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三秦大地深绿版图再萌新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15 09: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绿色时报

三秦大地深绿版图再萌新绿

三秦大地深绿版图再萌新绿

吴堡县沿黄绿化 闫宇涛摄

徐凡

4月,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林场,10万亩樟子松已抽出新梢,满树的雌雄球花。

从黄沙飞舞到绿波荡漾,从荒山秃梁到层峦叠翠,经过70多年不懈努力,三秦儿女在千里风沙线上构建起一道道绿色屏障。陕西省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奇迹,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球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如今,这片土地再战荒漠化治理,深绿版图持续萌发新绿。

从南到北,新的征程。陕西各地紧盯全年造林44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2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3万亩的总目标,治沙造林热潮不断,力争春季完成60%的任务,全力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重点区域直面治理难点

渭南市澄城县庄头镇柏门村渭北固沟保塬项目点山脊斜坡,施工大爷每一锹下去,发出的都是碰撞石块的声音。尽管还是早上,但大爷已满头大汗,“这比种地辛苦多了”。

榆林市绥德县各造林施工点,林业部门采取坡面打扎、垒石坑造等方法,克服山势陡峭、立地条件差等困难,生生“凿”出一片片新绿。

陕西三北攻坚战涉及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杨凌、韩城等9市(示范区)的68个县(市、区),涵盖了全省全部荒漠化、沙化土地和70%水土流失区域。

经过多年治理,目前,陕西荒漠化、沙化土地分别还有3975.29万亩、1834.92万亩;剩余造林绿化空间还有3070万亩,多为裸土地、岩石裸露地、盐碱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区域。陕北可用于造林的空间则多为50亩以下的地块,造林成本高。

“剩下的5.13万亩流动沙地和100万亩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站长张社朝说,陕西荒漠化、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北部长城沿线及附近地区,少量沙化土地分布在关中东部。区域之间的差异,意味着面对的生态问题也各不相同。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区域功能定位,陕西省将68个县(市、区)划分为3个治理区,对应部署了三大战役: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攻坚区实施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坚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攻坚区实施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关中生态经济协同推进区实施渭北旱塬植被恢复攻坚战。

三大战役战什么?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坚战,要将全省仅剩的5.13万亩流动沙地和15.09万亩半固定沙地全部固定;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重度以上荒漠化土地基本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攻坚战,主攻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和矿山生态治理,全面修复现有退化林,将林草覆盖率提升3个百分点,达到22%以上。

“三大战役围绕北部治沙、中部治理水土流失、渭北旱塬植被恢复而开展。”张社朝说,榆林市治理任务涉及两大攻坚区,在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攻坚区,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全面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以及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攻坚区,通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提升生态功能。

3月底,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行动方案》,部署推进14项重点行动,确保打赢陕西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创新升级激活建设动能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几字弯”攻坚战,意在河,根在岸。

在40多年三北工程建设实践中,陕西省锐意创新、提质增效,不断寻求荒漠化治理的最佳方案。

在黄河“几字弯”中心、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大漠与黄土高原交汇,黄河流域面积占陕西省黄河流域的30%。经过70多年努力,榆林已治理93.24%的沙化土地。

“今天的榆林,依旧是‘几字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全省40%以上的造林空间和99%的沙化土地都在这里。”张社朝说,在创新治沙造林机制、培育防沙治沙新动能方面,榆林市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榆林市曾涌现一大批治沙典型;如今,当地不断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陕煤集团、华能集团等多家资源型企业纷纷加入,反哺生态治理。全市形成了小户成大户、大户带万户的全社会防沙治沙新局面。

2020年以来,榆林先后有55家企业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累计完成营造林111.7万亩。

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榆林市也在积极探索林草碳汇防沙治沙,把“碳库”转化为“钱库”。

2021年,榆阳区率先开展林业碳汇试点,成立了全省首家碳汇金融服务中心,首批发放3单林业碳票,监测期碳减排量5747吨,价值14万余元。2022年,启动碳汇林建设工程计划,新建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1.9万亩;华能陕西榆阳电力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计划5年内营造碳汇林15万亩。

“这15万亩碳汇林,体现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华能陕西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开发经理贺子涵说,目前,巴拉素林场五十里沙工区已完成华能碳汇林3万亩,共栽植樟子松99万株、紫穗槐443万株。

“榆阳区林业局计划用5年时间,集中连片建设碳汇林业示范基地20万亩,实现沙地治理和储碳固碳双重目标。”榆林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刘姝玲说。

离开榆林,黄河直入延安。

长期以来,延安针对森林分布不均、南北差异明显的实际,分区治理、分类施策,北部白于山区以人工植树为主,南部天然林区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则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

