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国会战
汉四年十一月,荥阳正面战场上,项羽还正在和刘邦于广武涧对峙。这个时候,项羽突然接到齐王田广的求援信,希望西楚出兵帮助齐国,赶走韩信。项羽当年在齐国作战十个多月,他深知齐国的重要性。一旦齐国被汉国占领,那么自己后方空虚,彭城随时都会被韩信攻占,而且,现在项羽所能够依靠的盟友只剩下田广一人,如果田广也被韩信消灭,那么自己就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齐国必须要救,如果不救,那么这场楚汉战争,项羽就已经算是彻底输了。
项羽任项它为主将、龙且为裨将、周兰为亚将,号称二十万大军,立即赶赴胶西郡的高密,与田广会师。现在,在高密附近,聚集了汉、楚、齐三国的主力大军,上一次有三国或以上主力军团作战的时候,还是龙且平定九江国、衡山国之战。
大司马龙且(大概在曹咎死后,龙且被拜为大司马)是西楚政权中除了项羽以外,唯一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史书对龙且的记载虽然极为简略,但是他曾经击败项羽手下第一名将英布,平定南方地区。看来这一次,项羽没有像上次成皋之战那样用错了人。
但事实证明,项羽还是看错走眼了。汉国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有刘邦、韩信、彭越、英布四人,西楚国仅项羽、龙且二人有这种实力。项羽很清楚刘邦、彭越、英布的军事水准,他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够击败这三个人。但是项羽一点儿都不了解韩信,他以为韩信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军事统帅。既然龙且当初都能打败英布,那么现在这个韩信,龙且应该也能够将其击败。
项羽很快就会为自己的傲慢而感到后悔。
龙且的大军与田广会师后,有人对龙且说:“汉军远来与我们交战,它的锋芒难以抵挡。齐、楚二国在本地作战,士兵容易各自逃散。我们不如深沟高垒,不与韩信作战,再让齐王田广派自己的亲信去招抚已经投降汉国的城邑。这些城邑听说齐王还健在,而且我们又前来支援,一定会背叛汉国。汉军行军二千里,远道而来,齐国的城池纷纷抵抗汉军。这样一来,韩信的军队势必不能得到粮食,可以让他们不战而降。”
不得不说,这位谋士的计策确实是上策,“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韩信不仅远道而来,而且偷袭齐国,不得人心。如果这个时候打出田广的旗号,让齐地百姓重演之前齐楚战争的情景,韩信那可就要遭殃了。但是未曾料到,龙且过分轻敌,居然拒绝了这一上策。
龙且说:“我向来了解韩信这个人,此人容易对付啊。我亲率大军救援齐国,如果不打仗就让韩信投降了,那我有什么功劳?现在我只要击败韩信,半个齐国都是我的封地,我们为什么不打呢?”
龙且既决定与韩信作战,遂率兵背靠高密,在潍水东岸布阵。韩信听说龙且要与自己决战,便在潍水西岸布阵。两军隔着潍水列阵。这不免让人想起两个月前的成皋之战,曹咎背靠成皋,在汜水西岸布阵,刘邦则在汜水东岸布阵。才过了短短两个月,历史又要重演了。
龙且打算与韩信一战而定胜负,正巧,韩信也是这么想的。韩信急行军两千里,远道而来,只有马上和龙且决战,并且击败他,这样才能让汉军马上稳定在齐国的统治。
韩信用兵,尤善用水。这次韩信隔着潍水与龙且对峙,不能不让韩信想办法再利用潍水来大做文章。韩信让士兵准备一万多个盛满沙子的大沙袋(搬运沙袋至少需要动用一万多人),在夜晚让士兵秘密搬运这些沙袋到潍水上游,然后将这些沙袋扔进潍水中,使得潍水断流。韩信这么做,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潍水就是今天的潍河,这条河流流经地区多平原、丘陵,水流较为平缓,而且潍河的年径流量较小,这条河流从军事价值层面来考虑,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当时正值十一月,北方已经是天寒地冻,潍水近岸已经覆盖上冰层。看来,这条河流并不适宜用来水淹龙且。
但是韩信并不只是想要用水淹的方法来对付龙且,他是打算把潍水变为一处战场!潍水这条河流极为特殊,它的质地并不是泥沙,而是石头。在冬天,潍水的年径流量减少,河床裸露,石质的河床就是天然的战场。龙且并不是一个莽夫,他肯定也知道潍水河床的质地是石头,且水流量低,便于军队列阵过河。
只有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条件下,龙且才敢渡过潍水,前来与韩信决战。韩信要的就是龙且和自己在潍水的河床附近决战,只有这样,韩信才能够发挥自己的计策。
龙且虽然探明了潍水的水文条件,可是他没有注意到潍水上游的状况。韩信在夜晚派一万多名汉军扛着沙袋去堵塞潍水上游,结果龙且对此居然一无所知。我怀疑韩信在龙且的军中也安排了大量的间谍,散发大量的假情报,导致龙且完全没有注意到潍水上游方面,居然有一万多名汉军正在阻断潍水的上游!
