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山东“2元炒菜哥”走红:每天能赚两三百,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7 16:04:00 来源:新黄河

在集市上炒了18年菜的戚兴军,突然间在网络上火了,人也一下子慌了。

近日,有自媒体博主发布了一则“山东大集炒菜哥”的视频,把镜头对准了在临沂费县大集上炒菜的戚兴军,因为其憨厚的长相,以及超便宜的价格,被网友亲切地称为“2元炒菜哥”。素菜2元、荤菜5元,让一众网友感到“不可思议”。这样的价格是否盈利?有没有自我炒作嫌疑?网友们也一直在讨论不停。

山东“2元炒菜哥”走红:每天能赚两三百,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面对这些,戚兴军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受到关注后,他一天接到十几个电话,越来越多人来到摊前拍视频,让这个54岁的山东大汉有些“难为情”。要知道,他可是连智能手机都不怎么会用。一边做饭,一边回答来访者的问题,成为戚兴军这几天以来的状态,但他始终在强调,希望可以过平静的生活,不被过多打扰,更没有想过做网红。

在网络上,有人会问“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吗”?面对这样的疑问,戚兴军苦笑着回答,不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你看‘拉面哥’那时候多不容易,很长一段时间连家都不敢回。”

山东“2元炒菜哥”走红:每天能赚两三百,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被围观的“2元炒菜哥”

在临沂费县薛庄镇,农历逢一六,城头集;逢二七,薛庄大集;逢三八,马头崖集。五天赶三个集,这三个集便是戚兴军和妻子18年来的“主战场”。因为规模相对大些,戚兴军和妻子会在薛庄大集和马头崖集摆摊炒菜,在城头集上则简单卖些馄饨。18年来,每一次出摊,都是他们夫妻俩最普通不过的日复一日。

8月16日下午4点,恰逢城头集,集上的人不见少,穿过一众卖水果蔬菜的摊位,可以看到戚兴军的摊位,他正在为一名年轻食客煮着馄饨,妻子则在旁边清洗餐具,麻利的双手拿着餐具,在两大盆水之间快速切换,先在右边的盆洗一遍,再从左边的盆洗一遍。被她清洗过的餐具,整齐地摆放在旁边的案台上。坐在桌前的一位女食客,在摊位前一通拍摄,然后一边低头刷着手机,一边用嘴吹馄饨,头也不抬地送进嘴里。

在隔壁桌子上放着的,是戚兴军和妻子为第二天赶薛庄大集炒菜用的食材。这是他们的习惯,前一天赶集会先买一些食材备用,等出摊那天再从集上买些更新鲜的作为补充。

戚兴军卖的馄饨,大份7元,小份6元,都是他和妻子当日一早现包。他穿梭在摊位的各个角落时,又一位年轻的父亲骑着电瓶车带着儿子来到摊前,点了一份小份馄饨,并发问:“是你吗?2元炒菜哥?”

山东“2元炒菜哥”走红:每天能赚两三百,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戚兴军笑而不语。因为博主食探(曾哥振弟)发布的视频,“素菜2元,荤菜5元”成了不少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而事实上,戚兴军并没有对自己炒菜的价格下严格的定义,不过基本上素菜2元起,荤菜5元起。分量不同,价格不同,但总能保证实惠。“像土豆丝、绿豆芽、豆腐皮等这些素菜,量少一点就2元,多一些就5元,再多就再加几块钱,菜价不固定,根据顾客需求来。一两个人和三四个人、五六个人分量不一样嘛。猪头肉炒青椒这样的肉菜也一样,如果人家想要分量多一下,那就在5元的基础上再加几块钱。”戚兴军说,其实,就算有人只要1元钱的菜,他也会给做。

戚兴军说,几年前,曾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到他的摊位,问能否炒1块钱的豆芽,戚兴军答应了。当老人最后只掏出5毛钱时,他也痛快地收下了。“我本不打算收的,但又担心伤了老人家的心,我就说只要5毛就行了。”

每天也能赚两三百元

皮肤黝黑,略有驼背,今年54岁的戚兴军,有两个孩子,儿子已经成家,女儿还在外读书。赶集的日子,他和妻子总是凌晨两点就起床,抽水、备菜、出摊……忙忙碌碌一个多小时,然后赶到大集支好摊位,等待着第一拨上门的食客。有喝早酒的,他就给炒个下酒菜。有想吃点热乎的,他就给煮个面条。叮铃咣当忙碌一天后,一直到下午五六点收摊回家。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工作,让他疲惫到回家就倒头大睡。因为实在忙不过来,今年戚兴军雇了一人,只有在他去大集上炒菜时帮忙,并支付每天100元工资。“不赶集的时候我就想一直躺着”,戚兴军说,虽然很累,但是炒菜是自己最舒心的工作。

