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王立平给刚出生的牛犊喂食饲料。
养殖场里的西门塔尔牛。
全媒体记者 曾 月
10月9日,在利川市汪营镇貊丘村十一组,一辆装满饲料的货车正在村民王立平家门口卸货。这是他刚从荆门订购的1000公斤干草。
“今天卸货后,明天还要去城里拖1000公斤玉米饲料。”王立平边卸货边说,除了收购周边村民的秸秆、麦糠,每月还要从外地订购2000公斤饲料。
王立平今年52岁,高中毕业后留在利川市跟着亲戚学装修,积累了一些经验后,搞起了装修生意。2020年初,因父亲年迈无人照料,他决定返乡,在照顾父亲的同时再次创业。
回村里没多久,王立平便开始犯愁,看着自家的几亩地,想要干点什么,又没有头绪。
貊丘村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产业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虽然地势平,但耕地不成片,很难发展全机械化种植,经济效益有限。”经过多方考量,王立平将目光放在了畜禽养殖上。
通过互联网平台,他了解到一种杂交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这种牛体格大、生长快、肉质好,正适合自己发展畜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他前往山东、贵州等地学习养殖技术。
“考察初期,最先了解的不是养殖技术,而是养殖场的搭建。发展现代化养殖业,首先要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温度、通风、光照、饲料、清粪等环节都要按照生态可循环模式打造。”王立平说,“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搭建生态养殖场,是保障牛健康生长的基础。”
同年4月,他着手建立生态养殖场。将自家田地平整后,在四周搭建水渠以保障饮水、排水,再铺上一层土质松软、透水性强的沙壤土。沙壤土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不易硬结,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便于牛舍和养殖场的清洁。
“沙壤土搭建的生态养殖场只需一年大清扫一次,既环保又降低养殖场的运营成本。”王立平表示。
两个月后,生态养殖场改造完成,王立平引进的两头西门塔尔小牛犊住进了牛舍。
“村里有村民散养山地黄牛,刚把西门塔尔牛引回来时,不少人都不看好,家人也不太支持。”王立平说,“但村里的干部得知我的想法后,不仅鼓励我成立合作社,还让我坚持搞好生态养殖。”
2020年9月,王立平带头成立了利川市仁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从装修学徒到自己经营装修公司,再到学习养牛技术、搭建牛棚,发展畜牧产业,王立平坚信,只要付出,定能有收获。
短短半年时间,在王立平的精心呵护下,两头西门塔尔牛由刚买来时的100公斤长至如今的350公斤,他的牛棚里逐渐热闹起来。
“西门塔尔牛的饲料主要以干草、玉米为主,秸秆、麦糠为辅。这样喂养,牛的长势快、疾病少、肉质好……”谈起西门塔尔牛的养殖经验,王立平俨然一位养牛老手,“小牛犊仅需1年即可超过400公斤,第二年可长到600余公斤。除了销售牛肉,一头小牛犊的价格也在40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山地黄牛。”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仁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年母牛10头、公牛4头、小牛犊2头,已成为貊丘村最大的养殖合作社。王立平引进的西门塔尔牛,肉质好、口碑佳,每到年底都有大量顾客询问、下单。
从对养牛的一知半解,到如今的侃侃而谈,王立平用3年的时间了解养牛、学习养牛,如今,村民们都笑称他为“牛司令”。
“我计划在两年内,将养殖场发展到存栏50头牛,年销售额超60万元。”王立平信心十足地说,“生态养殖模式,运营成本低,适合推广,希望能带动更多养殖户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