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睡眠都去哪儿了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3-16 02: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睡眠都去哪儿了

睡眠都去哪儿了

绘图 陈 静

台传媒记者元 萌

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64.75%的居民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不同人群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晚上不睡,白天崩溃,成了无数当代人的真实写照。良好的睡眠都去哪儿了?如何才能找回我们失去的睡眠?世界睡眠日之际,让我们聊聊关于睡眠那些事。

辗转

凌晨三四点的台州,已经陷入沉睡之中。37岁的敏文(化名),却还在和黑暗对视,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外界的声音和内心的动静仿佛在深夜中被无限放大。这样的情况,从她十几年前参加工作时就出现了。

敏文是温岭一家医院的护士,经常昼夜颠倒,再加上生活中的压力,让她产生了失眠的困扰。“失眠就是躺在床上一直捱到日出。”她告诉记者,“明明感觉身体疲惫,也没有干别的事情,可还是清醒得睡不着。”

睡不着觉的时候,她会起身在房间里走一圈,然后尝试再次入睡。她形容失眠时的感觉,“双脚踩在地板上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四肢软弱无力,但意识却格外清醒。躺回床上也是一样,身体沉重但头脑还很兴奋。

几年前有了小孩之后,她的失眠状况愈发加剧了。有段时间,她甚至总在半夜幻听到孩子的哭闹声,迷迷糊糊起来发现孩子正在一旁安稳地睡着,自己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没有办法,她只好将孩子托给家人带了一段时间,晚上才能勉强睡4个小时左右,“这已经是比较好的情况了”。

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的敏文发现,自己只要每晚能保证4小时以上的睡眠,第二天的状态就还不错,反之就会出现眩晕、有气无力等情况。最大的问题是,有时候白天工作忙起来,她就会感到无来由的焦虑与烦躁,很难控制。她坦言:“我午休时基本上也不睡觉,一个是不怎么犯困,再一个是怕白天睡过晚上就再也睡不着了。”

只有经历过无数辗转难眠的夜晚,才会知道失眠者的痛苦。十几年的失眠困扰,让敏文对睡眠障碍这件事有了更深的认知,“二十几岁的时候还能熬,随着年龄变大,感觉自己越来越折腾不起了”。

对于26岁的张雨(化名)来说,夜晚的时间总觉得不够用,“主动熬夜”成了她多年来的习惯。但她没有想到,之前熬过的夜,竟成了如今睡眠障碍的“导火索”。

“白天的时间努力工作,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晚上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显得更加宝贵。”张雨表示,“舍不得入睡”已经成了她生活的常态,“有时候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

张雨告诉记者,比起身边的同龄人,她的精力相对更旺盛,似乎天生不需要这么多的睡眠时间。“我基本每天凌晨一两点睡觉,早上7点多就会醒来。但有时过了该睡觉的时间,就再也睡不着了,会一直睁眼到天亮。”

“我感觉熬夜是有限度的,可以受自己控制,但失眠不受自己控制。你越是想入睡,就越是睡不着。”她回忆起自己的失眠经历,打了一个比方,说失眠时脑子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你越是较劲,头脑就越清醒。大多数时候,她都抱着一种“佛系”的态度,不去在意是不是能睡着。

晚上睡不着都在干些什么?大多数年轻人都一样,哪怕是睡觉时间,手机还是不离手。晚上的短视频、购物网站等,好像有一种魔力,能舒缓白天的工作压力,让人刷得停不下来,越看越有精神。

但有次晚上睡不着时,张雨出现了心悸的症状。她去医院检查之后,发现心脏并无大碍,后来又去神经内科做了脑部检查,诊断为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导致睡眠障碍。平时不爱锻炼再加上作息不规律,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身体出现的问题,为张雨敲响了警钟。她意识到,不能仗着年轻、精力旺盛就不把良好的作息习惯当回事。

医生告诉她,要想克服睡眠障碍需要做到“上下不动静”的法则:上,就是按时上床,不要超过晚上11点;下,就是起床时间最好在早上7点左右;不,是指有失眠症状的话,不要白天补觉,不要在晚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动,是通过坚持运动来增强体质;静,是睡前可以听轻音乐、冥想等来静心。