第二天一早,韩信、龙且双方都已经摆开阵势,准备在潍水的河床决一死战。韩信率军渡河与龙且作战,假装战败,立即指挥军队向后撤军。龙且大喜,说道:“我就知道韩信这个人胆小。”于是,龙且立刻率周兰、留公等人追击韩信。大概是为了防备韩信偷袭,齐王田广的齐军以及一部分楚军(即《史记》所说的“水东军”,就是驻扎在潍水东岸没有渡河的楚军)还留在岸上,没有跟着龙且过河。
就在这时,让龙且这辈子都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上游的汉军拆除了沙袋,水流瞬间倾泻而来,冲垮了龙且军队的阵型,这个时候韩信的军队早已上岸,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事实上,潍水的流量并不大,就算韩信决堤,那也是淹不死楚军的,但是韩信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淹死楚军,他一心想的是怎么冲垮楚军的阵型。两军作战,阵型极为重要,如果军队阵型大乱,那么极易被敌军击破。这点儿水流虽然淹不死楚军,却能够扰乱他们的阵型,打乱他们的心理防线。更重要的是,当时是十一月,天寒地冻,寒冷更容易刺激楚军的神经,让他们纷纷畏战。在被突如其来的大水冲击以后,龙且军队的阵型果然被彻底打乱,军队还有大半不能渡过河水,现在楚军根本就不可能摆开阵型,
形成有效的战斗力。韩信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指挥曹参、灌婴率军冲击楚军,楚军一触即溃。龙且难以招架汉军的这轮冲锋,在混乱中被汉将丁礼所杀。亚将周兰被灌婴亲自俘虏,同时,灌婴所部俘虏右司马、连尹各一人,还有十位楼烦骑将。渡河的这股楚军基本都被韩信消灭。
潍水之战,可以说是韩信短暂的军事生涯中所指挥的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一场战争,因此有些人曾经质疑过潍水之战的真实性。韩信的军事能力,并非常人所能及,质疑者以普通军事将领的水准来衡量韩信的水平,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韩信的经典战例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他的这些战例无一例外都是受到极其复杂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韩信的军事水准并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不是因为史书的不可信造成今人对韩信作战的不理解,而是史书的挂一漏万造成今人很难读懂韩信,甚至根本无法想象他是怎么打赢的。
潍水之战,几乎完全不可控制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尽管当时的河床是基本裸露的,但是韩信半渡而击,并且能够全身而退,实在太过不可思议;
二、韩信布置在上游的那一万军队,要如何保证不被龙且的军队发现?如果被发现了又该怎么办?
