之物,故成寒热错杂之证。
需要强调的是,反流性食管炎鉴别于咽喉炎等外感疾病,二者均有咽喉部不适感,后者可有咳嗽频发、受凉加重,而无反酸烧心;鉴别于梅核气则以梅核气与情志影响关系密切,常在情志刺激后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感,痰阻气滞而呃逆。
方药分析
《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戴恩来认为,半夏泻心汤治法实属八法中的“和法”,以其证测其方,所治呕、心下痞、满而不痛,为胃气不和、中焦寒热不和、脾胃不和之故,因此应调和寒热、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和脾胃。反流性食管炎治以调和中焦寒热,寒热调则中轴和,由此脾胃、肝胆气机升降调和,则不再发生反流。半夏泻心汤原方折合现代计量为:半夏35g,黄连14g,黄芩42g,干姜42g,炙甘草42g,人参42g,大枣28g。方中半夏、干姜之辛以温散化痰行痞,黄芩、黄连之苦以降泄燥湿,合脾之喜燥恶湿,胃之喜润恶燥,炙甘草助干姜辛甘化阳,温中暖土,合脾之性;人参、大枣益气养营,助脾气健生,润胃资营。脾升胃降,中轴转运,则寒热错杂得调,散结除痞功见。
验案举隅
患者刘某,女,55岁,2022年6月24日初诊。主诉:胃脘部嘈杂不适10余年。患者10年前因腹胀、反酸烧心就诊于某西医院,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1次20mg,每日1次,服药后症状可缓解。规律服用该药10年,停药则出现反酸烧心、咳嗽,夜间加重,甚者不能平卧,进食寒凉之品后腹胀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求诊于中医。刻下症见:神清,精神可,胃脘部胀满,反酸烧心,咽喉不适,偶有气短,饮食一般,大便不成形,小便可,睡眠可,舌质暗苔白腻,脉濡。
中医诊断:胃痞(寒热错杂证)。
处方:清半夏10g,干姜10g,黄连3g,黄芩6g,炙甘草3g,党参15g,蒲公英10g,北沙参10g,麸炒枳壳10g,乌药15g,煅瓦楞子20g,海螵蛸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7月1日二诊:患者诉药后腹胀明显减轻,反酸烧心好转,因惧怕复发,每5日服用1次西药。大便成形,小便可。舌质暗苔薄白,脉濡。上方减去煅瓦楞子20g、党参15g,加入牡丹皮10g、太子参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7月8日三诊:患者诉药后胃脘部胀满消失,不用西药未见反酸烧心,大便成形,小便可。舌淡苔薄白,脉滑。上方加入煅瓦楞子30g、肉桂10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随访至今,患者未再服用西药,未见反酸烧心症状。
按 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结合症状辨为胃痞,属寒热错杂证。脾胃阴虚生内热,故见反酸烧心;胃气上逆故咽喉不适;脾胃阳气不足,运化不及,故见腹胀不适;脾之升清不能,食饮欠佳,土不生金,脾胃濡养不足,肺气难生,故见气短,脉象则“浮而柔细知为濡”。治以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配以行气化瘀、抑酸止痛药物。二诊加牡丹皮凉血活血,以祛瘀生新,加太子参以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三诊考虑患者未再服用西药抑酸,故重用煅瓦楞子30g以制酸止痛;肉桂温下焦以助中焦,补火助阳,调和中焦寒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9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