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围观”2元炒菜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8 15:06:00 来源:极目新闻

一把长勺,舀一勺油,呲啦一声,激活了戚兴军手中那把用久了的炒锅。溅起的油花跳向上空,随空气四处流动。食材下锅,油烟飘起,或辣得呛人,或香得迷人,飘散到戚兴军摊位以外的地方。这几天,戚兴军炒菜的故事,不仅在山东临沂费县薛庄大集妇孺皆知,更通过互联网短视频传遍全国,引得不少慕名者远道而来。

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二,这是戚兴军作为“2元炒菜哥”火了之后第一次来赶薛庄大集。他像往常一样,在闹钟的提醒下,凌晨2点钟起床,随后与妻子来到大集摊位出摊。鉴于连日来持续被高度关注,戚兴军和妻子虽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摊前挤满的人群吓了一跳。

还是熟悉的薛庄大集,对戚兴军来说,却已不同以往。一拨又一拨点单,一个又一个镜头,一声又一声“家人们点亮小红心”,食客、媒体记者、网红博主们,在戚兴军的摊位进进出出,让他和妻子、雇工的工作更显忙碌。从凌晨到黄昏,戚兴军被“围观”的一天中,大部分时候一言不发,偶尔说几句,只与炒菜相关。收摊后,戚兴军的脸上虽然露出笑容,但疲惫难掩。

天色近晚,人群散去,装备装车,戚兴军“消失”了。随后一阵风刮起薛庄大集地上的黄沙,一场暴雨来得有些急。

围观与沉默

第一次走进薛庄大集,如果找不到戚兴军的摊位,向其他摊主或赶集的父老乡亲问一句,他们知晓大家的来意,随手一指就能说出具体位置。

早上7点多,不少摊主才刚刚挂好自家商品,戚兴军的摊位早已招待了好几拨食客。来自江苏连云港的第一拨食客前一晚刷到“2元炒菜哥”的视频,连夜开车来品尝,6个菜17元,超实惠的价格,让他们决定日后一定组团再来。

85岁的胡大爷每集都会来光顾戚兴军的生意,他是这一天少有的老面孔。从别的摊位买上猪头肉,再到戚兴军的摊位点一碗面,要一小瓶二锅头,在这个逐渐拥挤的空间内,慢慢品尝。

以灶台为界限,灶台前是采访、直播、驻足而观的记者、网红或路人;灶台后是等着尝一口网红炒菜的食客。站着的戚兴军和妻子、雇工被围在中间,备菜、切菜、顺菜、炒菜、下面条、上菜,他们的一举一动成为了所有人目光汇集的中心。

寸短的头发、黝黑的皮肤。身穿蓝色短袖、黑色短裤、黑色鞋子,外边套一件略显旧色的格子围裙,围裙的左下方有一个破洞。这是戚兴军最日常的样子,如今也成了“2元炒菜哥”标配形象。

食客数量逐渐增加,在午饭时间达到最高峰。戚兴军和妻子、雇工三人实在忙不过来,便叫来两位亲戚帮忙。与此同时,举着手机前来直播的网红博主们也走到食客跟前,拍座无虚席的场面,并不断询问大家点的菜共花了多少钱。

每当有食客点菜,戚兴军的妻子总会俯下身去,在皱巴的点菜记录本上认真记录。遇到不会写的字,她笑着对食客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写上吧”,然后继续顺菜、切菜、端菜。

忙碌使她无暇顾及其他,甚至没时间喝口水。但是有人发问,她还是尽可能回应。

戚兴军的话则更少。

从早上出摊到下午收摊,十几个小时里,戚兴军几乎始终保持站立的姿势。源源不断的配菜被妻子和雇工端到跟前,不间断的炒菜,让他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与跟前的人群有过多交流。前来直播的网红博主都想多多少少跟他互动一次,戚兴军转身取调料、拿菜、装菜时,会简单回答几句,但对于其他一些无礼追问或闲聊,一律置若罔闻。

“炒菜哥今天怎么不说话?”大家互相间打听也尝试猜测,并向戚兴军求证,但戚兴军保持沉默,并无回应。

“制造”炒菜哥

“真4味”算是来得最早的一拨网红博主,8点左右就在抖音开始直播,持续20多分钟,之后在戚兴军炒菜时,再拍几组特写镜头用于短视频制作。在他当天发布的短视频中可以看到,戚兴军正专心洗锅、炒菜,他先是站在前面介绍了一番“2元炒菜哥”,随后到戚兴军身后开始推销瓜干酒。15日,他就发布过戚兴军的视频,截至目前,不仅点赞量超过10万,还登上抖音同城榜。

