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报网讯(记者钱红艳)3.6亿年前的海水温度是怎样的?生菜对土壤中锌镉的吸收情况如何?如何根据南京城区水体溶解有机质情况进行污染防治?……6月29日,南师附中举行中学生“紫金”科学探究计划汇报答辩会,14个课题研究组的59名学生现场接受评审专家的提问答辩。
中学生“紫金”科学探究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与南师附中联合开展的一项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的示范项目,至今已是第六期。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陈江龙介绍,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就是为了打通中学和科研院所的通道,为学生带去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的理念与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校长徐飞介绍,本项目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至今已完成五期,第六期从去年11月份开题至今,经历了一个项目研究的完整过程。“本期课题在经过中国科学院6个研究所课题征集、附中学生自荐申报、导师和学生面试双向互选后,总共有‘光谱芯片设计、研制及性能研究’‘矿物颗粒态锌镉在土壤中的潜在活化及动态转化特征研究’等14个课题入选为本期的正式研究课题。参加研究的学生包括高一国科大班、实验班、IB班,共59人。”
据了解,和以往相比,本期探究计划备选课题进一步丰富,针对20个不同的科研方向遴选出一些新的课题。同时,师资队伍也进一步优化,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选拔出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很强的师资队伍,作为学生们的导师。
高一学生高子淇和3个同学一起组队,进行了“生菜对两种锌矿物颗粒中颗粒态锌镉的吸收性研究”。当天的答辩现场,几位学生分工合作,不仅介绍了研究过程和成果,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这个课题跟生活关联度很大,因为土壤中如果重金属超标,蔬菜就容易吸收重金属,对食用者身体健康产生威胁。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比对,分别了解两种锌矿物颗粒对生菜生长的影响,也提醒大家选择种植地时一定要远离一些厂矿区域。”高子淇说。
现场,评审专家们对学生们的课题研究给予高度认可,认为不少同学的研究内容翔实、研究方法科学规范,可以预见到的研究发现有一定的创新性,已经具备结题的条件。据悉,该校前五期的“紫金”探究项目,有不少学生作品发表在国内顶级期刊,还有学生取得了发明专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1 1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