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脾寒胃热、中气虚弱者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9 09:5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陈玉铭 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次出现,是临床常用的经方。本文从小柴胡汤的加减、下后的三种转机,结合个人对于药物剂量、加减变化的经验以及临床使用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并附验案一则,期冀与同行探讨。

原文及适用证

《伤寒论٠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七》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٠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十七》也有“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之论述。

从证候来看本方的来源,一从柴胡证治而论,本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干姜、黄连而成,因柴胡一味之差,将少阳病偏热(胆胃)转为太阴阳明合病寒热错杂(脾胃);二从脾阳虚来看,本方为理中丸(人参汤)去白术,加黄芩、黄连、半夏、大枣而成,脾寒多致胃功能失调,出现胃热或湿热者加黄芩、黄连,胃气上逆者加半夏;三从胃气受损、寒热格拒、呕吐气逆角度探讨,则为干姜芩连人参汤加半夏、甘草、大枣而成;四从胃气受损、寒痰留饮上逆而论,则由干姜人参半夏丸或半夏干姜散加味所成。

从条文来看,小柴胡汤证下后,可以有三种转变方向:一是小柴胡汤证仍在,仍用小柴胡汤;二是心下满而硬痛,为大结胸,用大陷胸汤以荡涤心下之水饮结实;三是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此为小结胸证,当予与小陷胸汤,以清泻心下之痰饮结实;四是心下满而不痛,此为痞证,以半夏泻心汤和之,以和解中焦寒热失调、气机升降失调而引起的寒热结聚中焦,症见上腹部胀满不适、泛酸吐苦、恶心呕吐、呃逆纳差、胁背痛胃痛、心悸胸闷、耳鸣、肠鸣腹泻、口臭口辣、口中无味、口中溃疡以及湿热外溢和下泄引起的各种病变,辨证要点为满而不痛、呕而肠鸣。本方治疗范围广泛,但关键是要掌握“脾寒胃热、中气虚弱”这个病机。

药量及加减变化

从药量来看,半夏半升约42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约45g,大枣十二枚为30~120g,黄连一两约15g,按常量来说,比例约为3(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2~8(大枣):1(黄连)。也就是说,黄连用量最小。根据笔者经验来看,如果以脾寒为主,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比例则使用2:1的配比,并加高良姜、香附、生姜;如果以胃热为主,则使用1:2的配比,并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有口干、舌有裂纹者,可加麦冬、生地黄、石斛;舌苔黄厚腻者可加藿香、槟榔、草果、木香;女性有黄带、异味明显者加薏苡仁、车前子、黄柏、苦参;男性前列腺发生病变,症见尿频、尿急、尿灼痛,前阴和腹股沟潮湿溃烂,足部烧灼者可加滑石、瞿麦、牡蛎、虎杖、地锦草、土茯苓等;咳嗽气喘者加射干、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等;口唇溃烂、口腔溃疡者加木蝴蝶、诃子、藿香、栀子、乌贼骨,并以木蝴蝶或黄连末敷于唇部溃疡面;头晕恶心者加天麻、钩藤、菊花、竹茹;皮肤瘙痒、溃烂者加地肤子、海桐皮、紫草、白鲜皮,全蝎3~5g分2~3次冲服。

临床应用

本方的适应症如上腹部胀满不适或疼痛、嘈杂泛酸、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以及胸闷心悸、头晕头痛、皮肤潮湿瘙痒,带下等,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前和放化疗及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淤积症、消化不良、小儿寒热夹杂泄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肠胃功能紊乱、妊娠恶阻、经闭、皮肤病(荨麻疹、痤疮、剥脱性唇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溃疡、尿毒症)等。

验案举例

黄某,男,21岁,2023年7月20日初诊。主诉:上腹部胀满不适、口干口苦伴口中异味、眼圈发紫1年,加重1个月。刻下:上腹部胀满,自感上腹部有肿物,但压迫后未察觉有形肿块,纳差。舌红,苔黄腻,舌下脉络迂曲,脉滑。

诊断:痞满(湿热中阻,瘀血阻滞)。

治法:清泻脾胃湿热,和中解毒通络。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0g,黄芩10g,黄连10g,干姜20g黄芪20g,红花6g,败酱草15g,连翘15g,菊花10g,赤芍10g,北柴胡15g,防风6g,茯苓10g,桂枝10g,葛根15g,蒲公英15g,瓜蒌15g,金银花10g,薏苡仁30g,甘草6g。5剂,水煎服,日1次。

