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阮亦周辨治胃痛八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13 10: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阮宗武 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

阮亦周系苏北名中医,师从清末民初兴化名医顾余斋,生前为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业务院长,德术兼备,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处方用药轻灵平和、配伍精妙、匠心独运,尤其对诊治胃痛颇有心得。现整理总结其治胃痛八法如下,以飨同道。

1 首重胃气以固其本

胃为五谷之腑,又号太仑。水谷入口,皆注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经气归于肺”,故称“胃者,五谷之海”,其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成为奉养生身之大源。经云:“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胃气在疾病的发展及转归中起主导作用。李东垣指出:“脾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百骸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阮亦周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深切体会到“故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之理,曾说:“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明代医家缪希雍说:“谷气者,譬国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胃气一败,则百药难施。”所以“治阴阳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阮亦周首先关注胃气盛衰,取方轻灵,认为用药不宜攻伐,苦寒太过,以免耗伤胃气。若胃气一败,后天化源告竭,则终成败局,临床屡见不鲜。因此,大病初愈时,邪气一退,须甘平养胃、扶正固元,饮食进,胃强而安和五脏。实践证明,注意扶持胃气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之上,是临床辨证的精髓,而养胃扶正以祛邪、通调气机以和胃则为具体的主要治疗措施。

2 舒展通降以调气机

适应症:胸闷不畅,嗳气频频,胃脘胀满,脘痛连胁,时欲吐酸水,舌苔薄白,脉弦。胃痛,俗称“肝胃气”,临床上情志怫郁、气机不畅类型多见,由于肝气郁积,横逆犯胃,胃失通降而见诸症。张景岳指出:“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故气机郁积、升降失调是本病之关键,法当理气和胃。亦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说:“今胃被肝乘,法当补胃,但胃属腑阳,凡六腑以通为补。”时人多用柴胡疏肝饮加减,而阮亦周喜用四七汤加减,药用苏梗、制半夏、川厚朴、茯苓、白术、佛手、木香、枳壳、金橘叶、香橼皮之类。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气逆噫嗳者加代赭石、旋覆花、沉香花;腹部胀满者酌加乌药行气消胀。用药同时注意忌刚用柔,做到疏肝不忘和胃,理气还防伤阴,辛燥耗气药物用量宜轻。

3 苦降辛通以调升降

适应症:脾胃不健,升降失常,寒热互结,清浊相干。症见心下痞满,作胀不舒,嗳气频频,口苦心烦,时有嘈杂欲吐。治以辛开苦降、寒热并投。选方以仲景半夏泻心汤为主。药用制半夏、炒黄芩、黄连、干姜、淡吴茱萸、太子参、白术、甘草。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痞满胀甚者去太子参、甘草加木香、枳壳;嗳气频频者加佛手、绿梅花、金橘叶、香橼皮芳香理气之味;胁痛者可加醋柴胡3g、醋制香附10g,药宜轻灵条达。即前人谓“治肝即可安胃”之说。

4 温中和胃以散寒止痛

适应症:胃痛时作,畏寒喜暖,喜饮热饮,痛时按之则舒,时有泛吐清水,舌苔薄白,脉细缓。寒邪犯胃,或食生冷,以致寒积于中,阳被寒遏,气机不展而疼痛。选方以良附丸加味,药用高良姜、制香附、荜澄茄温中止痛,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半夏温胃止吐,陈皮、佛手、沉香花、香橼皮理气畅中、和胃止痛。

5 活血止痛以化瘀阻

适应症: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伴有嗳气、口苦口干,舌边有紫斑,脉涩。病机为气滞日久、瘀阻脉络,治以活血止痛,兼化瘀阻,方选用血府逐瘀汤合手拈散加减,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玫瑰花。疼痛者加制乳香、没药、延胡索等,亦可加入醋炒柴胡、郁金、枳壳行气之类;疼痛甚者加炙九香虫、炙刺猬皮等虫类药物。“气行则血行”,理气之药不宜用辛温耗气伤津之味。(注:手拈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由醋炒延胡索、醋炒香附、醋炒五灵脂、酒炒没药组成)