三、韩信如何保证自己在撤退的时候和上游汉军拆除沙袋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韩信如何保证水流冲下来只会冲到龙且而不是自己?在上述三点的不可控因素中,最让人不可思议、最难以把握的就是第三点。由于史料记载极为简单,我们现在很可能几乎无法复原韩信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一场奇迹般的胜利。
韩信可能很早就知道西楚国援军的主帅会是龙且,并且很早就已经针对潍水当地的水文条件进行考察和测试。否则韩信根本不可能在决战的时候,能够如此精准地引诱龙且,并且将其击杀。
龙且一直到死,恐怕都没明白这水是怎么来的,更不明白为什么这水根本冲不到韩信的军队,而只冲了自己的军队。这种想法大概当年的章邯、魏豹和陈馀都有过。
败在韩信手上的人,死得都不冤枉,就算是极其谨慎,也未必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章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更何况是像龙且这般如此傲慢?
战后余波及战役影响
龙且带过去渡河的军队在潍水西岸被曹参、灌婴的军队消灭,在潍水东岸的西楚军队大惊失色,整个部队便不战自溃,作鸟兽散。当时这支“水东军”的指挥官应该是项它,眼见龙且被杀、周兰被俘,项它没有打算继续在齐国与韩信死磕到底,而是带着残余的士兵直接逃跑。田广眼见西楚这二十万大军在不到半天的工夫内便完全崩溃,大惊失色。田广知道自己不是韩信的对手,不敢与他继续交战,遂率军放弃胶西郡,向南逃至城阳郡,企图从城阳逃至西楚国境内。
韩信怎会让田广活着逃出齐国?他立即派一支军队追击田广以及其他的残兵败将。一路上,楚国的士兵们纷纷被俘,田广也逃脱不了被汉军追上的命运。田广被俘后,送到韩信军中,被处死。
在追击田广的同时,韩信派曹参进攻还在即墨郡苟延残喘的田既。田横和龙且这种当世名将都无法抵挡住汉军扩张的步伐,田既又如何能够阻挡?果然,在曹参大军的进攻下,即墨郡被攻下,田既被杀。不久以后,韩信派曹参率领偏师转战各地,齐国七十余城,一—被曹参占领。至此,楚汉战争后期,第三强国齐国彻底灭亡。
潍水之战是楚汉战争后期极其关键的一场战役,由于该战主要由汉、楚、齐这三大强国参与,因此我们分别对这三个国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渭水之战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就是汉国。首先,潍水之战直接导致了齐地归于汉国管辖,韩信正式统一整个北方,“断项羽右臂”的既定战略目标已经彻底完成。现在项羽就是一个站立不稳的独臂战士(说他站立不稳是因为在后方屡受刘邦、彭越、刘贾的来回折腾),汉国已经形成了对西楚的压倒性的战略优势,西楚的灭亡开始进入倒计时状态。
对于西楚国来说,潍水之战对其打击无疑是致命的。首先,韩信在潍水之战,直接斩杀西楚大司马龙且,消灭西楚二十万军队。韩信这一仗,毫不夸张地说,消灭了西楚国大半的军队,短时间内西楚国已经无法恢复自身的军事实力。
大司马龙且的死给项羽带来的打击更是致命的,这不仅是少了一位会规劝项羽的“骨鲠之臣”,而且更是少了西楚国内唯一一位能够够独当一面的帅才。龙且死后,项羽只能一个人独面刘邦、韩信、彭越、英布,分身乏术。
然后,齐国灭亡,项羽的腹地已经彻底暴露在韩信的眼前。从齐国到彭城,不仅路程短、交通方便,而且沿途几乎无险可守。为了对付刘邦、英布,项羽必须把西楚的主力部队调到广武与之对峙,大后方根本没有多少兵力。韩信只要想破袭西楚国的大后方,那是分分钟的事,项羽根本就无力阻止韩信的军事行动。
当然,潍水之战对齐国也产生了极其剧烈的影响,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影响是可有可无的。在历下、临淄、赢下三战后,华无伤被俘,田横逃亡,齐国事实上就已经失去了任何独自抵抗汉国的实力,只能够依靠西楚国的援军来抵抗韩信。就算是韩信被赶走了,齐国从此以后也会丧失独立性,彻底沦为西楚的附庸国,正如龙且在战前所说的那样:“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在田横被灌婴击败后,齐国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潍水之战虽然是三国会战,但是决定的却是楚汉二国的命运,而不是齐国的命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5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