“白于山区、土石山区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我们创新运用截干、覆土、覆膜、蘸泥浆、垒石坑、客土回填、栽植容器苗、抗旱技术等办法,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延安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高健表示,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植树造林2800多万亩,植被覆盖度跃升到81.3%,昔日荒山秃岭成为陕北林草资源最富集的区域。

黄河晋陕大峡谷韩城段,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会看到道路两旁的侧柏、白皮松等林木长势良好。

“苏山是黄河西边的第一层山脉。”韩城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徐英武说,黄河沿韩城市东部贯通南北,沿线第一山脊直观坡面缺林少绿、土石裸露,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2020年,韩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对黄河韩城段沿线的土崖荒坡荒沟、退化湿地、高崖天际线及入黄一级支流沿岸等区域实施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我们动员全市69个部门、单位及沿线企业,组织党员干部、企业职工义务植树,栽植并管护三年,累计造林3100亩,形成了黄河沿岸30公里长的绿色屏障。”徐英武说。

同样地处关中平原的铜川市,是座资源转型城市。矿业开采曾为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采矿后留下了煤矸石山和裸露山体。

如何给“工业伤疤”披上绿色?近年来,铜川市因地制宜、因害施策,通过覆土植树种草等措施,累计修复废弃矿山22处,治理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里,成功转型为绿色生态之城。

修复之外,铜川将其转型再利用。通过盘活照金煤矿闲置土地和废弃建筑,建成了民兵训练基地;通过王石凹煤矿转型利用,建成工业遗址公园;通过秀房沟煤矿恢复治理,建成4A级景区溪山胜境……这是因煤而兴、因转型而重生的“铜川经验”。

荒漠变绿洲,是几代人的梦想。从毛乌素沙地南缘到黄河岸边,一幅幅山青水绿、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产业探索步履不停

生态优势为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机会。

近10年,陕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全省特色经济林面积由1781万亩提升到2144.79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由515亿元提升到1612亿元。

各地不断探索,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澄城县庄头镇柏门村,满眼黄土中格外显眼的是成片的连翘。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是陕西第二大太阳能高值点。

“澄城县花椒、苹果等产业一直没有形成气候,随着近年来收购价下降,百姓种植意愿愈发不高。为了突破这种困境,澄城县选择把中药材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持续扩大种植规模。”澄城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军明说,连翘既是乡土树种,也是经济树种,这两年效益很好。第一年种下,第三年就可以结果。全县已新建产业基地3600亩,栽植了50余万株。

“五一”假期,位于渭南市大荔县苏村镇沙苑的金沙岛景区游人如织,西安及周边游客蜂拥而至。这是关中唯一的沙丘平沙地带,因为水源丰富,显得与众不同。

在这里,沙被赋予了多样的色彩。当地百姓把高的地方叫沙阜,低的地方叫沙洼,有水的地方叫沙地,有碱的地方叫沙卤,有草的地方叫沙滩……

随着渭南重点发展沙漠旅游,沙苑成为特色旅游胜地,2024年春节假期就接待游客11.5万人次。目前,大荔县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8个,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3亿元。

在榆林市小纪汗林场一望无际的樟子松林中,一抹抹深绿格外显眼。“这是我们在樟子松上嫁接的红松,已经10年,开始挂果了。”刘姝玲说。

樟子松是榆林防风治沙的功勋树,经过多年推广,面积已经扩大到180多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偏低。

2013年,榆林市在小纪汗林场樟子松造林地实施嫁接试验。“由于当时的接穗储运技术粗放,嫁接成活率不到60%。”小纪汗林场党委副书记王建东说,经过10多年的试验改进,“现在,嫁接成活率达到90%,可以正常越冬过夏,正常开花结实。”

