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杰青项目助我“追光”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27 06: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骊珠:

杰青项目助我“追光”

杰青项目助我“追光”

吴骊珠。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甘晓 实习生 李贺 通讯员 杨曦

广袤大地上,不再有冒着浓烟的工业设施聚集,随处可见高效进行光化学反应的玻璃建筑,人类不但掌握了神秘的植物光化学过程,并且知道如何比自然更加高效地获取所需产品,即使将来煤炭石油资源完全枯竭,人类文明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些对于未来的憧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研究员吴骊珠多年来带领团队奔跑在“追光”科研路上的动力。

回望科研职业生涯,她至今难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给予她的支持。

“项目执行期间,来自各方的声音,无论是质疑还是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帮助我这个科研新手走上科研之路。周围都是优秀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快速成长。”近日,吴骊珠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在吴骊珠看来,杰青项目不仅是对学者个人的支持,更能发挥对高水平领军人才的导向作用,让他们有计划地组织队伍,完成更有价值的工作。

“助推”科研成长

“获得杰青项目资助,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一步。”吴骊珠回忆。

吴骊珠与杰青项目的缘分始于2001年。当时,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吴骊珠得到前辈的关心和帮助。“有一天,我们所的张宝文老师在走廊里喊住我,说‘你做得很好,去试试申请杰青项目吧’。”

吴骊珠至今还记得首次关注杰青项目时的情景。2001年春节,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吴骊珠写完了项目申请书,标题是《超分子体系中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超分子体系中的远程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微反应器控制的化学反应选择性研究;手性微反应器的构筑及其控制的光化学反应立体选择性研究。

申请书提交后,吴骊珠按部就班地投入到平日的研究工作中。

没想到的是,同年6月,她收到了杰青项目答辩的通知。“当时也不是很清楚杰青项目的答辩是什么样,但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理化所前身)‘青年学术论坛’的经历,给了自己些许信心。”吴骊珠说。

推开杰青项目答辩厅的大门,来到答辩现场,吴骊珠看到评委席上坐着30多位领域内的院士专家。当时她紧张地看着屏幕上的PPT,快速报告工作。但在答辩过程中,全身心沉浸式投入,使她忘记了紧张。评委们针对吴骊珠的课题提出了不少问题和建议,让她深受启发,成为后续开展工作的“指南针”。

在杰青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每年都举行的报告会让吴骊珠有机会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优秀科研工作者们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认识了很多专家,也了解了他们研究的学科方向,由此获得了从不同方向和领域看同一个问题的新视角。”吴骊珠回忆道。

同时,报告会也时常会遇到专家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这些问题总能给吴骊珠带来全新的观点,帮助她深入思考,修正科研思路。“这些意见和建议指出了研究中的许多关键点,也是对思维敏锐度的良好训练。”吴骊珠说。

杰青项目结题验收时,吴骊珠主持的项目得到了评审专家高度认可,获得“优秀”的综合评价结果。杰青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这些经历,使吴骊珠在科研生涯起步阶段得到快速成长。

模拟自然 做“有用”的化学

杰青项目完成后,吴骊珠对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不断思考和凝练,坚定地走向更远的科研之路——人工光合作用探索。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化学反应,也是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太阳能利用的最佳范例。如何通过人工的方式模拟光合作用,成为科学家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也被称为“化学的圣杯”。

例如光合细菌中的氢化酶能够温和高效地放出氢气,但直接提取和纯化氢化酶的难度很大,一旦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生物体环境暴露于空气中,氢化酶的催化活性就迅速降低。为此,吴骊珠带领团队探索如何利用人工合成的催化剂模拟光合作用中释放氢气的一步反应。

科学探索旅程中,只有不畏艰险、久久为功地坚持,才能登上高峰,抵达光辉的顶点。最初,当吴骊珠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做出第一批人工催化剂后,却发现这些氢化酶模拟物在有机溶剂中光照不到10分钟就完全失活,催化转化数(TON)只有0.1,相当于一个催化剂分子只产生0.1个氢分子。