戚兴军并不是厨师出身,凭着喜欢,自己慢慢摸索,一掌勺就是18年。年轻的时候,去过哈尔滨等城市打工,做过建筑类工作。“都是苦工啊,哪有现在自由”。尽管干劲十足,儿女也担心他的身体。戚兴军却有自己的打算,炒菜炒到60岁,也许体力就跟不上了,到那时候再找个保安之类的工作也是可以的。

山东“2元炒菜哥”走红:每天能赚两三百,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戚兴军和妻子起早贪黑辛苦炒菜,但他却不想把挣钱放在第一位。因为定价便宜,不少人会疑惑他们一天忙碌下来是否能够盈利。这在戚兴军看来并不重要,他总是想着,来找他的乡里乡亲们能吃上想吃的,或者喝点小酒开心就行。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出来摆摊,不仅是劳动,也是一种活动。

不过,戚兴军心里还是有一笔清楚的账单:虽然菜价便宜又实惠,但摊位上的来客却不少,每天收入七八百块钱是相对稳定的,逢年过节生意好的时候,还能入账一千多块。除去成本,戚兴军夫妇俩能日赚两三百元。碰上刮风下雨的日子,或者是提前赊账的农村老人,即使不盈利,他俩也并不过多计较,“多赚一点少赚一点都无所谓”。

实际上,这几年以来,戚兴军有好多账都没有收回。有些食客年龄较大,有些确实生活困难,还有喝完酒忘记的……“不要啦!我知道的,很多农村老人都比较难”。

山东“2元炒菜哥”走红:每天能赚两三百,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拉面哥”程运付的老家在费县梁邱镇,距离戚兴军家大约有50公里的距离。两人虽不相识,但戚兴军对他早有了解。有网友说,戚兴军马上要成为第二个“拉面哥”了,他却对此并不认同。对于突如其来的“爆火”,戚兴军说,不想成为所谓的“第二个拉面哥”。他不断强调,自己不想当“网红”,也不打算走这条路。“你看‘拉面哥’那时候多不容易,天天被那么多人围观,搞得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回家。”戚兴军知道,一旦自己被更多人同样关注的话,应该就会失去自己最热爱的“自由”。

山东“2元炒菜哥”走红:每天能赚两三百,不想成为第二个“拉面哥”

戚兴军从小还有一个当兵的梦想,他对军事类的节目和视频很感兴趣。闲暇的时候,偶尔刷刷短视频,也是他劳累生活中的一点调剂。但他没想过,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后,有一天他也成为了短视频中的主角。

时间回拨到8月8日。戚兴军像往常一样在薛庄大集摆摊,有三个男生吃过他的炒菜后,问能否拍个视频,他没多想便答应了。他没想到,从13日左右开始,陆续有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你‘火了’”。之后,就是更多人拨通他的电话,找到他的摊位。即便不愿受到过多的打扰,但面对大家的到访,戚兴军和妻子还是热情相待。

当然,戚兴军明显感觉到了与从前的异样,一边给食客炒菜,还要回答大家的问题,戚兴军觉得干活的效率也低了,甚至受到了妻子的“埋怨”。对于大家的关注,戚兴军还是希望能少一些,还想跟妻子过着从前的平淡生活,不想被过多打扰。“你能来我这里吃顿热乎饭,我就感觉很好,其他的事儿就算了。”