尝试

为了能够拯救“出走”的睡眠,不少失眠者开始尝试市面上的“助眠神器”和流行的助眠方式。

自从看了医生之后,张雨在遵医嘱药物治疗的同时,还买了一些入眠好物,在营造睡眠氛围感上下足了功夫,像助眠喷雾、香薰灯、蒸汽眼罩、助眠枕等。

前不久,张雨的父母还建议她通过睡前泡脚来缓解压力。每晚10点,她都会坚持边泡脚边看一些解压视频,半小时之后准时放下手机,坚持不把手机带到床上玩。白天她也会抽出时间锻炼一小时左右,让身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一开始,躺在床上没有玩手机,张雨容易胡思乱想。为了防止自己陷入乱想的焦虑中,她索性在脑子里编写故事情节,神奇的是,随着情节推进,她有时会不自觉地入睡。

敏文在治疗睡眠障碍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她告诉记者,配合药物治疗只是第一步,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能长期服用。治疗睡眠障碍更重要的,还是治愈内心。

产后那段时间,也是敏文失眠最严重的日子。白天上班,晚上带娃,导致她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她尝试每天坚持到户外散步、慢跑,后来每周去上瑜伽课,通过瑜伽的呼吸练习,慢慢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将注意力从外界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如今,带娃和工作上的压力都缓解不少,困扰敏文已久的失眠问题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了。“睡不着时还是会‘数羊’,听点白噪音什么的,但内心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

和解

和失眠斗争久了,往往最后都会达成和解。

90后的李浩(化名),曾经是个无忧无虑、倒头就睡的人。他有记录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的习惯,每天晚上12点入睡,早晨8点起床。有时候偶尔睡不着,第二天他也会很快恢复正常。

但他发现自己有点嗜睡,只要第二天早上没有事情,又不定闹钟,他就会一直睡到中午,醒来之后也总觉得没有睡醒。后来他才知道,嗜睡也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

在他的记忆中,失眠是从备考开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和不规律的作息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不那么容易入睡了,“以前可能几分钟就能睡着,现在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有时候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他曾经咨询过医生,像他这种由于压力增大或环境变动导致的失眠,其实比较常见。医生告诉他,失眠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担心自己睡不着的焦虑情绪,学会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

之后,李浩就没有再用睡眠手环来记录睡眠了,“将睡眠量化成一个个数据,反而会加重焦虑”。

和失眠斗争了十几年的敏文,同样认识到,为了睡眠问题而焦虑其实是一种徒劳。她表示,自己这些年用了多种方式去干预睡眠,但现在发现失眠的源头还是自己的过度焦虑,“因为太想睡个好觉了,那些失眠的后果就会被无限放大”。