面对“娇弱”的催化剂,吴骊珠团队没有轻言放弃,而是选择直面这个问题。他们坚持不懈,持续优化催化剂,提升催化剂的效率,催化转化数从0.1到500、8000、20万、40万、80万、1600万……

连续6年,科研团队不断打破自己创造的纪录,最终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人工模拟氢化酶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的瓶颈,实现了太阳光驱动人工模拟氢化酶的高效产氢。

吴骊珠团队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有用”化学的探索。她带领团队开展二氧化碳的固定、氮气的固定、光化学合成高值化学品的研究工作,将目光锁定在人工光合作用可否承载清洁能源和绿色合成的未来。

他们致力于探索如何像自然界光合作用一样,在生物环境之外再现温和条件下类似的化学反应过程,并为人类所用。“如果人工光合作用得以实现的话,以节能、节约、洁净为目标的光化学反应将带动合成化学的进步,从根本上为‘碳达峰’和‘碳中和’作出贡献。”她介绍。

“凝神”“聚力”走好科研路

在吴骊珠看来,近年来,中国化学的科研实力快速增长,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得益于国家在基础研究上的前瞻布局,杰青项目正是其中之一。“杰青项目如同播撒下的一粒粒种子,经过培育生长,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她说。

从2024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对杰青项目进行改革,对上一年底资助期满的杰青项目开展分级评价,择优遴选不超过2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二个五年滚动支持,资助强度加倍达到800万元,资助期满后再择优遴选不超过5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三个五年1600万元的资助。

令吴骊珠期待的是,杰青项目滚动支持的初衷是让获得资助的学者们能够持续活跃在科学舞台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组织好科研团队,协力创新,迈向世界科学前沿。

“我们应当始终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凝神聚力、专心治学,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她表示,“我们所从事的研究挑战性很强。这需要不同领域科研人员的切磋,需要更活跃的交流学习,还需要培养年轻人,让大家一同在这个重要方向上开展工作,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国方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杰青项目的另一项改革措施也让人感到振奋——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年龄从45岁放宽到48岁。

作为一位女性科研人员,吴骊珠深感自己很幸运,得到了家庭、单位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不是每一位女性科研人员都像我一样幸运。”她表示,“女性是科学研究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的职业成长应当受到全社会更多关注。”

