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你敢吃味精吗?
味精
相信在座的各位朋友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敢吃或者不吃味精。
至于其中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害怕味精对身体有害。
毕竟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
“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又致癌。”
谈癌色变的当下,凡是听到跟癌沾边的东西,很多人都畏之如虎。
这也就使得大家对味精这种厨房调料,产生了莫名的抗拒。
味精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味精到底是什么?
要想弄清楚味精到底有没有“毒”,我们就必须要弄清楚,味精到底是什么。
从化学的角度来讲,构成味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叫做谷氨酸钠,这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略有甜味或咸味的特殊有机化合物。
谷氨酸钠
我们平时炒菜放味精,能让菜品更具鲜味的主要原因,就是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
而科学研究表明,谷氨酸钠对人体健康来说,一般是无害的,因此可以当作调味料来适当食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烹调食物的过程中,将味精过度加热,则会让其中的谷氨酸钠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味精是怎么来的?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不放心,那当你了解到味精是怎么做出来的,大川肯定你能把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
很多人看到味精的第一眼,都认为味精是“工业产品”,是用各种化学原料合成出来的,这才害怕味精对身体不好。
但事实上,我们吃的味精并不是这样来的。
我们吃的味精,都是用大米、小麦之类的农作物加工而成。
味精是用农作物加工而成
加工的原理非常简单。
主要是从农作物里提取出葡萄糖后,经由菌种发酵,让葡萄糖变成谷氨酸,然后再通过让其与纯碱发生中和反应,就能生成谷氨酸钠,在对这些谷氨酸钠进行浓缩后,也就加工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味精。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虽然这其中存在化学反应,但这都是最基础的一些简单反应,反应产物没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因此,味精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工业产品”。
味精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发明出味精的,是一个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人。
池田菊苗
他先是意外从海带汤里提取出了谷氨酸的结晶,他认为,谷氨酸应该就是让海带汤充满鲜味的根源。
于是便将提取出的谷氨酸结晶加水稀释,发现就算被稀释3000倍,其所带来的鲜味仍然可以辨别出来。
从那之后,池田菊苗就开始了对谷氨酸的深度研究,设法从其他地方将其用更简单的方法提取出来。
最终,他成功从小麦中提取出了谷氨酸钠,其溶于水后会形成谷氨酸离子和钠离子,水里的鲜味跟谷氨酸的一样。
他成功了。
此后,他申请技术专利,并创立了味之素公司,专门生产谷氨酸钠这种调味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味精。
味之素
为了能够生产味精,甚至不惜用40吨小麦当原料,才能生产出1吨味精。
在当时,普通人就算想吃味精都买不起,只有达官显贵,或者富人才能享用得起这种美味的调味料……
写在最后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如今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其中的原料,基本上都离不开味精,最典型的就是鸡精。
一些人认为味精是“害人精”,索性炒菜就用鸡精代替。
但殊不知,鸡精的配料表里,第一个配料就是味精或谷氨酸钠,然后才是各种其它的添加剂。
某品牌鸡精的配料表
当然,市面上的很多零食,配料表里同样也都能看到味精或者谷氨酸钠的影子。
辣条配料表
薯片配料表
方便面配料表
大川说这些是想让大家明白,味精这么多年其实一直都被冤枉了,大川只是想给味精正名,仅此而已……
那么,看到最后,你还不敢吃味精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