而将戚兴军拍火了的视频博主“食探(曾哥振弟)”也来到现场。正是他此前发布的“山东大集炒菜哥”的一则视频,让戚兴军走进大众视野,被网友冠上“2元炒菜哥”的头衔。“食探(曾哥振弟)”是由两人组成,他俩时而站在戚兴军摊位前与其他网红博主聊天,时而去其他摊位挖掘新的内容。其中,负责拍摄、发布等分工的曾昱告诉新黄河记者,他们是此前看了“东北阿华在武汉”发过戚兴军的视频,才过来取材拍摄他的。截至目前,“东北阿华在武汉”9日在抖音发布的戚兴军视频点赞量超过200万。“食探(曾哥振弟)”14日发布的视频,点赞量则超42万,粉丝总量也已经超过百万。但是曾昱称,戚兴军已经“火了”,他们便不会再过多去打扰,在费县各个大集上寻找新的素材和人物,才是他们接下来要继续做的事。正当越来越多的网红博主来到戚兴军摊前聚集时,曾昱和同伴已经出现在最南头那家炒菜摊。

“橙橙816”博主橙橙在快手平台拥有3.8万粉丝,9点多,她就在戚兴军的摊前开启直播,镜头不时对准炒菜的戚兴军、吃饭的人群,也会在其他摊位转一下,随时在直播间与粉丝互动。为了给手机降温,她还在手机后方绑了一包雪莲冰块。虽然一场直播下来涨粉不明显,但她还是坚持到戚兴军收摊结束。

“围观”2元炒菜哥

临近中午饭点,来到戚兴军摊前的网红博主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穿着同样工装的几名工作人员来此发放售房宣传单页。

“老板,炒菜2块吗?网上不是说都2块吗?”一个身穿黑色衬衣拿着麦的男子站在灶台前向戚兴军发问,戚兴军简单解释“有的2元,有的3元”之后便不再回答任何问题,随后男子和同伴点了10个2元一份的素菜。事后,该男子在“耿总带你去吃饭”的抖音视频里称,“这个老板特别特别火,一天接受800家媒体采访,话都说不出来了”,并在文案中打上“20元10个菜”的标签。

时间回到一早,灶台还是戚兴军与镜头之前的一条界线,随着越来越多网红涌入之后,不仅这条界限消失,就连他们和手机离戚兴军的距离也逐渐缩短。

热闹的大集

整个薛庄大集,餐饮区域的摊位大约有十五六个。烤排、羊汤、炒菜、馄饨、面条应有尽有,摊主都是住在当地不远的村民。

“围观”2元炒菜哥

在戚兴军摊位对面,是从去年开始在网络上火爆的“羊汤姐”。她的摊位更大,食客络绎不绝。因为众人的到来,两个摊位中间的小道更显拥挤,骑电动车带孙子的奶奶,要等前方拉货的车辆离开,才能通过。七八十岁拄着拐杖的老人也在人群中静静等一段畅通。整个过程无人催促,像是早已习惯这种热闹。

戚兴军北邻的“薛庄老徐全羊炒菜”是全集市最早出摊的一家,老板看到有记者或网红走过来,偶尔会问一句“是要拍我吗”?虽然羊汤、炒菜都有经营,但相对要冷清些,来到他摊位的大多还是本地的老食客。

南侧是王大爷跟老伴出了多年的烤牌摊。烤牌是费县一种名吃,在和好的面团上加之油、盐、花椒粉、芝麻做成一个个又长又方的面饼,然后贴在大烤炉的内壁上用火烤成的。不少在戚兴军摊位点菜的食客也都买来作为主食。王大爷的老伴称,往常一集下来,大概要用三袋面,但这次,下午2点多钟就已经用了三袋半。下午五点,戚兴军和妻子的摊位收拾完毕,但烤牌摊还会不时有人前来购买。

走出餐饮区域,没了嘈杂和油烟,可以看到薛庄大集的另一面。不论是水果、蔬菜、工具还是衣服配饰,他们的摊主大多是老年人。几个年轻男子避开餐饮区的热闹,在卖菜区一家安静的羊汤摊前边吃边聊,对面的一个大妈准备把家里刚满月的六只小狗卖掉,身后的大狗狂吠不止。“它就是不让卖!不卖不行啊,家里还有几只呢”,大妈一边给笼中的小狗找个阴凉一边说道。

集市东边有七八个大爷聚集在一起卷烟、下棋,“(我们)赶集才能碰到一起,平时见不到”,一位80岁的大爷说,戚兴军在薛庄大集干了好多年了。他不理解,为什么就突然一下子“火”了。

临沂市沂蒙山小调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士元也来到大集上,没有拍照,也没有下单,默默地看着眼前的场景。他说,自己跟戚兴军认识多年,这次通过短视频刷到他,专门驱车过来,想看看大集的情况,是否能从老朋友的火爆中获取灵感,用于景区内餐饮的运营。