吴骊珠表示,这并不是说要让大家给她们多一些“照顾”,而是要多一些“信任”,让她们得到同等的培养和发展机会,让她们有机会去做重要的事。

当然,女性科研工作者也应当充满自信。“我们首先要相信自己,不会做得差。”吴骊珠寄语广大女性科研人员,“放下焦虑,专注于科学,一定会有所收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8: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们让二氧化碳17小时后变成糖
...领域深耕的孙媛霞把想法提出后,就得到了人工合成淀粉项目首席科学家、天津工业生物所所长马延和的支持。二氧化碳合成糖项目被批准立项后,很快就得到杨建刚、宋皖、王玉瑶等天津工业生物
2023-09-11 02:26:00
凭“空”造淀粉,他们如何把梦想变为现实?
...天津的高铁上,天津工生所创始所长、二氧化碳合成淀粉项目首席科学家马延和这样思考。作为致力于工业生物发展的科研机构,天津工生所一直以来追求一个重要目标——在工业车间培养生物体,
2024-05-22 06:48:00
...深圳科研团队的努力下,让微生物能利用光源并提高天然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构建一种新型“人工光细胞”,将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电子有效转化为生物能,让不能利
2023-07-28 06:15:00
...师快速成长,遴选的青年英才90%以上入选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筑高平台 唱响人尽其才“最美和声” 2023年2月,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揭晓,江苏大学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重
2023-06-27 05:45:00
...规模化成膜的新技术,并构建出形神兼备的新型仿生人工光合成膜。这种新型仿生人工光合成膜具有类似树叶的功能,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该研究成果以《液态金属包裹的人工光合成膜》
2024-02-27 02:19:00
AI助飞,这些科学家创业“多快好省”|科研范式变革催生新质生产力调查·下
...仅用20多位设计和实验人员,便完成了20余款蛋白质设计项目的交付,涉及热稳定性、酸碱耐受性、活性、亲和力、特异性等诸多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覆盖生物医药、营养保健、酶制剂等多个领
2024-10-11 09:52:00
最高2500万元的研究资助给了谁?施一公:“最胆大的人!”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施一公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研究关键词。项目组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孟凌霄 记者 李晨阳55岁的施一公很少如此动容。“如果回溯25年,我能够得到稳定支持
2023-01-16 07:16:00
“空气变馒头”已进入工程测试阶段
...物技术研究所原所长马延和的专访,消息显示,如今,该项目已经进入工程测试阶段,向产业化又迈进了一大步。二氧化碳合成的淀粉(图源:央视新闻)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
2024-03-18 14:22:00
中国科大再出新成果!事关人工光合系统
...该校熊宇杰教授、高超特任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实现了人工光合系统的高通量筛选,为未来高效人工光合系统研发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范式。2月27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自然-催化》。
2025-02-28 18: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邯郸火车司机李学艺4次跳入滏阳河勇救落水者“只想着尽快把人救上岸”河北日报讯(刘剑英、赵鸿粼)面对落水者,他不顾危险,接连4次跳入滏阳河
2025-08-22 08:01:00
全国糖酒会“踢”进比赛现场和“第二现场”,新品吸引观众“尝鲜”甜!“苏超”中场变“秋糖”秀场本报讯(记者张甜甜实习生高冰洁)8月17日
2025-08-22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在南京一座普通写字楼狭窄的楼道里,南京森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正熟练地操控着一台造型独特的无人机
2025-08-22 07:40:00
南报网讯(记者张希)就像一场接力赛,药企“出海”节奏不断加快。记者近日从江宁区获悉,今年以来,从单抗、镇痛药,再到医疗器械产品
2025-08-22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2公里射频锁定,36米遥感精标,3分钟星上解算……“星眸载荷”是我国首个基于天基计算的北斗导航地面辐射源在轨定位装置
2025-08-22 07:41:00
文化消费是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5-08-22 07:54:00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声”生不息,90后讲解员话筒里的星火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 赵彦辰8月20日,晨光穿透沂蒙党性教育郯城现场教学基地,讲解员徐雅丰将党员徽章仔细别在藏青色制服领口
2025-08-22 07:56:00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姜洪涛:31载影像坚守 做精神科诊疗的幕后守护者
胶东在线8月21日讯(通讯员 丛冰)作为医院诊疗的“侦查前线”,放射科一直都是临床信赖的“眼睛”。放射科医生每天与各种检查仪器为伴
2025-08-22 05:00:00
别忽视新生儿黄疸!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为胆道闭锁患儿护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近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成功救治一例胆道闭锁婴儿。患儿为一名早产儿,出生后即出现黄疸现象
2025-08-22 07:53:00
鲁网8月21日讯近日,山东省地矿局五队在国际矿床学权威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上发表的稀土矿研究论文荣获泰安市第十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25-08-21 17:25:00
鲁网8月21日讯清晨,菜农闫大伯正在使用智能地磅进行蔬菜称重,他只是在地磅上刷了一下自己的“智慧农收”收款码,一车菜钱便实时转入了他的潍坊银行卡
2025-08-21 17:25:00
鲁网8月21日讯(记者 逯广宇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杨春运 靳业康)8月20日上午,农行德州市宁津县支行营业部接到一位老人打来的求助电话
2025-08-21 17:25:00
凤冈:基层医师扎根“故乡”的那份值得
多彩贵州网讯 在凤冈,有一批来自异乡的医护人员,把工作的地方当做第二故乡,有的怀揣“医者仁心”就是一辈子。如今,来自松桃县的龙正园
2025-08-21 17:37:00
凤冈:精医笃行惠百姓 初心如磐映芳华
多彩贵州网讯 在凤冈县医疗战线上,一群拥有着副高职称的专家常年扎根临床一线,用精湛医术守护群众健康。近日,笔者走近凤冈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肿瘤)科主任
2025-08-21 17:38:00
“此心安处 情系紫云” 2025年杨光学回乡书画精品展成功举办
8月19日,“此心安处情系紫云” 2025年杨光学回乡书画精品展在紫云自治县文化中心二楼展厅开幕。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聂森
2025-08-21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