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土特产”带来好日子,农民增收致富有奔头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2-26 12:48: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杜曦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而产业振兴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已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思考如何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他强调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特产富农,是一条农民因地制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6%。茂名的荔枝、延安的苹果、兰州的百合、大连的樱桃、东宁的木耳,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一个个“土特产”变身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蕴含着浓浓乡情,也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

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拓宽农民致富新途径。注重全产业链发力,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致胜之道。各地聚力特色农业,深挖乡村资源优势,把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目前,特色产业得到强劲发展,逐渐形成县区有主导产业、乡镇有主导产品、村组有专业合作社、农户有致富项目的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

做好“土特产”文章,“新农人”变身“兴农人”。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新农人”的积极参与。吉林省汪清县满河村,在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光等“新农人”的带领下,开展木耳深加工和电商销售,让昔日耕地少、发展缓慢的移民村庄重获生机。村民韩铁龙曾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现在有了自己的木耳基地,在家门口一年就能赚十几万元。在新时代乡村广袤的田野上,像满河村这样的动人故事正日日书写。“新农人”正引领乡村巨变,“乡村CEO”善管理、懂经营,推动产业发展。到2025年,全国将培育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500万人。传统农村在知识和科技赋能下正迎来新格局,“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成为改变家乡面貌的主力军。

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有奔头,乡村振兴有活力。在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各地依托特色资源,以“土特产”为笔,正在描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丰盈“钱袋子”富足好日子
...宿、“原味番茄”“草莓+”……培育发展“土特产”为农民增收装上了强有力的引擎。“单引擎是不够的,我们又加装了拓宽就业渠道这个引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还
2024-01-20 04:59:00
...共服务一体化;……端稳粮食饭碗,振兴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坚定而自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
2024-12-31 09:51:00
实心做好“泾阳味”
...好土特产文章,用情打造富民“大产业”,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撑,全力擘画乡村振兴强村富民新图景。“空心”特产实心做走进泾阳县三渠镇同官张村瑞書牌空心手工挂面厂,一条
2024-01-27 10:04:00
...产业”,小番茄变成大“柿”业,黑科技“甘泉水”浇灌土特产“致富花”……一个个“土特产”变身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让农民挑稳“金扁担”,敲开“幸福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
2024-10-22 16:26:00
重庆綦江区:集体经济“有搞头” 村民增收“有奔头”
...续盘活各村的闲置资源,立足好各村的特色产业,以实现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关键,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户富、集体强、乡村美,奏响郭扶全域振兴曲!文/通讯员 廖静 李解
2024-07-20 16:35:00
...标准修改,充分释放化橘红全产业链发展潜力,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真正成为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顶梁柱”。
2023-03-07 06:54:00
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好大湾区“菜篮子”
...柿、西洋菜、生菜等农产品送至大湾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值得注意的是,天堂镇利用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到来的契机,线上线下双线共同发力,拓宽水果销售渠道。通过链接佛山农企
2023-02-16 06:47:00
“科技种田”让农民更有赚头和奔头
...职的人大代表,就是要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记者手记】从一台玉米收割机到245台农机,永清县喜庆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越做越大。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刘铁钧,在农业
2023-02-16 04:15:00
...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致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乡村特色产业依托乡村特有的资源禀赋,
2024-01-19 12:0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乐迷,预计带动旅游收入1.68亿元余韵悠长,“小票根”延长消费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胡英华 通讯员金飞陈岑国庆中秋黄金周前两天
2025-10-05 07:07:00
特色活动聚人气,“苏超”观赛引人流,假期前4天——南京百家商贸企业实现营业额19.6亿元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通讯员宁商轩)10月4日
2025-10-05 07:07:00
江苏南京:“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
看球赛、逛市集、品文化,“三进城”文明实践热潮涌——“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十月四日,“苏超”四分之一决赛上演
2025-10-05 07:07:00
全国糖酒会开幕在即,江苏园博园内烟花大会点亮夜空相迎南京“秋糖”夜,火树银花开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10月1日—2日,作为全国糖酒会“秋糖季”重要活动之一的烟花大会在江苏园博园举行
2025-10-05 07:0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通讯员苗竹欣陶燕10月4日早上7时,滁州市来安县碧桂园城市花园小区的公交站台上,李阿姨拎着刚蒸好的玉米
2025-10-05 07:07:00
国庆中秋假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每天演绎60余场节目“穿越”明朝“赚银票”,让游客“赚”足快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国庆中秋假期首日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10月4日的南京奥体中心,战火重燃——“苏超”淘汰赛首战,南京队迎战连云港队,争夺四强席位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邓露洁钟山风景区作为南京的“地标”景区之一,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10月1日起
2025-10-05 07:08:00
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
中国休闲体育嘉年华吸引近5000名选手齐聚江北新区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假期里,2025年全国腰旗橄榄球公开赛在南京乐创汇体育场举行
2025-10-05 07:08:00
国庆中秋假期,“文博游”依旧火爆。我市多个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以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先后发布了“限流提示”
2025-10-05 07:29:00
国庆中秋假期,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义井街道精心策划的“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在当代城MOMA小区成功举办
2025-10-05 07:30:00
国庆期间,大众旅游需求迎来集中释放。这些年来,太原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不断夯实硬件基础,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2025-10-05 07:30:00
近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省公安厅机关举行
2025-10-05 07:30:00
唐山以基层善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困难有帮扶 矛盾有调解 有事找组织河北日报讯(记者师源 见习记者安洋)“蒸饺皮薄馅儿大
2025-10-05 07:44:00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塞罕坝点“碳”成金续写绿色奇迹
塞罕坝点“碳”成金续写绿色奇迹——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一)近日航拍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摄10月的塞罕坝
2025-10-05 0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