逃离

由于过于火爆,虽然几次补货,但下午2:40左右,戚兴军摊位的菜还是提前卖完了,他和妻子、雇工准备收摊,食客虽然大多都已经离去,还有不少迟来的网红博主不愿离开。一位在快手直播的网红博主“山东大俊子”在直播间告诉粉丝,她得知“2元炒菜哥火了”,专门花了200块钱租车从梁邱赶来。虽然已经收摊,她和其他几位仍然在场的网红博主,还是不时将镜头对准擦洗电磁炉、清理工具的戚兴军的侧脸,但他始终一言不发。

4点多,站立了十几个小时的戚兴军和妻子、雇工终于坐了下来。妻子和雇工在靠里的桌子前吃饭,戚兴军坐在一旁一口没吃,时不时还要去隔壁桌面对镜头稍微说几句,脸上挤出的笑容掩盖不住一天的疲倦。

当所有工作都已结束,戚兴军的妻子开始与临摊老朋友聊天,但他却消失不见。天气逐渐阴了起来,起风,一场暴雨正在赶来。

事后戚兴军告诉新黄河记者,一天的忙乱让他心累。“在(大集)那里,还有好多镜头,我一口都吃不下,现在来亲戚家吃点东西,休息一会”,戚兴军说,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被严重打扰,虽然往常来的食客也不少,但是这次全都是生面孔,熟面孔不敢靠近。他做好打算,如果私人生活会被进一步侵扰,自己可能会带着妻子找个地方先住几天。“好多人今天来都不是为了吃菜,点了菜又不吃,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对于这一天发生的所有事,戚兴军都很困扰,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也说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

“拉面哥”隔空安慰

正在湖北黄冈学习的“拉面哥”程运付隐约听到了戚兴军的事。17日,新黄河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正在进行直播培训。对于戚兴军,程运付表示自己非常理解他现在的处境。“坚持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无怨无悔就行了”,程运付说,不能做到每个人满意,一定要放平心态看淡这些。

2021年12月,“拉面哥”程运付接受新黄河记者专访。

因为15年来坚持卖3块钱一碗的拉面,程运付成为远近闻名的“拉面哥”,经历了魔幻般的三年时光。(新黄河此前报道程运付:成为“拉面哥”这一年)过去三年里,他的摆摊和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今年3月底,他决定来到湖北黄冈学习直播带货,“既然再做拉面有些困难,我还不如出来学点东西,以后回去看看能不能试着带货家乡的农副产品,帮大家一起致富”。

在今年此前的媒体报道中,程运付曾表示自己肩周炎犯了,肩膀疼得厉害,从正月十五就不做拉面了。头上添了许多白发,脸色也愈加憔悴。他曾告诉记者,由于压力过大,那时每天最少抽三包烟,经常凌晨两三点睡不着。

逐渐适应被网络包围的生活,程运付与很多事情慢慢和解。其实几年前,他就成为“宝贝回家”志愿协会的一员,经历成为“拉面哥”的三年,他深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做好事,用不好则会带来更多困扰。

家门口的唱跳、聊天、纠纷,是程运付每天迈出家门就能看到的画面,有时甚至不用出门,通过家里的监控就能尽收眼底。程运付这次带着妻子离家,除了学习,也是一种躲避纷扰的选择,他说即便离开,还是会有少数网红博主前去村里直播。虽然这样的生活他已熟悉,但始终带着一份无奈。也许这次积极寻求改变,会带来更好的一面。“做好自己,对于其他事多些包容和体谅”,是他对费县老乡戚兴军最真诚的“隔空”安慰。