“自然生长的红松进入盛果期需要40年,嫁接后大概10年就开始挂果。”望着树上结出的松塔,刘姝玲脸上洋溢着喜悦。

樟子松林间有密实的植被,风吹林草动,沙尘不再起。只有脚下松软的感觉,仍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一片沙地。片片樟子松和林业人的坚守,带来了上述改变。接下来,这片土地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让人愈发期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秦大地披绿装
...换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榆林绿、关中绿、秦巴绿”,让三秦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巨变。如今,从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沿着黄河溯流而上,满目青山、大河安澜的生态长廊正在陕西加速形成
2024-05-19 03:23:00
陕西榆林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全民植绿推动“浅绿”变“深绿”榆林计划到2025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500万亩,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走向“深绿”,全面加快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2023-06-05 15:39:00
陕西的青绿里面有什么?
本文转自:人民网-陕西频道绿水青山踏歌行 三秦大地生态兴陕西的青绿里面有什么?王丽陕西,青绿几何?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99.3%;汉江、丹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十年稳
2024-11-11 15:45:00
三秦奏响“春之曲”
本文转自:人民网-陕西频道邹星 吴德锋初春的三秦大地,处处生机勃勃。关中平原,重大项目建设掀热潮;陕北高原,“非遗”绽放时代光彩;秦巴山区,春耕备耕正当时。放眼三秦沃野,一幅幅“
2025-02-22 09:23:00
田野披新绿 农民插秧忙
...中辛勤耕作。每一块梯田都像是大地的调色板,从浅绿到深绿,层次分明,美不胜收。思南县的水田里,农民们配合默契,有的负责插秧,有的负责平整土地。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不一会儿,一
2024-06-02 08:50:00
陕北革命老区定边进入动车时代 首趟西安至定边动集动车组列车开行
...车时代。定边县地处陕甘宁蒙交汇处,历史悠久,古有“三秦要塞”之称,是陕西省的西北门户、榆林市的西大门。2011年,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定边站同时投入运营,结束了定边县不通火车
2024-06-15 11:25:00
...于命名张新科、史礼海同志和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三秦楷模”的决定》。其中,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是艰苦奋斗治沙群体的优秀代表。把时间拉回到1974年,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
2025-01-10 07:03:00
“体育热”带动全民健身 三秦大地活力满满
...场。陕西省体育局供图从陕北到陕南,全民健身的热潮在三秦大地持续“升温”,促进文旅体商农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活力有效激发。国际篮联奥运女篮资格赛策划推出“体育过大年”十二项系列活
2024-12-21 09:42:00
榆林化学:锚定六维度 再上新高度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榆林化学项目现场。 2024年,榆林化学聚焦集团公司“18765”发展目标和“八个聚焦”,紧扣该公司“5158”战略目标,通过锚定六维度,力争再上新高度。榆化
2024-03-20 04:0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在交通出行领域,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始终承担着保障民众便捷出行的重要使命。10月25日起,铁路12306客户服务中心一系列服务举措的更新
2025-11-04 13:50:00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从淄博市民政局了解到,11月3日,淄博市副市长边江风赴张店区、桓台县专题调研养老服务工作,实地察看养老机构运营情况
2025-11-04 13:50:00
多部门发力保护河湖生态新格局
为积极响应生态保护号召,聚焦赣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形成多部门同向发力的河湖生态保护新格局,南昌经开区检察院联合经开区综治中心
2025-11-04 13:51:00
扬子江畔舞韵浓!2025全国排舞社区运动会(江苏站)圆满落幕,2万余人云端同台
云端竞技燃活力,数字赋能促健身金秋十月,扬子江畔秋意正浓,活力涌动。2025年10月24日至2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
2025-11-04 13:52:00
福州两个公益创投项目在省级比赛获奖
福州新闻网11月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潘温祥 文/摄)4日上午,由福建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福建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创投大赛项目推介会暨颁奖仪式在福州举行
2025-11-04 14:00:00
福州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教育基地完成“2.0版本”升级改造
福州新闻网11月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杨玉娟 通讯员 林金娇)近日,福州新区(长乐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教育基地完成“2
2025-11-04 14:01:00
石家庄首批15家企业取得绿电消费报告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近日成功拿到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报告,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石家庄首批15家企业完成绿电消费核算
2025-11-04 10:58:00
11月3日,司法部发布《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行为准则》),旨在厘清行政执法人员权力边界和行为边界,重申行政执法人员禁止性行为和纪律要求
2025-11-04 08:05:00
深化科技合作 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在厦揭牌
本次揭牌的“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重要成果。金砖创新基地(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本组图/市工信局 提供)
2025-11-04 08:0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林锦慧 杜欣容 陈旭)11月1日,一批来自湖北的新能源汽车通过铁海联运从厦门港发往波兰
2025-11-04 08:07:00
据新华社电 “刷脸”秒过闸、换证“指尖办”、探亲“全国通”……国家移民管理局11月3日发布公告,决定实施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
2025-11-04 08:07:00
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赋能“修全球”厦门有新招
厦门海关所属东渡海关对一批待维修的电路板零部件进行监管。(通讯员 杨卡娜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高菲 余明霞)11月3日
2025-11-04 08:08:00
探索流浪动物救助新模式 | 金故公益携手首爱开启温暖同行三年计划
2025年10月31日,北京市动物福利保护示范项目暨首都爱护动物协会宣传教育中心新址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来自相关政府部门
2025-11-04 08:12:00
以科技与服务筑梦乡村教育未来 海亮科服入围人民社会责任案例
11月1日,由人民网主办的“2025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北京举行,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以下简称“海亮科服”)乡村教育振兴行动入围“筑梦未来”维度典型案例
2025-11-04 0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