记者:李巧妹 摄影:王汗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素菜2元,荤菜5元”,山东“2元炒菜哥”全网爆火之后说,生活已被严重打扰,不想做网红……他会成下一个“拉面哥”吗?
都市快报讯 挂上热搜的山东大集的烟火气,又捧红了一个“2元炒菜哥”。戚兴军在山东临沂费县薛庄大集炒菜18年,却没想到在这个8月全网爆火。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主播们的镜头,相貌憨厚的他
2023-08-20 09:33:00
“围观”2元炒菜哥
...军摊位以外的地方。这几天,戚兴军炒菜的故事,不仅在山东临沂费县薛庄大集妇孺皆知,更通过互联网短视频传遍全国,引得不少慕名者远道而来。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二,这是戚兴军作为“
2023-08-18 15:06:00
山东网红“捣鱼刺小胖”也开始直播带货了
...仿佛天生就是干主播的料。在北方,除了东北,那就要数山东了。山东的网红特点比较鲜明,大都比较朴实。提到山东网红,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农民歌手大衣哥,说他是“网红”还有点牵强。大
2024-01-15 14:29:00
热度逐渐散去后,走红两年的拉面哥打算“另寻出路”
2021年2月,山东临沂费县的农民程运付,因“卖3块钱一碗拉面15年不涨价”而引起关注,迅速在各个平台走红。从此,“拉面哥”这个名字陪伴了他所有的生活,“流量”与“主播”也开始“
2023-02-15 13:43:00
交汇点评 | 10元能吃35个菜的“盒饭姐”被迫歇业,“流量秃鹫”何时休!
...导致生意无法做下去,“盒饭姐”被迫关摊歇业。与之前山东“拉面哥”、湖北“糖水爷爷”的遭遇,何其相似?!据媒体报道,盒饭姐和丈夫经营了9年的自助盒饭,主要针对民工和一些干体力活
2023-08-21 20:11:00
农展会上“拉面元素”精彩出圈
...自:海东日报□本报记者 韩世伟 摄影报道“这就是青海拉面吗?这汤的鲜味大老远就能闻见。”“这大冷天谁能抵挡得住一碗热乎乎的拉面啊!老板,可以品尝吗?”……9月23日,在庆祝中
2023-09-26 00:09:00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报道,两年前,来自山东临沂费县的农民程运付走到了流量的中心。因为15年来坚持卖3块钱一碗的拉面,他成了网上炙手可热的“拉面哥”。但火了之后,“想让大家吃上最便
2023-02-22 06:43:00
兰州牛肉拉面IP指数发布 产业发展融合文化元素
中新网兰州1月22日电 (杨娜)兰州牛肉拉面IP指数22日发布,同时在黄河岸边启动了金城关春节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将产业发展与文化元素深度融合,生动展示了兰州牛肉拉面的文化底蕴和独
2025-01-22 23:23:00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国内拉面高手“对话”河湟大地——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侧记□本报记者 李永兰 摄影报道金秋十月铺锦绣,河湟之滨迎欢庆。10月21日早晨,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海东市
2023-10-22 00:2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临沂市书画艺术与服饰美学融合发展研讨会暨沂蒙蓝上医衣馆筹备座谈会成功召开
鲁网11月16日讯 (记者 赵思齐 李文静)为深入推动传统书画艺术与服饰美学创新融合,助力非遗传承与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11-16 20:02:00
聚焦十五运|逛广州菜市场,沉浸式体验这里烟火气
菜市场,大概是城市里最鲜活的地方,它不只是一个买菜的空间,更装着一城人热气腾腾的生活。11月16日,正在广州采访十五运的中国吉林网
2025-11-16 20:41:00
AI如何改变城市生活?专家共话技术革新下的城市治理与文旅新消费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城市文化大会”在虹口区上海大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AI时代城市文化的新质生态与消费动能”为主题
2025-11-16 10:39: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减负,原本是要解决学生压力大的问题,然而,仍有一些孩子在校享受课后延时服务后
2025-11-16 05:30:00
11月14日,以“弘扬文明新风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山西省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在晋中市榆次区成功举行。太原市文明办推荐的3部文艺作品《清明新风》《铁算盘》《梨园话新风》凭借鲜明的主题与精湛的艺术表达
2025-11-16 07:22: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 通讯员王腾飞杨展望王莉11月份是传统的旅游淡季,机票、酒店价格回落,加之近期动车票价普遍下调
2025-11-15 08:43: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昨日,福建省影视教育座谈会在厦门大学举行,省内外高校及影视行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推动影视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5-11-15 08:51:00
明知是“老赖”仍放贷50万 河北灵寿农商行被指违规向失信人放贷
据海报新闻发布,海报新闻记者接到报料,河北灵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寿农商行”)存在违规放贷问题。报料人称
2025-11-15 08:59:00
多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北京6G实验室十大进展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在14日举行的2025年6G发展大会北京6G产业发展分论坛上,北京6G实验室十大进展首次集中发布
2025-11-15 10:10:00
河北新闻网讯(崔信行)开着非法改装白色奔驰车在邢台街头招摇,被交警截停却拿不出有效证件。进一步查处过程中邢台交警意外发现
2025-11-15 10:18:00
邢台市广宗县第三小学举办校园戏曲节跳蚤市场活动
11月12日,广宗县第三小学第二届戏曲节开幕式现场,小演员表演戏曲选段。11月12日,在广宗县第三小学第二届戏曲节跳蚤市场
2025-11-15 10:24:00
临沂四中获评省级“书香校园”典型案例
鲁网11月15日讯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省级“书香校园”典型案例名单,临沂四中凭借鲜明的阅读特色和扎实成效成功入选,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再添一张亮丽名片
2025-11-15 11:22:00
秋叶心语,时光信箱——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举行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鲁网11月15日讯当秋意漫染校园,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舒展的梧桐叶,化作大自然最温柔的馈赠。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内心声音
2025-11-15 11:22:00
九旬老人办理补卡 农行禹城市支行暖心接送
鲁网11月15日讯(记者 吴美琳 通讯员 张枫杭 王河南)“真是太感谢了,专门跑一趟接我母亲来办业务,解决了我家的大麻烦
2025-11-15 11:23:00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关于清退门诊预交金存量余额的通知
鲁网11月15日讯近日,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发布了关于清退门诊预交金存量余额的再次通知,具体内容如下所示。尊敬的各位患者及家属
2025-11-15 1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