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释,详细到离谱的好文章!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29 06:34:00 来源:康之道

1

别名: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卷l0)。

组成: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大枣12枚甘草三两(9g)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日三服。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胃气不和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病机分析:所治痞证,原系小柴胡汤误下,伤及中阳,阳虚则寒,邪热乘虚而人,以致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邪聚于中焦,遂感局部堵塞不舒,而成痞硬,因邪属无形,故满而不痛;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则见呕吐,肠鸣下利;苔腻而微黄,屑胃气不和之征。

配伍意义:适应证的病机甚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虚实相兼,以致中焦不和,升降失常。尽管如此,实以邪热内陷为主,故方宜选黄连为君,该药苦降寒清,以泻内陷之热邪,病因既除,胃气自和。

恰如《本草正义》卷2所谓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黄芩性能近似黄连,增强其寒清苦降之功。

《本草图经》卷6曾曰:“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清热,利小肠故也”,是为臣药。半夏、干姜均为辛开之物,合用能散结消痞,其中半夏味苦,又降逆止呕,与黄连相伍,和胃之效尤佳。《医学启源》卷下谓:“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张寿颐亦曰:“半夏味辛,辛能泄散,……辛以开泄其坚满,而滑能降达逆气也”(《本草正义》卷7)。夏、姜性皆温热,又能散寒。《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云:“生姜能散水气,干姜善散寒气,凡呕后痞硬,是上焦津液已干,寒气留滞可知,故去生姜而倍干姜。”两味亦为臣药。更用人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以调养下后损伤之胃气,另外,既可防芩、连之苦寒伤阳,又防夏、姜之辛热伤阴,共为佐药。而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可兼使药之用。

综观全方,连、芩苦寒降泄清热,夏、姜辛温开结散寒,参、枣、草甘温益气补虚。诸药合用,将聚于心下之邪气横疏纵畅中运,则痞满易消,清升浊降,则吐泻自止。另外,连、芩、夏味苦,还可燥湿,若胃有湿热或痰湿者,亦甚合适。总之,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泻兼施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释,详细到离谱的好文章!

2

临床运用:1、证治要点本方用治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者。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热多寒少以芩、连为主,寒多热少重用干姜,浊饮上泛重用半夏,寒热相等宜辛苦并行;若痞证呕甚而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大枣,加枳实、生姜以理气止呕。

3、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急性和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口腔粘膜溃疡等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使用注意:本方适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若痞为气滞或食积等原因所致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本方首载于《伤寒论》第149条,实由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因君药已换,故方名、主治亦随之而变,可见其源于小柴胡汤。在主治方面,《伤寒论》谓:“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金匮要略》又补充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后世医家的记载更为详细而具体。诸如《外台秘要》卷2引《删繁方》:“上焦虚寒,肠鸣下利,心下痞坚”;《备急千金要方》卷40:“老小下利,水谷不化,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8:“心实热,心下痞满,身黄发热,干呕不安,溺溲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吐,烦闷喘息”。

《类聚方广义》:“痢疾腹痛,呕而心下痞硬,或便脓血,及饮汤药后,下腹部每漉漉有声而泄者;症瘕积聚,痛浸心胸,心下痞硬,恶心呕吐,肠鸣下利者。”

关于本方的组成变化,《伤寒论》中即有数首衍化方,适应证亦有所扩展。157条的生姜泻心汤,系该方减干姜量加生姜以散水气,用于“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158条的甘草泻心汤为本方加重甘草用量,增强益气之力,又能缓中,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173条的黄连汤,即本方去黄芩加桂枝,减清热之功,增温散作用,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其后,《兰室秘藏》卷上之枳实消痞丸,系本方去黄芩、大枣,加枳实、厚朴、白术、茯苓、麦芽曲,功能开胃进食,主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等。可见,在组成变化的同时,适应证亦有所拓宽。

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释,详细到离谱的好文章!