6 温化痰饮以鼓胃阳

适应症:头昏如蒙,目眩,胸闷不畅,泛吐痰涎,并见胃痛嘈杂,舌苔薄白腻,脉濡。水谷精气得脾之健运、肺之治节、肾之温煦、三焦之气化,以生气血津液,营养全身。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输布失司也可以成饮成痰。《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即指饮在肠胃。饮停中焦,气机不利,故见胸闷、胃痛时作;浊邪上逆、胃阳受戕则见泛泛欲吐。饮为阴邪,得温则化,选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温化痰饮。脾胃不和,运化失健,水谷精微失其正,积成痰涎停积于心下胃脘,则可见心下痞满、两胁胀痛、胃脘疼痛、咽似物阻、苔腻脉弦等症,诚如朱丹溪指出:“痰因气滞而聚,即聚则碍道路,气不得运,故作痛矣。”阮亦周则以痰湿论治,常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绿海粉、大贝母、半夏、橘红等理气化痰。呕吐者加黄连、干姜苦辛并用,可收显效。

7 甘寒生津以养胃

适应症:胃痛隐隐,时发低热,口燥咽干,胃脘时有灼热感,大便时干,舌红少津,脉细弦。胃属阳明而主燥,属阳土,以阳气为本,赖津液之濡养。胃者体阳而用阴,由于呕吐、发热、药过辛燥以致郁热伤阴、津液内耗、胃络失养而感胃痛隐隐、胃有灼热感;津不上乘,则觉咽燥口苦、肠道失润而见便燥。治当以甘寒生津养胃,方用一贯煎加减,药用南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石斛、当归。便秘者加瓜蒌霜、火麻仁;胃脘灼热者加蒲公英、菝葜,对津伤胃痛者有益胃生津之效。另外亦可加入佛手、陈皮、梅花等清香理气开胃不伤阴之品,以助药力。

