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平之战后李牧被杀的真相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13:1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其中,就李牧来说,无疑是长平之战后赵国的长城。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长平之战后李牧被杀的真相是什么

正是因为李牧这位名将的存在,秦国一直无法消灭奄奄一息的赵国。但是,到了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在李牧被杀后,王翦率领秦军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赵王杀害李牧,无疑是自毁长城。

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李牧对赵国这么重要,为何赵王还要杀害他呢?对此,除了秦国的反间计和赵王近臣郭开的陷害,还有两个原因,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的存在,才让秦国的反间计和赵王近臣郭开的陷害发挥作用。这两个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李牧掌握兵权,而且是代地的将领。

一方面,在战国七雄中,赵国对于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比较重的。相对于其他诸侯国,赵国历史上的兵变和内乱实在太多了,这导致赵王迁对于拥有兵权且功高震主的李牧,存在非常大的疑虑。就赵国历史上的兵变和内乱来说,三家分晋后,赵烈侯是赵国第一任君主。对此,《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中记载:“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赵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敬侯。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

也即赵国初期,就爆发了内乱。赵敬侯去世后,赵成侯元年(公元前374年),公子赵胜因与赵成侯争夺君位,而发动叛乱。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赵武灵王晚年的沙丘宫变。在沙丘宫变中,赵惠文王为首的邯郸势力,通过发动兵变,除掉了代地的赵章等人,连带着赵武灵王都被活活饿死。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频繁的兵变和内乱,导致赵国君主颇为防范武将。比如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照样被排挤出赵国。至于本文要说的李牧,在战国末期更是执掌了赵国的兵权,并且因为宜安之战等战役中多次击退秦国大军,从而功高震主。在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被赐死,显然也和功高震主存在直接的关系。

另一方面,如果只是拥兵自重,功高震主,李牧很可能还不会被杀。但是,李牧还多了一个身份——他是出自代地的武将。代地的历史上,曾有一个代国。代国,商代、周代诸侯国之一,范围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代。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在击杀代王后,赵襄子出兵平定了代地。自此,代地在三家分晋后成为赵国的组成部分。

但是,代地远离邯郸一带,在风俗习惯也和邯郸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赵武灵王在位后期,将长子赵章分封在代地,也即意思是让赵章在代地建立代国,而赵惠文王则执掌邯郸等地,这无疑是让赵国一分为二。所以,在沙丘宫变中,赵章、赵武灵王走向败亡。但是,这也加剧了代地和邯郸的对立。

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赵国已经几乎无人可用了,所以让李牧率领代地的兵马来到邯郸,以此抵挡秦国大军的进攻。换而言之,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赵王迁是不愿意代地的兵马来到邯郸的,更不愿意重用代地的武将。也即赵王迁看到李牧及其手下,很可能就会联系到历史上的沙丘宫变,想到代地和邯郸的对立,在这种情绪和心理之下,赵王迁对于李牧的态度,自然是非常复杂的。

杀了李牧,很可能就守不住邯郸了,不杀李牧,又总担心这些代地的将士会造反。就在赵王迁不知如何决定的时候,秦国用重金收买了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最终,本来就对李牧充满疑虑的赵王迁,在三人成虎的流言之下,先是夺取了李牧的兵权,然后下令杀害了这位名将。公元前228年,李牧被杀只有几个月后,王翦率领秦军攻下邯郸,俘获赵王迁。此外,邯郸城破时,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也即再次建立了代国,以此作为赵国的延续。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8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平之战后,廉颇、庞煖、李牧引领赵国短暂中兴
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此战,赵国大将赵括和秦国大将白起两位将领对阵。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
2024-01-20 20:48:00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而李牧为何能百战百胜?
长平之战,白起屠杀赵国四十万大军,赵国实力大损,自此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国的东进,秦灭六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长平之战以后,秦国未能乘胜围攻邯郸,给了赵国以喘息之机。而后
2023-02-02 20:34:00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增兵救援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赵孝成王却用赵括取代了廉颇。秦国主帅白起得知这一消息后,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
2023-10-24 17:26:00
李牧白起被杀,真是因为功高震主了吗?其实不然
...奠定了基础。之后白起又发起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白起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但是在长平之战
2023-04-23 11:52:00
赵国打败秦国30万大军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尽损,被秦将白起坑杀了45万之多。但是后来赵国还能够打败秦国30万大军和大破匈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把这两件事情搞清楚,先说一下长平之战。长平之战首先我们简单谈
2023-12-28 15:05:00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舍乐毅、田单、李牧、廉颇,而用小儿赵括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生死攸关的大决战,双方都投入了举国之兵,总兵力超过百万。不过,在选将上秦国棋高一着,以常胜将军白起对阵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战而胜,坑赵卒40余万,扫清了统一
2024-06-21 21:57:00
聊聊赵国在长平之战后那几年的顽强坚持
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的重大打击之后,从此就失去了和秦国争霸的机会。秦国的秦昭襄王本来想趁着长平之战的余威一举消灭了赵国,但是这个决定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而带头反对的就是长平之战的
2024-06-10 16:22:00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为何还能北御匈奴死磕秦国30年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后,还能坚持30多年,主要原因就是秦国策略失误、赵国有两位名将坚守、匈奴的实力还比较弱小。秦国策略失误、王权更替长平之战后,白起率领大军,一鼓作气,围攻邯郸。
2024-06-11 11:46:00
李牧为何能够屡战屡胜?
...国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白起挂帅直接坑杀了赵国40多万主力军队,赵国从此就失去了与秦国对抗的实力。第二次是发生在公元前259年的邯郸之
2023-08-23 14: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