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荸荠·备齐(漫画) 喻 萍/作
□肖复兴
在老北京,年前还讲究要备一点儿荸荠。
除夕黄昏,街面上最清静。店铺早已打烊,胡同里几乎见不到人影。这时候,远远的便会传来一声声“卖荸荠喽,卖荸荠喽”的叫喊,格外清亮,各家都能听见。此时,大人们一般会走出家门,来到胡同里,招呼卖荸荠的:“买点儿荸荠!”卖荸荠的会问:“买荸荠哟?”大人们会答:“对,荸荠!”卖荸荠的再问:“年货都备齐了?”大人们会答:“备齐啦,备齐啦!”然后彼此笑笑,点头称喏,算是提前拜了年。
荸荠,就是取这个“备齐”之意。那时候,卖荸荠的,赚这份钱;买荸荠的,图这个吉利。街面上卖的荸荠,一般分生荸荠和熟荸荠两种,都很便宜。对于小孩子,不懂得什么“荸荠”就是“备齐”的意思,只知道吃。那年月,冬天里没有什么水果,就把荸荠当成了水果,特别是生荸荠,脆生生、水灵灵,有点儿滋味呢。
我小时候,除夕的黄昏,已经很少听到胡同里有叫卖荸荠的声响了。但是,这一天之前,父亲总是会买一些荸荠回家,他恪守着老北京这一份传统,总觉得是图个吉利的讲究。一般,父亲会把荸荠用水煮熟,再放上一点白糖,让我和弟弟连荸荠带水一起喝,说是为了去火。这已经是荸荠在除夕这天的另一种功能,属于实用,而非民俗,就像把供果拿下来吃掉了一样。我们的民俗,许多都是和吃有关的,所以尤其受小孩子欢迎。
如今,这样的民俗传统大多成了回忆。除夕黄昏那一声声“卖荸荠喽,卖荸荠喽”的叫喊,和大人们如孩童般“备齐啦,备齐啦”的回答,已渐渐消失在岁月的旋涡里。我想,大人们之所以在那一刻返老还童般地应答,是因为人们对于年还存有一种敬畏,或者说,年真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乐趣和欢喜。如今人们大多住进了高楼,不知还能否听到这遥远的叫卖声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