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周 锋
“日语阅读”作为日语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内容涉及到地理、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是全方位学好日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日语阅读”逐渐成为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获取国际信息、展示自我风采,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型日语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日语阅读”课程教学依然偏重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较弱,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且长期以来只强调“把日语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目标,而对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关注度不足。
为了改变“日语阅读”教学现状,将“日语阅读”课程由语言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延伸至实际运用,本文拟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探索“日语阅读”教学改革路径,推进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双向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达成新时代背景下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顺应了教学理念由知识转移向知识传递改变、学习理念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的趋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环节清晰地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3个环节,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过程即交往过程,而对分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不是简单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以及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合作交流的动态复杂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交流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社会维度强调的是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着重探究学生个人学习成果或学生个人主张获得学习共同体认同的机制。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学生的共识及其规范不仅在认知层面上影响个人的学习成果,而且还会在评价层面上对学生个人主张进行剪裁,以形成标准化的团体知识。
可见,在“日语阅读”教学中构建对分课堂“师生共同体”,可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作用。师生共同体的互动性、交流性特征,使对分课堂模式有着天然的思政内容浸入功能,师生共同体在认知、评价层面的规范和剪裁也使对分课堂的社会维度与高校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目标高度契合。
“日语阅读”教学改革的逻辑机理
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思政改革深度不足。现阶段“日语阅读”课程多是将教材中单词与语法梳理出来,在课堂上由教师向学生讲解,学生参与度低。没有深度挖掘课程的精神品格,融入课程思政路径较单一、思政内容乏善可陈。课程建设适切性不够,没有与新的教学模式对接。现阶段“日语阅读”课程没有依托教师人格优势和地方特色优势,进行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课程建设适切性不够。从已有的“日语阅读”课程思政研究成果来看,多为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探索,鲜有引入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能力,“日语阅读”教学改革亟待突破和推进。
探索“日语阅读”改革新路径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运用“凝缩法”及“双文本”范例教学方法,探索“日语阅读”教学改革新路径,即在“日语阅读”教学实践中选用结构文体比较接近的两篇阅读文章,以A文本作为示例篇,通过A文本教授阅读技巧及相关方法,让学生根据讲授的方法及步骤举一反三地在B文本中进行阅读实操,完成文本阅读技能的有效迁移。教学流程为“教师讲授+学生独学实操+师生对话+总结提炼”。
讲解单词及语法句型。教师讲解A文本的重点单词及语法知识,并在例句的使用、背景知识拓展中融入相关文化内容。单词讲授中教师控制单词的选择,注意单词与思政内容的关联性。
A文本段落分析。教师深度挖掘A文本的思政元素,通过微视频、PPT等拓展其思政背景。结合思政背景分析各段落,理解篇章相关问题并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到问题答案。学生组成小组探讨疑惑之处。学生在分析学习过程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学生实操B文本。教师将学生分组,提供与A文本结构相似的B文本给学生,学生独自对B文本进行构建和解析。然后组内讨论,就独学中的感悟和收获向组员分享,同时就不明白的地方向组员求教;最后组间讨论,分享结构建构上的经验收获,同时讨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学生独学B文本及讨论过程中完成思政内容的浸润。
师生对话。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未解决问题,由教师选择共性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对A文本及B文本中知识性内容与思政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
结语
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日语阅读”双文本范例教学改革,可充分激发和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日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可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可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差异,拓展国际视野,厚植爱国情怀。在“日语阅读”教学中注重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等思政要素,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系韶关学院讲师;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日语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探索(2020GXJK065)”、韶关学院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基于‘双文本’范例教学的《日语阅读》 课程思政改革探索”的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0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