3

疑难阐释:1、关于半夏泻心汤的“泻心”与所治心下痞满的“心下”这里的“心”,是指脾胃而言,并非所谓解剖学上的“心”。对“泻心”的理解,李时珍曾曰:“泻心汤也,亦泻脾胃之湿盛,非泻心也”;“胃之上脘在于心,故曰泻心,实泻脾也”。李畴人亦曰:“名曰泻心,实泻胃中寒热不和之邪耳”(《医方概要》)。而对“心下”的解释,钱天来认为:“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或曰心下也”。今人李克绍教授亦谓:“心下……单指的胃,或胃周围”。

2、关于对“痞”证的理解所谓“痞”,即阻塞不通之意。吴昆解释曰:“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之不交而成痞,故曰痞”。陈蔚亦明确指出:“但满而不痛者为痞,痞者,否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之义也”。即上下失之交泰之谓。因其病因为无形之邪所致,所以“但满而不痛”,又称虚痞。

3、关于本方病机“寒热互结”之说有关半夏泻心汤的病机分析,《方剂学》教材二版、五版、六版均提到“寒热互结”是其发病原因之一。现今,有的医家对此提出质疑。其中王琦等认为:“半夏泻心汤所治的心下痞硬,其病理是寒热互结吗?因为干姜辛热,黄连苦寒,半夏泻心汤中姜、连合用主治心下痞硬,因此有的注家就把半夏泻心汤证心下痞硬的病理说成是寒热互结。

4、关于方中君药的认识一是成无己等主张以黄连为君药。他说:“痞者,留邪在心下,故治痞曰泻心汤,黄连味苦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苦先人心,以苦泄之。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二是柯琴等认为以半夏为君药。他说:“此痞本于呕,故君以半夏,……”(《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或因以半夏命名,《方剂学》六版教材亦持这种观点。有的则采取回避态度,如《方剂学》二、五版教材。今以两种意见而论,我们当先从原文分析其病因、病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于此可知,痞证为邪在半表半里时,误用下法,虚其中气,外邪乘虚内陷所致。《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卷2曰:“如系虚热而呕之痞,则宜半夏泻心汤。”此处的“虚热”,乃与结胸证相对而言。痞证是无形之热痞结心下,并无痰水互结,故不可用大陷胸汤之峻攻,而是遵“热者寒之”的原则,选用苦寒之黄连为君以泄热消痞,说明苦降是方中的主要方面。其次,从五泻心汤综合分析,诸方皆用黄连、黄芩以泄热除痞,其余根据病情之变化,或合大黄(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清泄实热之痞;或再加附子(附子泻心汤)以治兼有表阳虚之痞证;也有配伍半夏、生姜、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同用以治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痞证,因此遂有五方之异。其中芩、连的苦寒泄热,是其共性,所以柯琴说:“泻心者,必以芩、连”。

5、本方既治痞满,方中为何选用甘温壅滞之人参、大枣、甘草?这应从半夏泻心汤的病机谈起。该方所治的心下痞满,乃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所致,可见中虚不运也是致痞的原因之一。而参、枣、草三味功能补中益气,脾气健旺,则运化之力自复,不但无增满之虞,而且尚有助于除满消痞,体现了“塞因塞用”的反治法,充分反映了仲景治病用药的辨证思路。

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释,详细到离谱的好文章!

4

方论选录:1、成无己:“凡陷胸汤,攻结也;泻心汤,攻痞也。气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分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所以谓之泻心者,谓泻心下之邪也。痞与结胸有高下焉。结胸者,邪结在胸中,故治结胸曰陷胸汤。痞者,留邪在心下,故治痞曰泻心汤。黄连味苦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苦先人心,以苦泄之。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以降阳而升阴也。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甘草味甘平,大枣味甘温,人参味甘温。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欲通上下,交阴阳,必和其中。所谓中者,脾胃是也。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为使,以补脾而和中。中气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水升火降;则痞消热已,而大汗解矣。

2、许宏:“病在半表半里,本属柴胡汤,反以他药下之,虚其脾胃,邪气所归,故结于心下,重者成结胸,心下满而硬痛也;轻者为痞,满而不痛也。若此痞结不散,故以黄连为君,苦人心以泄之。黄芩为臣,降阳而升阴也。半夏、干姜之辛温为使,辛能散其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缓其中,而益其脾胃之不足,使气得平,上下升降,阴阳得和,其邪之留结者,散而已矣。《经》曰:辛人肺而散气,苦人心而泄热,甘以缓之。三者是已”。

3、徐彬:“呕本属热,然而肠鸣则下寒,而虚痞者阴邪搏饮结于心下,即《伤寒论》所谓胃中不和,腹中雷鸣也。故主半夏泻心汤,用参、甘、枣以补中,干姜以温胃泄满,半夏以开痰饮,而以芩、连清热,且苦寒亦能泄满也。