7月25日二诊:眼圈青紫减轻,口中异味、上腹部胀满好转。改方为:法半夏10g,黄芩6g,干姜10g,焦六神曲10g,白茅根15g,北柴胡10g,芦根15g,蒲公英10g,醋元胡索10g,竹茹9g,焦山楂10g。5剂,水煎服,日1次。

8月3日三诊:眼圈红润、有光泽,口中异味、口苦,上腹部胀满基本消失。以二诊方调理而愈。

按 眼圈为肉轮,属脾胃。中焦脾胃虚弱,脾升胃降失职,气机壅于中焦,则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脾运胃传不佳,则纳差;脾寒生湿,胃热使脾湿化热,湿热阻滞,则出现舌苔黄腻、脉滑;湿邪不化,则口中出现异味;胃热壅滞,阴津伤则口干、口苦;日久血瘀,则眼圈发紫、舌下脉络迂曲。因脾寒胃热、湿热壅结是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方中半夏性滑走散,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与半夏共降逆气、消胀满;黄芩、黄连苦寒,清胃热、泄湿热,且黄连、半夏配合瓜蒌为小陷胸汤,清化脾胃湿热;党参、黄芪与甘草补益脾胃。另外,败酱草、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清热化湿解毒,以助芩连药力;柴胡伍黄芩泻肝胆、和脾胃,抑木扶土;防风、葛根、菊花祛面部风邪;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桂枝、赤芍、茯苓有桂枝茯苓丸化瘀利水之意,诸药配伍,以达清化脾胃湿热、祛风散瘀之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经方辨治八型失眠经验
...通便;兼有口疮、咽痛等湿热症状者,宜用归脾汤合甘草泻心汤以补益心脾、清热利湿;失眠易惊者,加龙骨、牡蛎、柏子仁以镇惊止怯、养心安神。②阴虚内热型,治以百合地黄汤合百合知母汤失
2023-09-27 06:54:00
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释,详细到离谱的好文章!
1别名: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卷l0)。组成: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大枣12枚甘草三两(9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
2024-01-29 06:34:00
你的胃还好吗胃最怕8个字,学好这些养胃小妙招
...术、茯苓、炙甘草。功效:补益脾胃,调和气血。2.半夏泻心汤:适用于湿热内蕴型的胃病。组成:半夏、黄连、黄芩、生姜、大枣等。功效:清热除湿,和胃降逆。3.柴胡疏肝散:适用于气滞
2024-05-07 11:17:00
甘草泻心汤用治脾胃气虚兼湿热郁滞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甘草泻心汤出自于《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
2023-10-13 09:55:00
问止中医百科 | 口腔发炎上火,嘴巴都破了
...方来看看它们的适用症状。实性体质者偏凉的方剂:三黄泻心汤能鎭静气血上冲而起的口腔发炎、红潮、心烦,以及高血压。此外,还能治疗因各种出血而引起的惊慌或恐惧等精神状态,甚至应用于
2023-11-09 11:02:00
阮亦周辨治胃痛八法
...有嘈杂欲吐。治以辛开苦降、寒热并投。选方以仲景半夏泻心汤为主。药用制半夏、炒黄芩、黄连、干姜、淡吴茱萸、太子参、白术、甘草。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痞满胀甚者去太子参、甘草加
2023-12-13 10:18:00
戴恩来用半夏泻心汤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精准辨证,灵活加减运用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对于该病的辨证调理亦可认为是“治未病”,辨证为偏寒、偏热则随证加减,病证结合,调整中焦升降气机,佐以抑酸之药,
2023-09-29 08:35:00
刘志明“胃痛宜和”思想探微
...有急有慢,急性胃痛有寒有热……热痛当清,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寒痛当温,如理中汤、附子粳米汤。至于目前临床常见慢性胃痛,则多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宜用和法,仲景半夏泻心汤甚为合拍
2024-01-24 10:06:00
问止中医百科 | 肚子痛怎么办
...汤是治太阴病,也就是脾胃虚寒而有水的主要方剂。半夏泻心汤主治中焦寒热错杂,是属于少阳病位的方剂。桂枝加芍药汤由桂枝汤增加白芍的分量而成,主治体质虚冷的腹满与腹痛。桂枝汤爲太阳
2023-11-09 11:0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