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废除科举对清王朝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5 21: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1904年7月4日,清政府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次年,清政府宣布,所有乡会试,包括各省岁科考试一律停止。

废除科举对清王朝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

自隋炀帝始正式确立的科举制度,在延续了1300年后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未及七载,是延续更久的君主制,和清王朝一同步入末日黄昏。

那么废除科举对清王朝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是否因废科举而动摇了大清国的国本,将它推向了覆灭的边缘呢?

在传统的观点里,一般认为清政府废科举产生的社会震荡很大,直接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

科举取士之路被阻,割裂了朝廷和天下千千万万读书人的天然纽带,断了他们的营生,灭了他们的梦想,从而失去了士绅阶层的支持,将他们推往了朝廷的对立面。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要解释这个问题,得从科举制度本身说起。

科举自汉起萌芽,隋唐而定,成熟于两宋,衰败于明清。相较于此前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它确实更为公平,寒门子弟也因此拥有更多晋升机会,也更利于阶层的流动。

因而读书人都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旦取得功名,哪怕是最低微的秀才,便享有免除劳役等一系列的t权,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朝廷则希望揽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吸纳更多的人才为我所用,士子们也寄希望于得到朝廷的庇佑,分得一杯羹。

按理说这样的组合是互利互惠的,保护朝廷也就是保护自己,每当王朝更迭时,这些读书做官的应该拼了命维护旧王朝才是,情况是这样吗?

很显然不是,纵观中国历史,为王朝殉国的读书人不是没有,但和众多选择效忠新王朝的相较,这个比例太小了。

能让读书人激起反抗的,除了王朝更迭同时伴随外族入侵之外,还有就是毁灭道统的大逆行为。

最典型的当属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几乎得罪了所有读书人,灭儒教,毁孔子,曾国藩所谓“五千年礼仪人伦毁于一旦”。

而清廷废科举时没有废了孔子,新式教育兴起,但旧教育并未完全废除,最重要的是,大批读书人也没有因而断了营生,私塾先生仍然有需求,我的曾祖就是一名私塾先生,在民国了仍然是。

与之相对的,读书人可选择的职业实际上还增多了,许多因废除科举而失去做官机会的读书人,在新式教育的兴起,以及晚清媒体报纸的开放后,被重新吸纳进社会,并不缺乏生存的机会。

我个人认为废科举实际上引发的社会波动很小,只有极其少数经济落后的封闭地区,才出现过秀才抗议的现象。

话说回来,真正让清政府失去统治根基,令士绅阶层倒戈相向的,还是清廷在“新政”与“立宪”问题上的一次次拖延,最终大失民心,失去了和平转型的最后机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00: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文化值不值得流传青史
...展文化,给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读书人,让文化创造成为主流。读书人从上层发展到下层,努力形成一个全民参与的读书时代,让宋朝文化的发展更加繁荣,更新速度加快,
2024-06-12 17:23:00
英国发现洪秀全的书法真迹,揭秘他每次科举失败的原因
...治者根本想不到,洪秀全曾经只是一个想为清政府效命的读书人,奈何一连的科举失败让他走向了另外一条路。至于说洪秀全科举为何总是失败,其实倒不能全怪清政府昏庸,他自身也有很大的原因
2024-05-23 10:19:00
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秦、隋和后周的贡献与遗产
...了中央权力。 普通人开始体会到了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读书人也有了自身的追求,他们挤破了头,希望“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这一观念也延续至今。科举制的出现,让人才在社会上流动起
2023-09-17 15:22:00
古代秀才地位究竟是什么样的
...坦大道。在古代封建社会,哪怕社会黑暗腐朽,但是很多读书人仍然能够在社会很好地生存下去,不少人可能会对古代读书人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解。“书呆子”、“穷秀才”这些词语让他们认为,
2023-06-06 15:10:00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变命运。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和现在最为公平的高考,都是读书人人生道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今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最终走出了困住数代人的山村,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2023-02-04 19:44:00
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两项与文才有关,其他则有关个人品德与体格。▲唐代读书人剧照 唐朝则只有六个常设科目,就本质而言都属于“文才秀美”和“学业优敏”两科的范畴,至于隋朝科举中有关孝悌有闻、德行
2023-05-15 19:42:00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023-01-14 09:37:00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也只是提出了“兴学校”,却没
2023-11-22 07:49:00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行之后,很多人对科举制度恶言相加,认为它消耗了无数读书人的心血和时光。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让一个备受众矢之的制度屹立千年并不容易。科举制度固然存在缺陷,但其中也蕴含着一些特质值
2024-05-20 10: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