敏文与失眠的和解,始于她不再过度焦虑失眠这件事情。睡个好觉只是好好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坚持运动、睡前冥想、保持好心情等方式,她也逐渐在克服睡眠带来的焦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6 05: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别EMO了!睡眠不是努力就能成功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于2003年引入中国,旨在引起全体民众对健康睡眠重要性的关注。今年,中国年度主题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 不过,睡
2024-03-22 06:57:00
超五成老人“睡不好” 疾病、习惯、心态都是诱因
...家表示,长期“睡不好”,除了与记忆障碍、运动障碍、睡眠障碍等息息相关外,严重时还会导致抑郁、焦虑。不仅如此,它还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超五成65岁以上
2023-07-05 00:25:00
...状,常常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两个小时后才能睡着,而且睡眠浅、容易惊醒,每天睡眠时间不到5小时,睡眠质量不高。张先生在家自行间断睡前服用助眠药后,白天能坚持工作,但精力差,整天无
2023-06-19 16:58:00
我国有三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一招教你缓解
...了更丰富的消遣方式。然而睡前玩手机,常常会令你陷入睡眠障碍的死循环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8
2023-11-01 14:11:00
你正经历的,可能是“假失眠症”
...生科副主任医师,作为失眠门诊医生,他接触过无数深受睡眠问题困扰的患者。郑学宝最直观的感受是,这几年,走进失眠门诊的患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感染新冠后,每天就诊人数增加了30%
2023-03-16 02:29:0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支招:如何应对睡眠障碍?
...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对一些人来说,有个好睡眠却是件奢侈的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
2024-03-19 16:28:00
警惕!你的失眠可能与玩手机有关
...玲 通讯员 张莹莹 报道人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工作压力增大或一些其他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很多市
2024-01-08 17:25:00
长期凌晨3、4点钟就醒?告诉你不能忽视的几个问题
...先,要排除可以调整的情况,如白天睡得多了,按照我国睡眠专家的建议,每天成年人健康的睡眠时间为7~9个小时。对于出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白天睡觉时间较长,或者是你有早睡早起的习惯,
2023-06-03 23:22:00
南岸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金睿:打破睡眠误区,拥抱优质睡眠
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约3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10%以上达到慢性失眠标准,在中国超3亿成年人受失眠困扰,80%以上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增强免
2025-03-21 15:2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方便面的成份及热量
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面粉、棕榈油、调味酱和脱水蔬菜叶等,方便面因其美味、方便,从一诞生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但方便面是没有什么营养的 面食都是由小麦制作的
2025-04-02 21:18:00
苦瓜减肥的副作用
苦瓜减肥的速度不会很块的,由于食用苦瓜而减少了三餐的摄入,再加上苦瓜本身的减肥效果,才是加快减肥速度正确原因,不过,不要把苦瓜当做心理安慰
2025-04-02 22:25:00
守护生命起点,共筑幸福未来 婚前孕前保健门诊开启科学优生新篇章
在生命孕育的旅程中,科学的婚前孕前保健是优生优育的基石,是对家庭幸福的长远承诺,更是奠定未来母婴健康的关键节点。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
2025-04-03 03:03:00
烟台市奇山医院发布关于取消门诊预交金及清退门诊预交金的通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烟台市奇山医院发布关于取消门诊预交金及清退门诊预交金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一、清退范围:既往在医院存有门诊预交金的患者
2025-04-03 03:04:00
医生提醒:体检不做这5项检查,相当于白做,得了癌症都不知道
王大爷今年68岁,因为体检的事和家人闹了不小矛盾,按说这个年纪定期体检也是好事,但他却觉得这个年纪检不检查什么的,“无知者无畏”
2025-04-03 03:45:00
探访减肥训练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国家喊你“体重管理”!科学减重助力全民健康——探访减肥训练营张闻迪  廖睿灵学员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家减肥训练营里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
2025-04-03 05:33:00
“减脂课”,开设更要开好(纵横)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桑  翔阳春好风景,减脂正当时。最近,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多所高校开设“减脂课”一事引发热议。因教学效果显著
2025-04-03 05:55:00
黑青稞闯出特色市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万 李日前,西藏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叶巴社区举行开耕仪式,种下黑青稞种子,也种下新一年丰收致富的希望
2025-04-03 05:55:00
小镇上藏着一座农业“芯片库”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四川日报记者  任紫鑫  张红霞在四川绵阳游仙区小枧镇雨凤村,春风拂过连片油菜田。四川油菜创新团队专家丁磊蹲在田埂上
2025-04-03 05:55:00
喝奶茶,怎么辨别“科技与狠活”?(服务窗·读懂食品添加剂)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欣悦奶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奶茶里的食品添加剂?如何科学饮用奶茶?针对这些问题
2025-04-03 05:56:00
“我的使命是和患者在一起”(履职故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程 龙周一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实验室组会,周二、周四在手术室,一台手术下来经常七八个小时,周三
2025-04-03 06:1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2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1日发布首个关于真菌感染检测和治疗的报告,强调当前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和诊断工具严重短缺
2025-04-03 06:13:00
对话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神外专家: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医学未来?
(来源 / pixabay)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吴施楠编辑 | 袁月科技加速迭代,医学领域随之迎来格局重构。手术机器人的诞生极大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2025-04-03 06:59:00
黄葛树丨刘燕子:在春风里续写爱的诗行
在春风里续写爱的诗行文/刘燕子小时候,关于春天的怀想,最清晰的就是清明菜粑了。几场春雨,被寒风吹紧的泥土变得松软。每一片田土
2025-04-03 07:01:00
科学饮食助力抗癌之路
韦佳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免疫力降低等副作用
2025-04-03 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