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淮阴侯韩信败亡视角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3 21: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196年,地点长安,韩信心急如焚地赶忙宫中,准备祝贺刘邦凯旋归来。刚一进门,事先埋伏好的刀斧手冲出来,摁住韩信,五花大绑地捆起来。吕雉、萧何笑了笑,韩信知道自己上当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缺乏魄力,做事犹豫不决,淮阴侯韩信败亡的一个视角。

韩信,江苏淮安人,汉初首席名将,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汉朝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可知其水平之高。暗渡陈仓,平定秦陇;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消灭20万赵军精锐;垓下之围,率60万大军攻打项羽,奠定了刘邦的胜局。

西汉建立后,刘邦论功行赏,对萧何、张良、韩信三人赞赏有加。萧何,善于理政,刘邦作战需要的钱粮、兵马、物资、兵器,都是萧何搞定。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策划大局。韩信,攻城掠地,百战百胜,汉军的一把利刃。

萧何、张良都是善终,韩信则被处死,着实有意思。韩信败亡的一个视角,他缺乏足够的魄力,做事犹豫不决,当断不断,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典型人物,值得深思。

单纯从作战角度看,韩信确实厉害,但他本身魄力不足。前203年,韩信不讲武德,田广已经答应归顺刘邦,齐军没有防备,韩信乘势发起突袭,“坑死”了还在齐国当说客的使者郦食其。此时,齐国局势一片混乱,韩信想稳住局面,便向刘邦申请当“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

刘邦非常恼火,训斥韩信派来的使者,好在萧何、张良示意,刘邦才改口,册封韩信为齐王。此时,韩信麾下兵马众多,谋士蒯通便建议他三足鼎立,不要再为刘邦效力,否则会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蒯通多次劝告,韩信犹豫了很久,但还是效忠刘邦。韩信给的理由是,刘邦待我不薄,经常赏赐美食给我吃,还给自己披上衣服,是一个好君王。蒯通很无奈,知道韩信会败亡,便装疯卖傻,提前找好生路。

蒯通的建议,韩信拒绝,后来项羽派武涉来劝说韩信让他三足鼎立,韩信依然拒绝,结果自讨苦吃。韩信心中,他还是想称王,却自我认为刘邦待他不薄,因而不忍背叛汉王,此种犹豫不决之性格,岂能成就大事呢?

刘邦对韩信真的很好吗?答案是否定,从彭城之战开始,刘邦就不信任韩信,但韩信却一点都不醒悟,还一厢情愿地给刘邦卖命,这是他的悲哀。要知道,刘邦三次突袭韩信,夺取兵符,让韩信措手不及。

彭城之战,项羽率3万骑兵突袭,刘邦的56万大军一败涂地,阵亡三十多万,其余大多溃散,刘邦坐着牛车逃跑。此战,刘邦的父亲、妻子吕雉、女儿鲁元公主、儿子刘盈都被俘虏。

打不赢项羽,兵也没有了,刘邦就是光杆司令一枚,难以让各路诸侯信服。为了快速恢复实力,刘邦假扮成使者,在天色蒙蒙亮时突然闯入韩信中军大营,夺取兵符。韩信还在呼噜睡大觉,刘邦得到兵符后,韩信才知道汉王来了,不由惊慌失措。

得到兵符,刘邦满血复活,但依然不是项羽的对手。荥阳之战、成皋之战,刘邦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好在项羽够“仁慈”,讲义气,答应刘邦投降,否则刘邦早就完了。项羽放松戒备,刘邦从城中突围,躲过一劫,但士兵损失殆尽。

没有兵,怎么办?很简单,刘邦还是突袭韩信兵营,夺取兵符,指挥韩信训练好的士兵,继续跟项羽打。两次被突袭,都是刘邦在兵败之时出现,可知刘邦对韩信非常忌惮,并不信任他,可惜韩信没察觉。

两次突袭,夺取兵符,蒯通看出了刘邦的为人,也清楚韩信在汉王心中的角色。韩信若想活下去,只能三足鼎立,否则迟早会被刘邦收拾。此时,韩信兵马雄厚,足以跟项羽、刘邦抗衡,成为左右楚汉局势的一大力量。

韩信不自立,刘邦自然不给他机会。前202年,刘邦撕毁“鸿沟协议”,出动30万大军追击项羽,又一次被击败。如此,刘邦只能承诺给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封王,一起对付项羽。垓下之围,项羽被诸侯群殴,又不愿意渡过江东,自刎而死。

收拾了项羽,刘邦率军回到定陶,举行登基典礼,继位称帝。众将得到赏赐,都喝得醉醺醺,庆祝这胜利的时刻。此时,刘邦第三次突袭韩信,又夺走了他的兵符;韩信的王位,从齐王变成楚王,又是一次打击。

