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寻路双浦,遇见苏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10 11:26:00 来源:杭州网

很多时候,人们拜谒先贤,总是想循着他们的足迹越过河流,翻过山岗,穿过树林,最后抵达某个地方,抚摸某些什物,一探究竟,好知道先贤是如何成为先贤的。我就是怀着这样的目的,来到双浦。

去双浦,就不能不去风水洞。《淳祐临安志》卷九记载:“风水洞一名恩德洞。《祥符经》云:洞极大,流水不竭。顶上又有一洞,过立夏,清风即自内出,立秋则止,故名风水洞。”唐宋时,风水洞逐渐成为当时文人游历的胜地,留下了不少石刻题记。这些题记,经历千年风霜,大都已字迹漫漶。仔细辨认,终于在洞口边的崖面上找到了“苏轼子瞻”四个规整的楷体大字,这是苏轼留下的“到此一游”。

苏轼两次出仕杭州。第一次是从北宋熙宁四年(1071)至熙宁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他将一腔热情投向杭州山水,也包括风水洞。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事发,有官吏专门到杭州搜罗苏轼在杭期间所写的诗词,其中两首游风水洞的诗成了苏轼“作诗赋并诸般文字谤讪政案”的“铁证”:

“熙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在杭州游风水洞,留题诗,不合言‘世上小儿夸疾走’,意在讥讽世人多务急进,不顾大体。当年八月望游风水洞又云‘世事渐艰吾欲去’,意谓行新法之后,世事日益艰难,小人争进,各务谗毁,某度时势不可以合,又不可以容,故欲去官,卜隐居之地。今年十一月二日,本台准杭州十月十四日公文抄到上件诗二首,于十一月二日准问目,便招。”

乌台诗案让苏轼在牢狱中度过了惴惴不安的130多天。那个少年得志、天下闻名的苏子瞻从此跌落泥尘,成了一路贬谪、颠沛流离的苏东坡。天才也是血肉之躯,经历宠辱很难做到完全不惊,但他没有一直沉溺于沮丧彷徨之中。苏轼在逆境中寻找人间的有味清欢,也在荆棘丛林里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心中的理想之光。

苏轼第二次出仕杭州,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1091)任杭州知州,只有一年半的时间。自称“前生我已到杭州”的苏轼,把杭州当成故乡,怎么会不尽心竭力呢?在短短的一年半内,他办成了疏运河、治六井、开西湖三件大事,造就了如今的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但这还不是全部。

唐宋时,双浦一带是钱塘江水运交通枢纽,从浙东各州以及安徽、福建等地往来的货物船只都要从双浦龙山进出。因为江滩水浅,必须等潮水来时,船只方能乘潮而行。钱江潮势如雷霆,双浦附近江流中有诸座小山犬牙交错,挡住了奔腾的潮水,使江水漩涡丛生。纵使是经验丰富的船老大,也不能预测航道的深浅,若冒险乘潮行驶船只,就有翻覆的风险,每年溺没人货,不计其数。

有官员将这一情况上报给苏轼。苏轼经过实地勘察,与大家共同商讨,拟定开石门河的计划:从钱塘江上游,一个叫石门的地方开始,沿山向东,开凿一条运河,引入钱塘江诸水,以避开激流险滩。苏轼向朝廷上疏《乞相度开石门河状》,请由朝廷支钱物十五万贯,用捍江兵及诸郡厢军三千人,计划两年完工。苏轼在杭州兴修水利工程三项,都博采众议,即使在上报朝廷的奏疏中,他也一一呈明计划提议者、督役者的官职和姓名。只此一个细节,就足以看出苏轼的胸襟气度。

按照苏轼的疏奏,若石门河开,不但可以拯救生民的性命,更利于附近诸州柴米运销。想到两年后,双浦将是一番新气象,苏轼作诗“……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又将回夺浮山险,千艘夜下无南北。坐陈三策本人谋,惟留一诺待我画……”奏疏是二月上旬呈交的,但至同月二十八日,朝廷就下诏将苏轼召还。他只能将此事寄望于他的后任来实施,朝廷倒是准了他的奏请,不料后任官员听信“今凿龙山姥岭,正犯太守身”的无稽之谈,将这一计划搁置了。苏轼的这一诺终究没有画成,成了他留在双浦的遗憾。

让人稍感安慰的是,或许因为江流改道的缘故,900多年后,我们来到双浦,这里的水流温柔舒缓,已没有了当年的桀骜不驯,而双浦百姓对苏轼的感念历久弥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九百多年前的春天,苏轼来到铜鉴湖畔
...。定山慈岩院东坡题名(至微堂:奚珣强/陈洁)释文:苏轼子瞻定山风水洞北宋游茂先摩崖题刻(马鹰 摄) 这一次,苏东坡在铜鉴湖畔还留下了《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诗一:“风转鸣空
2024-03-11 12:22:00
对话潍水先贤|诗酒趁年华 有一种境界叫超然
...娟。” 公元1076年,时任密州(今潍坊市诸城市) 知州的苏轼写下传颂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文
2024-01-16 15:18:00
近日,一场汇聚众多现当代名家“致敬苏轼”的书画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开启。据了解,展览汇集了沙孟海、孔仲起、王伯敏、吴山明等现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他们以苏轼的诗词,特别是他在杭州
2025-03-01 07:10:00
吴新华:苏轼的雪堂砚
大文学家苏轼的“雪堂砚”在杭州临平江南水乡博物馆收藏了20年,是馆中一宝。杭州人为纪念苏轼,把他组织疏浚西湖筑就的堤命名为苏堤,把他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叫东坡肉。所谓“武夫宝剑,文人
2025-03-31 15:37:00
姜青青:看见看不见的“宋四家”——苏东坡
...展的重点所在。那么,本系列文章就从“宋四家”之首的苏轼开始吧——“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呈现的“苏轼像”苏东坡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即使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
2023-10-20 16:31:00
苏轼墓旁的广庆寺内为何建有三苏祠?
一代文豪苏轼墓侧的广庆寺,寺内建有供奉三苏的祠堂,成为国内现存唯一的一座“寺祠合一”的古代建筑。广庆寺内为何建有三苏祠?若追溯苏轼墓侧的广庆寺的寺院史,寺内现存的清顺治十六年《重
2023-09-02 19:58:00
这方摩崖见证了苏轼祷晴失败和被逮进京的往事
...莫穷其底,旁有龙王祠、祥应宫,郡有水旱祷焉,知州事苏轼有刻。”周密《癸辛杂识》:“黄龙洞,与卞山佑圣宫相邻,一穴幽深,真蜿蜒之所宅居,人于云气中每见头角,但岁旱,祷之辄应,真
2024-01-24 12:14:00
987岁,苏东坡生日快乐!
作者:赵银芳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今天是苏东坡987岁的生日,祝他生日快乐!北宋景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36年,这一年是鼠年。农历12月19日卯时(早晨五
2024-01-08 14:29:00
苏轼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才能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即公元1037年,算来今年已经是985岁了。很快就将步入千岁老人之列的苏轼,不仅没有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而是越发耀眼。他犹如宇宙深处的一颗巨大的超新星,其
2023-07-02 22: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