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
□ 杨纯柱
平坡石拱桥位于滇缅公路(昆畹线)K3200+481处,横跨此段江流狭窄湍急的漾濞江,为滇缅公路(320国道)老线转昆畹新线的起点。1973年由云南省公路工程总队建成,系单孔石拱桥,长95.2米,桥面净宽7米,高25.5米,净跨50米。
1980年4月4日,云南省公路工程二处于1966年开工改建的昆畹公路漾濞平坡至永平梅花铺段(320国道昆明至畹町段),工程历经14年修筑竣工。改建路段全长75.94公里,两条联结线路长2.46公里,共计78.42公里。改线后此段线路缩短里程17.71公里。昆畹公路改线后,承担起320国道所有车辆通行任务的平坡石拱桥,超负荷运行10年,至1982年时,桥梁垂直于桥台的部位出现裂隙,并呈逐渐扩大之势。1990年大理公路总段对石拱桥进行加固,2009年国家在紧靠该桥下侧建成一座新桥,位置为320线K3200+410,桥梁编号1450,简支梁T型单柱墩重力式桥台,沥青混凝土桥面。新建的平坡公路桥长98米,桥面总宽9.6米,车行道宽7.5米,跨径4×20米,桥下净高12.1米。设计荷载公路—11级,通行载重挂100。
考察平坡石拱桥的历史,有必要追溯一下平坡石拱桥的前世,也就是第一次实行漾濞江下游两岸“天堑变通途”的平坡藤桥。漾濞江下游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浪涛滚滚的江水在九曲回肠的峻峭高岩峡谷间奔腾咆哮。然而在西洱河汇入漾濞江以下至鸡街百余里的漾濞江段,历史上虽然有几条通往巍山、永平的古驿道蜿蜒其间,却长期没有桥梁相通。过往客商和江两岸村民的来往主要靠竹筏作为渡江工具。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平坡以下到瓦厂的漾濞江上,曾先后建有3座藤桥,即以长藤为材料编架而成的“甩甩桥”,平坡藤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
平坡藤桥坐落于西洱河与漾濞江交汇处,东距平坡街200米,是历史上南部地区通往下关、漾濞的必经之桥。此桥的具体位置即在今天平坡石拱桥所在的位置,建设年代不详。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有人在平坡石坪村发现一块《藤桥常住碑》。其碑文曰:“若平坡街场,东接龙关孔道,西通石地坪一带山寨,居民行客,往来必由之路。而漾濞大江径流其中,水流湍急,地势险阻,舟楫不能行,桥梁不能架,昔人结藤为桥,每岁一换。”又称:“以善信杨丞天、卢士昌、苏永芳……募化众姓,买置常住田二顷,以田所收之租为修桥工食之费。”由此观之,历史上当地有识之士为维护藤桥的正常运行,还募捐购置了田地二顷,以田租作为藤桥维修费用。可惜由于在石碑断裂的下角,记载立碑年代的碑文缺失,因而无法知晓立碑年代。不过历史上的平坡藤桥虽然方便了漾濞江两岸群众的往来,却也多次发生桥断人亡的人间悲剧。最惨烈的就是那场发生在100多年前的平坡藤桥“桥难事件”。据《大理白族自治州交通志》记载,民国11年(1922)7月,时值一个平坡街天,行人争先过桥,有40多人鱼贯上桥,且有部分人背负重物,由于超重,桥被压断,有十八九人落江丧生,重伤多人,造成漾濞历史上最大的桥难事件。
平坡新公路大桥建成后,历经了半个世纪风雨,见证了滇西交通翻天覆地变化的平坡石拱桥,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仍然顽强地屹立于漾濞江上。尽管15年以来,除偶有人马通行外,平坡石拱桥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但作为滇西交通枢纽上的一道颇有故事的重要桥梁,不仅可以供当地人缅怀悠悠往事,而且也可以作为320国道上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供过往游客观赏凭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