4、柯琴:“盖泻心汤方,即小柴胡去柴胡加黄连干姜汤也。不往来寒热,是无半表证,故不用柴胡。痞困寒热之气互结而成,用黄连、干姜之大寒大热者,为之两解,且取其苦先人心,辛以散邪耳。此痞本于呕,故君以半夏。生姜能散水气,干姜善散寒气,凡呕后痞硬,是上焦津液已干,寒气留滞可知,故去生姜而倍干姜。痞本于心火内郁,故仍用黄芩佐黄连以泻心也。干姜助半夏之辛,黄芩协黄连之苦,痞硬自散。用参、甘、大枣者,调既伤之脾胃,且以壮少阳之枢也”。

5、钱潢:“半夏辛而散痞,滑能利膈,故以之为君。半夏之滑,见小陷胸汤方论中。干姜温中,除阴气而蠲痞,人参、炙甘草大补中气,以益误下之虚,三者补则气旺,热则流通,故以之为臣。黄芩、黄连,即前甘草泻心汤中之热因寒用,苦以开之之义,故黄连亦仅用三倍之一,以为之反佐。大枣和中濡润,以为倾否之助云。”

6、尤怡:“痞者,满而不实之谓。夫客邪内陷,既不可从汗泄,而满而不实,又不可从下夺,唯半夏、干姜之辛能散其结,黄连、黄芩之苦能泄其满。而其所以泄与散者,虽药之能,而实胃气之使也。用参、草、枣者,以下后中虚,故以之益气,而助其药之能也。”

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释,详细到离谱的好文章!

5

验案举例:

1、严重失眠症《伤寒解惑论》:某女,年约六旬,山东大学干部家属。1970年春,失眠症复发,屡治不愈,日渐严重,竟至烦躁不食,昼夜不眠,每日只得服安眠药片,才能勉强略睡一时。按其脉涩而不流利,舌苔黄厚粘腻,显系内蕴湿热。因问其胃脘满闷否?答曰:非常满闷。并云大便数日未行,腹部并无胀痛,我认为这就是“胃不和则卧不安”,要使安眠,先要和胃。

处方:半夏泻心汤原方加枳实。

傍晚服下,当晚就酣睡了一整夜,满闷烦躁都太见好转。接着又服了几剂,终至食欲恢复,大便畅行,一切基本正常。

2、梅核气《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某女,40岁。初诊:1972年5月8曰。今春以来,感咽嗌间如有物梗阻状,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甚则思泛,形体消瘦,面色苍黄(某医院检查未见消化道实质性病变),寐卧不安,苔腻,脉涩。湿热积滞,胃失和降,宜和胃散结清湿热。

方用:太子参9g,姜半夏9g,黄芩6g,川连4。5g,干姜4。5g,茯苓12g,炙甘草9g,姜竹茹12g,川朴6g。5剂。二诊:5月14日。药后噫嗳频仍,心脘舒如,神情爽然,原方意加减,原方川连改为1.5g,并去姜竹茹,加北秫12g。

3、疟后痞呕《伤寒论汇要分析》:某男,30岁。患疟疾3天,经内服奎宁片后,疟疾虽止,但觉胸中痞闷,食后欲呕,但又不得呕,尤其见到油腻食物即生恶心感。甲医认为疟后余邪未解,与小柴胡汤2剂,未见减轻;乙医认为疟后脾虚,进以六君子汤2剂,痞闷更甚。患者脉弦,舌苔白,自述除胸痞、恶心欲呕外,并无其他痛苦。此证断为疟后余邪未解尚是,但无往来寒热于外,非小柴胡汤所主。至于认为脾虚而用六君子汤,则似嫌过早。本病虽无往来寒热于外,但有寒热互结于内,所以胸中痞闷,治拟予半夏泻心汤,药取寒热消补并施,仍不离少阳和解之意。

处方:半夏9g,黄芩6g,潞党参9g,干姜4.5g,黄连4.5g,甘草3g,大枣3枚。服1剂后,恶心全除,胸痞大减,食欲稍振。次日照原方再服1剂而愈。

4、脘痞《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某男,60岁,退休职工。1984年6月6日初诊:素啖高梁厚味,助湿蕴热。近旬来自觉中脘痞满,小溲微黄,脉缓,苔略黄腻,此属酒家湿热中阻,治宜寒热并用,苦辛通降,用半夏泻心汤加味。

方用:制半夏9g,黄芩6g,干姜3g,黄连2.4g,党参9g,炙甘草3g,大枣5枚,炒枳实6g,炮鸡金6g,焦六曲12g,茯苓12g,车前子12g。5剂。并嘱尽量少吃酒类、荤腻之品。

