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生死攸关的大决战,双方都投入了举国之兵,总兵力超过百万。不过,在选将上秦国棋高一着,以常胜将军白起对阵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战而胜,坑赵卒40余万,扫清了统一天下的最后障碍。
当时的赵国将星如云,扶持微弱之燕国攻克齐国70余城的乐毅、以即墨弹丸之地完成齐国复国大业的田单,此时都已经离开故国,汇集到了赵孝成王麾下,赵国本土还有李牧、廉颇等战国名将,但为什么最后却选用了一仗未打的赵括呢?
乐毅、田单不能托付重兵。
长平之战,赵国出动大军30万,加上随上党太守投降的15万韩国军民,总兵力45万人,谁掌握了军权,就等于掌握了赵国的命运。
乐毅虽然受到新燕王猜忌而入赵被封为望诸君,但燕国上下当时已经悔悟,多次派人请其返回,虽然乐毅拒绝了,但为了燕赵结盟长期兼任燕国客卿。
田单几乎以一己之力就挽救齐国覆亡之危,能力绝对是有的,但他是赵国给齐国割地换来的国相,心中始终考虑的还是齐国利益,赵国主力大军当然不能托付给这类外人。
李牧资历太浅,名声不显。
李牧虽然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有着崇高的威望。但长平大战(公元前260年)爆发时他还名声不显,最多只是赵国北部边疆的一员边将,又没有如赵奢一般声震列国的父亲。
他虽然生卒年不详,但临死前即(公元前229年),他仍然能够带兵御敌、纵马持刀,可见当时他的年龄不会太大,在与廉颇这样的百战老将比较时,自然败北。
廉颇老成持重,因谗言被换。
廉颇在长平大战初期曾经是赵国主帅,可惜太过刚直,侍奉上任赵王赴渑池会时,曾经和赵王约定“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此等一心为国之人,非大胸怀不能包容,不幸的是赵孝成王不似其父有胸怀,对于这种忠君但更忠心于国的良将,终究心有芥蒂。
同时,廉颇虽然是战国良将,但能力方面有偏科,善攻不善守,加上赵军实力稍逊于秦军,在交战初期连遭败绩,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军攻占,还损失了多名将校。本来,廉颇准备以逸待劳,待机出击,可惜赵国君臣不能理解这种稳守持重的战略。
以赵孝成王为首的一帮人,高居邯郸庙堂,不知战场险恶。他们看不到秦军日渐乏力的攻势,只看到廉颇首战失利的报告,只看到45万大军每天都耗费数以万计的钱粮。再加上秦国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最终,赵国临战换将,铸成大错。
赵括身负盛名,又久居邯郸
赵括虽然年纪轻轻,但毕竟是“官二代”。其父赵奢是东方六国将领中,独战秦军并获得大胜的第一人,用兵如神,声名显赫。按照当时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传统思维,良将的儿子一定也是良将,赵奢能够战胜秦军,那他的儿子一定也能。
赵括与李牧等人相比的一个大优势,就是他从小生活在赵国都城邯郸,一举一动都在权贵圈子的视野里。加上他从小就学习兵法,熟读兵书,论战谈略,即使他的父亲赵奢也难不倒他,如此光辉的经历,一定给赵孝成王等年轻一代贵族留下深刻印象。
长平大战时,赵孝成王登基将近5年,正处于政权稳固需要吐故纳新的时代,但身边全都是廉颇等前朝老臣,心中一定急需培养自己的新班底。将门虎子、闻名邯郸的赵括无疑就是这个新班底负责军事的最佳人选,加上秦国到处散布谣言,让赵国民间推崇赵括,与赵孝成王所想不谋而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