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天热“糖友”想喝粥 教你六个小窍门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29 14: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

夏天,闷热的天气扑面而来。不少“糖友”想喝碗粥,却只能“望粥兴叹”。温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教“糖友”,掌握好以下诀窍,不仅能一饱口福,还不用担心血糖飙升。 诀窍一 让杂豆粥“唱主角”,营养又控糖 煮粥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粗杂粮、薯类煮杂粮粥,既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又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一举两得。像绿豆能清热除湿;赤小豆能养血养心;大红豆能健脾养血;薏仁能健脾利湿;黑豆能养脾益肾。 诀窍二 烹饪得当,不能煮得太烂 煮粥熬制时间越久,食材中的淀粉糊化程度越高,越容易使血糖升高。所以,煮粥前杂豆类可提前先泡一泡,急火煮,少加水,一断生就熄火,不烫嘴就开吃。 诀窍三 荤素搭配,营养又美味 喝粥时,配一些固体食物,如主食、青菜、鱼肉等,做到干稀搭配、荤素搭配。因为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可以降低粥的血糖指数,且肉类中富含的蛋白质也可以延缓食物中糖分的吸收。 诀窍四 注意进餐顺序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推荐“蔬菜-肉-主食”的进餐顺序,同样也适用于喝粥。先吃蔬菜,再吃肉类食物,最后喝粥,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延缓血糖上升。 诀窍五 拉长喝粥时间,细细品味 喝粥最怕血糖升高太快,因为粥类很好吸收,所以一定要放慢喝粥的速度,一般来说应在10分钟以上。可以先放凉再加热喝,粥里含有淀粉,煮熟之后放凉了(室温即可),就会形成抗性淀粉。虽然加热后抗性淀粉不会明显减少,但这样不会导致血糖的突然猛升。 诀窍六 粥好喝,要控制量 杂豆粥虽好,但是糖友也不能喝太多,要把其计算在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中,以免热量超标。 提醒,如果近期你的血糖控制不佳,暂且先别喝粥,等相对稳定了再喝粥比较不容易出状况。 陈丹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9 17: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粗粮能“降血糖”是真的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汪丹现在,无论是血糖异常人群还是健康人群都很重视饮食管理,尤其是在主食选择方面,会注意粗细搭配。在门诊中我们发现,虽然有很多人选择了粗粮,但血糖却因此有
2023-12-27 15:29:00
蒸米饭时只需一个改变 就能帮你平稳血脂血糖
...有一部分人却不敢吃米饭,毕竟米饭是高GI食物,容易升血糖。于是,为了迎合这部分人的饮食喜好,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控糖相关的产品,比如控糖大米。它到底咋样?有必要买吗?生活中哪些做
2024-02-06 02:01:00
米饭搭配这些食物,有助控制血糖
...要的地位。可是,一部分人因为米饭是高GI食物,容易升血糖。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控糖相关的产品,比如控糖大米。有必要买吗?生活中哪些做饭行为能帮我们控糖呢?市面上的控糖大米有
2023-08-25 09:47:00
粗粮虽好,但你却把“粗粮”吃成了“细粮”!这 6 种吃法千万别学……
...实,吃粗粮对身体益处多多,比如可以更好地控制体重和血糖、调整食欲、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癌症风险等。但是,很多人其实吃错了粗粮,把“粗粮”吃成了“细粮”。那么,到底怎么吃粗粮才
2023-07-06 10:23:00
...报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控血糖?7个误区要牢记!控血糖是无数人心头的烦恼。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旨在将
2023-02-26 00:06:00
米饭也能抗糖?只需要蒸的时候做一个改变
...食的选择和摄入方式,更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状态和血糖水平。米饭,作为东方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日都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它的便利和多样性使得一顿饭可以没有肉,但
2024-05-25 10:01:00
...文转自:中国食品报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 谷传玲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身体每天需要它提供能量,为各组织、脏器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保持血糖稳定对健康特别重要。血糖居高不下,说
2023-04-20 09:04:00
别拿豆类不当干粮!减肥少吃主食,用它来代替,理由都在这里
...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和钾、镁等矿物质营养,对于餐后血糖的升糖情况,也比精米细面好很多。另外,豆类还有大量的谷物蛋白中所缺乏的赖氨酸,和谷物食物一起搭配食用,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
2024-05-30 17:43:00
吃面食会导致血糖升高吗?吃面食有什么好处?
...高,但是只要控制好量,学会合理搭配,掌握一些饮食小窍门,糖尿病患者照样可以享受面食。吃面食致血糖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以面条为例,一是吃面条容易超量,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二是有的
2023-06-07 20:2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