复诊:6月23日。前方共进10剂,中脘痞满见瘥,小溲转清。诊其脉实有力,右关尤甚,苔略黄腻。仍拟前法,去补虚之品,加消导之属。复诊方去党参、炙甘草、大枣之补中,车前子之清利;加焦山楂12g,炒谷麦芽各12g,黑山栀9g,淡豆豉9g,以消导积滞,清热和胃。再服7剂而愈。

按语:案1老妇不眠不食,胃脘满闷,舌苔黄厚粘腻,显系“胃不和则卧不安”。宗《灵枢。邪客篇》“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之旨,投半夏泻心汤加枳实,苦辛通降,补泻兼施,终于使壅塞决渎,经络大通,阴阳调和而其卧立至。

案2梅核气,伴有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寐卧不安,苔腻脉涩等症,经投半夏厚朴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调气散结,和胃治痞,果获良效。

案3胸中痞闷,食后欲呕,虽发生于疟病之后,但无寒热往来于外,非小柴胡汤之所主;又无脾虚脉证,更非六君子汤之所宜,故宜乎投之不效。俞老仅仅抓住“胸中痞闷”这一主症,仍不离和解之法,投半夏泻心汤而愈。说明遣方用药当随证而转,切不可囿于旧疾,忽于新病。

案4患者性嗜膏粱,湿热内生,以致脘痞溲黄,故用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苦辛通降,兼顾中气之虚。并加枳实消痞散结,六曲、鸡金消酒肉之积,茯苓、车前通利小便。复诊时脉实有力,右关尤甚,故去参、甘、大枣;小便清利,故去车前。因患者伤于肉食,积热未清,苔略黄腻,则又加入山楂、谷麦芽消导积滞,山栀、豆豉清热和胃。山栀、豆豉合枳实,为《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可用治食积轻证,浙江名医魏长春氏尝用之。此亦师心于魏氏也。

5、伤食吐泻《治验回忆录》:某男,5岁,伤食吐泻,口渴尿少。医者不问病源,贸然进以温补药,企图止之,病反剧。后医又以水湿分利失常,治以五苓散,渴未减而吐利如故,因迎余治。诊视指纹淡红隐隐,心烦欲饮,水人则吐,食亦少进,舌苔黄白而腻,腹鸣下利,时呕,一大便稀,淡黄有腥气,嗜睡不少动,病月余矣。综合判断,乃系肠热胃寒,食积湿困之象,既不可温,又不可凉,治宜寒温并用,处以半夏泻心汤。半夏降逆止呕,参、姜、草益气温中,芩、连清理肠热,枣、草甘温和胃,增茯苓健脾利水,花粉生津止渴,以宏效果。服后吐泻均减,再剂病瘥。惟病久虚极,进以参苓白术散平调脾胃,十剂能行,又半月而健。

按语:本案虽由伤食引起,但经吐泻耗津,又病已月余。其心烦欲饮,水人则吐,颇似五苓散证,用五苓散不效者,以此方只能分利水湿,而无辛开苦降之功也。根据指纹和症状综合判断,此为肠热胃寒,食积湿困之证,故用本方增人利水生津之品而愈。

6、脘痞吐泻《伤寒论通俗讲话》:某男,36岁。素有酒癖,因病心下痞闷,时发呕吐,大便不成形,日三四行,多方治疗,不见功效。脉弦滑,舌苔白。此证为酒湿伤脾,升降失调,痰从中生。痰饮逆胃则呕吐,脾虚气陷则大便不调,中气不和,气机不利,故作心下痞。拟方:半夏12g,干姜6g,黄芩6g,黄连6g,党参9g,炙甘草9g,大枣7枚。服1剂,大便泻出白色粘涎甚多,呕吐遂减十分之七。再1剂,则痞利俱减。又服2剂则病痊愈。

7、脘腹胀痛《当代医家经验方》:某男,42岁,军人。平素脘腹隐痛,食后较重,时有肚胀,呃气吞酸,烧心嘈杂,二便正常。检查:形体消瘦,慢性病容,脉缓,苔白微黄。结合镜检,诊为反流性胃炎。拟以降逆止痛,健胃抑酸为法。方选为半夏泻心汤化裁。

处方:半夏9g,黄芩6g,人参3g,甘草3g,黄连9g,木香9g,乌贼骨15g,吴茱萸6g。取药5剂,煎两汁,嘱其隔日1剂。先后服用20剂而治愈。

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释,详细到离谱的好文章!