8 大病瘥后,重在调理脾胃

适应症:头昏乏力,面黄无华,胃痛时作,纳谷不香,舌淡,脉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大病之后,气血不充,脾胃受损,治当调理脾胃、建运中州以复气血生化之源。诚如清代名医张璐玉所说:“故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唯有益胃、补肾两途。”阮亦周一般选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培建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气机流通,水谷精微得以敷布。贫血者亦可配以四物汤随证施治。六君子汤为健脾益气之剂,可使脾胃表里相合,络脉相通,气血循回浑然一体以治胃痛。故健脾益气即在治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志明“胃痛宜和”思想探微
... 赵玲瑜 湖南省湘乡市中医医院•刘志明将“和”贯穿于胃痛审证辨治的全过程。他指出,胃痛有急有慢,急性胃痛有寒有热,热痛当清,寒痛当温,宜用“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和法。慢性
2024-01-24 10:06:00
气郁、湿热、瘀血、虚寒均能引起胃痛?4个中成药,理气和胃止痛
胃痛,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都遇到过的毛病,有时候吃饭不注意,饮食不健康,或者生气之后呢,就容易出现胃脘部的疼痛感,有的人是胀痛,有的人是刺痛,还有的人是隐隐的痛。那不同的疼痛,往往
2024-04-09 12:08:00
胃胀痛、消化差?可能是脾虚气滞在 “捣鬼”!
...家揭开它的真面目,掌握科学调理方法!一、脾虚气滞:胃痛背后的“隐形推手”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运化食物与水湿。当脾气虚弱,无法正常推动食物消化,就会导致气机
2025-04-27 11:18:00
奥美拉唑服用多年不管用,治疗方向错了,不妨看看中医
...便不通、舌苔白腻的表现。寒邪客胃受寒后突然出现剧烈胃痛,伴有呕吐甚至出现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等表现。这一类型的患者可喝点生姜红糖水或热水袋热敷,就能缓解症状。肝气犯胃肝气犯胃型的
2024-05-09 10:42:00
李佃贵结合胃镜辨治慢性胃炎
...减少疾病复发等方面有确切疗效。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范畴,病因病机多与饮食伤胃、脾胃虚弱、外感六淫和情志不遂等有关,常见证型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胃阴不
2023-11-02 06:54:00
调和法治脾胃病
...和、胃肠不和、肝肠不和七种情况。调和法属于中医治病八法之一。《素问·运气》最早提出的“从其气则和,逆其气则病”即强调了人体气机调和的重要性。临证时重视相邻脏腑“失和”的病因,
2024-04-29 10:01: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王雪茜:中医如何认识胃痛?日常又该如何调摄?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的病因饮食不规律包括节食或饮食过饱等行为。长时间空腹会导致胃部分泌胃酸,胃酸会对胃壁产生损害,会导致胃痛。吃的
2025-01-26 14:55:00
萎缩性胃炎不难治,搞对思路很重要,做到这几条,没什么大问题
...里。初诊:舌淡暗胖,苔白厚腻、双脉弦细滑,加上她有胃痛、嘈杂、失眠症状,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治则:益气健脾,和胃行气,遂开方。治疗1周后复诊,患者诉胃痛症状几乎不明显,偶觉
2024-07-01 13:04: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任加峰:消灶调机 以通为补治疗胃溃疡
...。另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阻滞也会导致胃痛。长时间久病不愈,损伤了脾胃的阳气也会引起脾胃虚寒,导致胃部隐隐作痛,或者是热邪伤阴、胃阴不足引起的阴虚胃痛。任主任从医
2024-08-16 16:5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修文县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 筑牢安全防线
为充分发挥“五老”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有效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连日来,贵阳市修文县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开展防溺水巡塘专项行动
2025-08-14 20:08:00
权威发布丨节气交替之际,这份中医养生指南请收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8月14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鲁医健康说”——筑牢健康防线·夏秋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5-08-14 19:18:00
有一种生活叫黔西南|一碗羊肉粉,地道“酱香”味
“老板,这是我的粉吧?”身体前倾,双手微举,手指触碰到瓷碗边缘的瞬间,陈娅忍不住说了声,“哇,这个好烫。”8月13日上午
2025-08-14 19:36: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刘雁峰谈子宫腺肌症,中医帮你“缓解疼痛”
刘雁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为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之嫡孙女首都国医名师肖承悰教授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
2025-08-14 16:08:00
突然感冒发热、嗓子疼?当心“续命空调”变成“健康刺客”
近期,不少人出现发热、嗓子疼,咳嗽以及全身肌肉疼痛等感冒症状。在炎热的伏天,当人们将注意力放在防暑降温上时,在冬春季更为常见的感冒却在夏天频频出现
2025-08-14 11:52:00
北京石景山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任加峰医生:下雨就关节痛?壮医认为可能是天、地、人三气断联了
任加峰副主任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经筋疗法”第五代传承人,师承经筋泰斗黄敬伟之嫡传人黄艺教授,从医30余年,擅长运用“非遗壮医经筋疗法”手势手法
2025-08-13 14:14:00
青少年抑郁:别让“隐形的痛”困住青春
当15岁的小林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连续一周拒绝上学时,妈妈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口中的“没意思”或许不只是青春期的叛逆。近年来
2025-08-13 14:26:00
抗组胺药被列入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
近期,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关注。为进一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医疗救治工作,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2025-08-13 14:28: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乔占兵:肿瘤是不治之症吗?
乔占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进修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长期从事肿瘤的医疗
2025-08-13 15:15:00
便秘自救指南:摆脱泻药依赖 10款缓解便秘产品深度解析
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工厂”和“排毒器官”,它的健康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便秘问题却困扰着众多现代人,据统计,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4
2025-08-13 16:50:00
立秋食养正当时:燕安居以鲜燕窝诠释节气里的温润守护
时光流转,转眼间已到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不仅预示着夏去秋来,更承载着"阳消阴长"的养生智慧。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收
2025-08-13 17:06:00
好好吃饭真能更年轻!绿A冻龄虾青素为延缓衰老“加码”
在当下外卖平台激战正酣、高油高糖外卖屡屡引发公众血糖焦虑的背景下,营养学专家给出了一份科学“抗老食谱”:好好吃饭真能更年轻
2025-08-13 17:07:00
美食争霸赛来了,德州鲜味虾肴出战,快给家乡味道投一票!
山东虾味江湖,风云再起!“虾”路相逢·山东虾味鲜美食争霸赛即将火热开赛!8月14日—17日德州鲜味虾肴将携运河之畔的鲜美精髓强势出征!此刻每一票都是让德州风味“燃”爆全场的燎原星
2025-08-13 18:00:00
健康问太和 | 骨科机器人助力微创手术 破解跟骨骨折治疗难题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跟骨,俗称“脚后跟”,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也是人体负重和行走的重要支撑。当受到强大外力冲击时
2025-08-13 20:10:00
11个月女婴确诊先天巨结肠,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帮其解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梅董昱近日,一名家长抱着孩子走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小儿外科的诊室。“医生,我们孩子一直便秘
2025-08-13 2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