三次被夺走兵符,韩信依然不警醒,对刘邦心存幻想。前200年,有人告发韩信,说他准备起兵反叛。刘邦非常恼火,想出兵讨伐韩信,陈平直言:皇上与韩信,谁更强?刘邦无奈,承认自己不如韩信,汉军打不赢楚军,征讨不会胜利。

武力讨伐不行,刘邦便采纳陈平的建议,以巡视为由,让韩信来营地朝见,然后一举活捉他。刘邦出巡,韩信知道大事不妙,皇上想要收拾自己。为此,韩信也做好准备,随时反击刘邦,保护自己的安全。

如果韩信有魄力,跟吴三桂一样,说干就干的话,汉朝的历史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惜,韩信缺乏魄力,做事犹豫不决。准备起兵时,韩信自认为没有错,便跑去云梦泽向刘邦说明情况,倾诉委屈。刘邦二话不说,直接擒拿韩信,还将他贬为淮阴侯。

没有魄力,做事犹豫不决,韩信败亡乃性格使然,他不具备王者风范。如果低调做人,老老实实在长安待着,韩信可以善终,但韩信太过高调,还把情绪发泄出来,只能说是自寻死路了。

韩信不屑于跟绛侯周渤、舞阳侯樊哙、颍阳侯灌婴等人为伍,自认为高人一等。韩信还嘲讽刘邦带兵水平,说他只能带十万兵马,多了就玩不转,这点不如自己。已经是“阶下囚”,还嘲讽刘邦,也不知道韩信是如何想的。

越想越憋屈,韩信干脆联手陈豨,来次里应外合,收拾刘邦,夺取江山。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吕雉得到消息后,联手萧何,骗韩信入宫,一举将其活捉,丢进麻袋里用竹签刺死。

三次被刘邦突袭大营,夺走兵符,韩信没有发觉。吕雉、萧何“假传圣旨”,说刘邦已经凯旋归来,让群臣前来祝贺。使者告知消息,韩信把握不住,犹豫一番后,还是进宫,被吕雉收拾了。

韩信虽说带兵打仗厉害,但魄力不足,做事犹豫不决,这是他败亡的重要原因。可以说,韩信适合在皇帝指挥下领兵打仗,却并非王者风范,这点他不如项羽、刘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的两位韩信:一位是英雄,一位是叛徒
两个同名同姓同时代的韩信,如何区分?司马迁在《史记》称一个为韩王(韩)信,因其是战国时韩襄王的孙子,并且汉二年(公元前205年)被汉高祖封为韩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徙封代王
2023-10-09 15:13:00
韩信为什么要从淮阴屠夫的胯下钻过去?
在我们的印象中,韩信是最能忍的。当年,淮阴的一个泼皮流氓逼韩信和他打架,说,要么杀了我,要么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把对方看了几眼,啥话也没说,真的低下头,从对方胯下钻过去了。从别
2023-08-14 06:42:00
历史上的三不杀与五不死是真的吗?
...仅仅用了7年就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第三个天才就是韩信,凭借横空出世的军事才能,协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最终却死于刘邦皇后吕雉之手,韩信死的时候年仅32岁。关于韩信的传说一直有
2023-08-25 06:02:00
韩信在垓下之战击败项羽,为何这一战影响力不大
一、垓下之战并非韩信指挥。《史记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史记淮阴侯
2024-07-15 18:49:00
刘邦称帝后,有哪些人起兵反叛
...韩广不服,臧荼就率军灭了韩广,成为名副其实的燕王。韩信攻灭齐国后,听取李左车的建议,派出使者到燕国,燕王臧荼直接投降刘邦。楚汉战争时期,没有臧荼参战的记录,刘邦击败天下称帝后
2024-07-16 16:07:00
垓下之战总指挥是刘邦还是韩信
先说第一个答案:垓下之战的总指挥是刘邦,韩信是前锋。《史记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
2024-07-16 16:43:00
为何说垓下之战项羽失败是必然的
...四野,十面埋伏。”垓下之战以汉军胜利楚军失败告终,韩信也因此有了跟王翦白起比肩的资格,但是我们细看相关史料,再算一笔细账,就会发现十个淮阴侯韩信,也未必能打赢一个楚霸王项羽,
2023-06-27 21:40:00
哪二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杀韩信这样的功臣,吕后一定是要和刘邦商量的,只不过刘邦不愿意背杀功臣的恶名。所以,这事儿最后就只能落到了吕后身上,她成了那把背锅的刀。若是没有韩信,刘邦可能就
2024-07-16 15:32:00
刘邦为何放心让韩信独自指挥作战
刘邦从来也没有把军队全部交给韩信,尽管刘邦重用韩信,但从未真正信任他,而且刘邦有制衡韩信的一套手段。《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刘邦对韩信的重用始于萧何的推
2024-07-15 19: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