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一碗米粉一座城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2-03 05:4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张云河

《人民日报》(

2025年02月03日

第 01 版)

“过年好!二两!”“您发财!切粉?米粉?”“米粉。”“五块五。”

大年初五,广西桂林,年味正浓。市民李丽明笑呵呵地来买米粉。

漓江路与骖鸾路路口明桂米粉店,等待就餐的食客排到门外。店面历史36年,日销米粉2000碗。

店长龙付孙抄起笊篱,捞满新榨出的米粉,在热气腾腾的锅中浮沉数下,沥干,倒入碗里。接着,下牛肉、锅烧,淋上一勺浓香扑鼻的秘制卤水,撒上葱花、几粒花生米,一碗桂林米粉便成了。

李丽明自行添些酸豆角、萝卜干。吸溜一口,米粉筋力极好,卤汁鲜、牛肉薄,炸得金黄透亮嗞嗞冒油的锅烧既脆且酥入口即化。“吃了多少年,就爱这种家乡味!”

邻桌的游客李勇来自重庆,一大碗见底,啧啧赞叹:“桂林米粉,名不虚传!”

米粉,可算桂林人“倾城之爱”。据统计,市区店铺堂食每天消费米粉50万碗。

桂林米粉历史悠久,卤水浓郁,咸香可口,佐料丰富,白、嫩、爽、香,风格独特。

59岁的龙付孙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林米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学艺42年,一手绝活:26种香辛料徒手称量,误差不到1克;手工榨粉,悠八圈抻不断;显微镜下,米粉小孔多,吸汤快。

“卤水是桂林米粉的灵魂。识香料、抓香料,上色、调味、增香,练了半辈子。”龙付孙骄傲地说,“三代相传喽。”

一碗米粉,人间百味,小鲜大道,代代传承。

春节不打烊,燃旺烟火气。龙付孙还推出“全家福”“吃过瘾”等米粉套餐,满足多样需求。

米粉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桂林人,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坚韧、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龙付孙说:“欢迎大家来桂林,嗍米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03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桂林米粉,升腾在舌尖的四时烟火
...转自:桂林日报在桂林这座城市,很多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米粉开始的。 苏展 摄 □雨巷有时候,城市如人。如果把一座城市的山水风物比作外表,那么一座城市的各种美食则是肌肤气息。美食,
2023-06-06 10:18:00
桂林米粉飘香海内外解乡愁 “思乡粉”焕新成就百亿产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桂林10月29日电 题:桂林米粉飘香海内外解乡愁 “思乡粉”焕新成就百亿产业作者 林洁琪在广西桂林,慕名而来赏玩山水的海内外游客,必定将品尝桂林米粉列入
2023-10-29 14:53:00
桂林米粉:向千亿产业迈进
...“老桂林”而言,打开一天的正确方式是一碗冒着热气的米粉。雪白顺滑的粉,有嚼劲的牛肉和锅烧,脆香的黄豆粒,拌上回味无穷的卤水,落胃的瞬间,同时抚慰了桂林人的嘴和心。近年来,桂林
2024-12-20 17:56:00
具有荔浦特色的手工米粉
...日报将大块的手工粉折叠三下,用刀现场切粉。荔浦手工米粉的十多种特色配菜。 炸好的“面坨”。一碗荔浦手工米粉,一定会配上特色“面坨”。□本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唐滔 黄炎宝/文
2023-08-21 10:57:00
我市将加快打造桂林米粉“网红”“长红”产品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一“粉”撬百亿我市将加快打造桂林米粉“网红”“长红”产品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日前,推进桂林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市独秀红色文化传承中心召开。来自市政协
2023-06-10 11:54:00
寻味中国|桂林,不容错过的除了山水,还有香辣的美食
...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香辣味自然也蕴含其中桂林米粉 又称卤菜粉它历史悠久 并因其独特的风味而远近闻名2021年入选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洁白滑嫩的米
2023-08-17 09:11:00
吃一碗米粉 画一幅速写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灵川定江镇八里街有家米粉店与众不同——吃一碗米粉 画一幅速写店老板5年来已为15000名顾客绘画廖鹏生一边观察顾客,一边画人物速写。顾客们看到速写后,邀请廖鹏生
2023-04-18 09:53:00
知名演员分享吃桂林米粉光盘步骤,桂林网友:“机密泄露了!”
...视剧主演——佟大为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接连发文盛赞桂林米粉、桂林山水!记者通过网络联系上佟大为想听听他对桂林米粉的评价对方很爽快地回复说:“每天吃(桂林米粉),喜欢卤粉”还配上了
2024-10-08 18:49:00
通过“村超”展示和放大桂林人的美食幸福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孙敬东桂林米粉,是桂林人最爱的烟火美食,也是桂林人最平常的幸福。向南进入灵川后,漓江流经的都是喀斯特峰林地貌,水质偏碱性,再加上桂林又是“桂北粮仓”,盛产稻
2023-08-23 10:2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唐槐电子与装备制造园区的阳光三极智能煤矿感知装备产业化项目钢结构厂房日前正式竣工,标志着这一省级重点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2025-11-02 06:46:00
摄制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王育民11月1日晚,唐山籍青年歌唱家吴琦独唱音乐会在唐山大剧院举办。她用歌声回报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用音乐诉说不变的乡情。
2025-11-02 06:54:00
10月31日下午,山西公安英模“五进”法治宣讲太原专场首场活动在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举行,为企业200余名职工代表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2025-11-02 07:17:00
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选会,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落幕,遴选出精品案例30项、优胜案例67项。太原市博物馆“对望时空·探访古人”项目入选研学类优胜案例
2025-11-02 07:17:00
近日,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阳光出行”社区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与生活场景,在观察
2025-11-02 07:17: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数据里“读”河北(七):“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
雄安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大数据里“读”河北(七)10月27日傍晚时分
2025-11-02 07:3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北省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1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
2025-11-02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0月31日,2025河北文旅京津宣传推广周走进天津街区活动在意式风情区举办。河北文旅推介官围绕“徒步长城观秋光”“泛舟运河感秋韵”“登临雄峰赏红叶”“浸润温泉秋康养”“穿越古城寻秋迹”五大主题
2025-11-02 07:41:00
串联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星光·燕赵号”开启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陈正)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
2025-11-02 07:41:00
河北社银合作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将高频业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0月28日,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与金融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2025-11-02 07:42:00
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
11月1日,居民在宁晋县凤鸣湖公园赏景游玩。宁晋县不断加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市11月1日
2025-11-02 07:43:00
“田间课堂”体验收获的快乐
10月29日,在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劳动实践拓展基地,学生们采挖红薯。当日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实践拓展基地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田间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快乐10月29日
2025-11-02 07:44:00
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开展“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 ”义诊活动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韩丽丽)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10月28日,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晓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区政协与即墨民建举办“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主题活动
2025-11-01 15:40:00
青岛“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启幕,让老传承“潮”起来
鲁网11月1日讯10月31日,“国际海洋美食之都 青岛食材荟”系列活动之“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在鑫复盛礼记酒店正式启幕
2025-11-01 15:40:00
家校同心育芳华 共话成长向未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家校座谈会圆满举行
鲁网11月1日讯金风送爽,秋意正浓。为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共促学生成长,10月31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举行高二家校座谈会
2025-11-01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