6

附方:1、生姜泻心汤(《伤寒论》)生姜切四两(12g)甘草炙三两(9g)人参三两(9g)干姜一两(3g)黄芩三两(9g)半夏洗半升(9g)黄连一两(3g)大枣擘十二枚(4枚)上八味,以水一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主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2、甘草泻心汤(《伤寒论》)甘草炙四两(12g)黄芩三两(9g)半夏洗半升(9g)大枣擘十二枚(4枚)黄连一两(3g)干姜三两(9g)(注:《伤寒论》原方无人参,《金匮要略》载该方有人参,结合方证分析,本方当有人参)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利。

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组成中均有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甘草七味,皆能散结消痞,和胃益气,用于胃气不和之心下痞硬,呕逆下利等症。但同中有异,其中半夏泻心汤辛开之力较强,主治心下痞满较甚者;生姜泻心汤于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旨在散水气,和胃止呕,对于水气偏重,呕逆较突出,并伴干噫食臭者颇为适宜。《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卷2云:“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而甘草泻心汤,则为半夏泻心汤加甘草一两,补中益气之力益增,主治胃虚益甚,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胃和消百病!一张老经方,消散胃中湿热,巧治冠心病古人所言极是
...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有一张老经方,叫做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等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
2024-06-03 10:28:00
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脾寒胃热、中气虚弱者
...中国中医药报□ 陈玉铭 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次出现,是临床常用的经方。本文从小柴胡汤的加减、下后的三种转机,结合个人对于药物剂量、
2023-11-29 09:50:00
戴恩来用半夏泻心汤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精准辨证,灵活加减运用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对于该病的辨证调理亦可认为是“治未病”,辨证为偏寒、偏热则随证加减,病证结合,调整中焦升降气机,佐以抑酸之药,
2023-09-29 08:35:00
胃部有烧心感不一定是“热”
...停药即缓解。从其手机上保留的处方看,中药方剂以半夏泻心汤加减为主,药用半夏、黄连、黄芩、党参、干姜等。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互结所致之痞证的经典名方,可用于治疗胃胀胃痛、腹部胀
2023-09-22 09:35:00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多发糜烂、疼痛
...断: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糜(上热下寒)。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炙甘草20g,黄连5g,黄芩12g,半夏15g,党参10g
2023-10-16 09:55:00
宝宝腹泻吃哪些治疗效果好
...呕吐,腹痛肠鸣,喜按喜暖,唇舌色淡,苔薄白。予半夏泻心汤。处方:半夏4g,黄连1g,黄芩4g,人参4g,甘草3g,干姜4g,大枣2枚。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
2023-06-14 23:27:00
薛城区中医院举办第十一期中医经典沙龙培训
...沙龙由肺脾胃病科副主任冯莉为大家分享《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各临床科室中医医师、西学中医师参加此次活动。培训从半夏泻心汤适用的病因病机、辩证要点及对症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分
2024-08-28 09:33:00
脾胃虚弱,教你中医调理,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反酸
...,但到底该如何改善呢?我给大家分享一张方子,叫半夏泻心汤,临床上我用这个方子,得心应手,以它为基础,再灵活加减使用,对于众多胃病的改善,都有不错的改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
2024-07-17 10:26:00
老郎中说:萎缩性胃炎不是不治之症,而是中了痰湿的邪
...寒热平调,清胃温脾,有一首很合适的药方,那就是半夏泻心汤,此方不仅可以寒热平调,还可以化湿,里面半夏,我们可以加药,增强化湿之功。胃胀,不敢吃凉,这是脾胃气滞,兼有寒,可以用
2024-07-01 13:1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晕倒只会掐“人中” 鱼刺卡喉靠喝醋 家庭急救 避开误区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熟知的“急救方法”其实并不正确,反而容易加重伤害。9月19日,南寒社区邀请山医大二院西院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专业人员
2025-09-21 18:32:00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
当 “暑光” 漫过屋檐:一座医院的人文坐标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巴中城的屋檐,巴中暑光医院的玻璃幕墙上便漾起温柔的光晕。这里不是冰冷的医疗空间,而是用专业与温度交织成的健康栖息地
2025-09-19 14:14:00
兴园社区开展健康讲座 关注老人认知健康
为提高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前夕,高新区兴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朱新维医生于2025年9月17日
2025-09-19 14:14:00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5-09-19 14:43:00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2025-09-19 14:50:00
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
近日,贵阳市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局办公室宋丽以《办公室如何高效办文办会办事》为题进行分享
2025-09-19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