(来源:新黄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2元炒菜哥”走红:每天能赚两三百,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恰逢城头集,集上的人不见少,穿过一众卖水果蔬菜的摊位,可以看到戚兴军的摊位,他正在为一名年轻食客煮着馄饨,妻子则在旁边清洗餐具,麻利的双手拿着餐具,在两大盆水之间快速切换,
2023-08-17 16:04:00
岚山大集羊汤:暖心又暖胃!
...美食众多,而大集羊肉汤更是声名远扬。每逢集日,羊肉摊位总是食客盈门,生意火爆。灶台上,火焰跳跃,锅中汤汁沸腾,师傅以精湛的手艺,将羊肉切割成薄片,随后,一勺滚烫的汤水倾泻而下
2025-01-13 11:08:00
...沟苹果、中兵梨果、归朝西梅等本土好物集中亮相,每个摊位都配有详细介绍牌,农户现场讲解种植过程与营养价值,“自家种的小米不打农药,熬粥浓稠香甜”“刚摘的西梅,甜度足、水分多”的
2025-09-10 07:36:00
年味升腾的乐山大集
...拍照的……年味升腾的乐山大集本报记者 张鑫多铁锅炖摊位生意火爆。 张鑫多 摄 1月27日,农历腊月十七,龙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浓浓的年味儿已经在乐山大集升腾起来。早上7点半,
2024-01-29 07:27:00
要过年,赶一个集就够了
...大集绵延千米要过年,赶一个集就够了王府庄集上的干果摊位。1月27日,腊月十七,是济南市槐荫区王府庄大集,记者一早乘坐公交车从历下区历山路出发,前去体验传统大集的热度。一路上,
2024-02-06 15:20:00
淄博烧烤把摊位摆到聊城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淄博牧羊村烧烤摊位前食客络绎不绝。■ 马永伟 ■ 本报记者 马永伟2023年,淄博烧烤一夜爆火。“小饼+烤炉+蘸料”的灵魂三件套吃法,让众多网友和食客充分感受到
2024-01-29 15:38:00
...间,一向不咋懂得浪漫的李建新,在经过卖气球玫瑰花的摊位时,一把拽住了高久灵,指着气球说:“看,这个亮灯的气球玫瑰花多洋气,咱买个。”“哎呀,这都是年轻人买的玩意,你又乱花钱。
2024-02-16 09:42:00
...是黄河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走进黄河大集,摊位密密麻麻排列,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农产品区,新鲜采摘的有机蔬菜、饱满多汁的水果、颗粒饱满的五谷杂粮,都是当地农户自家种植,
2025-09-16 13:42:00
大集里的新年味
...来,大家都在置办着心仪的年货。越往前走,街道两侧的摊位前顾客越多,摊主热情招待着每一位来访的顾客。糖葫芦摊位上,小孩总是挪不动脚,等买到了就咬上一口,嘴上、心里都变甜了。摊主
2023-01-13 07:2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十四五”·大图景 小目标|孕妈宝妈的“定心丸”
11月5日,在邯郸市新育幼儿园托大班,老师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摄11月5日,邯郸市妇幼保健院二楼孕产保健门诊
2025-11-17 08:01:00
400多年前,明代士大夫李之藻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彩绘中文版世界地图。如今
2025-11-17 08:01:00
国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为全体参保人提供规范、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如今,医疗保险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部分参保人在医保待遇享受方面仍然存在认知误区
2025-11-17 08:03:00
11月15日,由华文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山西大学承办的“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在太原结课。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60位华文教师齐聚太原
2025-11-17 07:08:00
每逢“双11”,预售、满减、秒杀、折扣各种优惠让人眼花缭乱。此刻的你也许还沉浸在“剁手”的快感中,翘首等待自己的“宝贝”送达
2025-11-17 07:51:00
一场由犬只伤人引发的邻里纠纷,最终演变为一死一重伤、一人涉嫌故意伤害被公诉的悲剧。11月13日,山西长治“狗咬人引发的血案”一审在山西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25-11-17 07:51:00
距离“十四五”收官还有不到两个月,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陆续揭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GDP万亿城市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
2025-11-17 07:53:00
没花一分钱却得到了一处总价313万元的房产,这对任何人而言,除非“撞大运”、否则无法想象。然而,它却在来西安创业的河南人小谢身上发生了
2025-11-16 07:58:00
西安2025—2026年供暖季已于2025年11月15日零时正式启动。市民朋友们,您家的暖气是否如期而至?在供暖首日开展直播活动
2025-11-16 08:30:00
南报网讯(记者钱红艳)市招考院发布消息,我市202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将于11月19日至20日进行网上报名
2025-11-16 08:4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婷婷通讯员陈欣睡眠障碍患者告别“碎片式”诊疗,获得连贯精准的解决方案;医生有了“智慧助手”
2025-11-16 08:44:00
“墨韵载成语 书魂传经典”—《吴福春楷书成语》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圆满举行
冬日长安,书香与墨韵交融。11月15日,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陕西省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墨韵载成语书魂传经典——《吴福春楷书成语》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行
2025-11-16 11:40:00
大皖新闻讯 11月15日上午,2025中国黄山书会开幕之际,“时代之光·青年作家创作营”签约仪式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黄山书会主舞台举行
2025-11-16 11:51:00
应对强降温,北京发出“升温令”提前供热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受强冷空气影响,11月15日夜间至17日白天北京有大风天气,16日至17日气温明显下降。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供热办了解到
2025-11-16 15:33:00
上手快又解压 年轻人热衷亲手织围巾
图为市民杜鹃编织围巾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这样的画面:温馨灯光下,妈妈捏着两根毛衣针,灵巧地来回穿梭,不几天就能织成一条“温暖牌”围巾
2025-11-16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