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医院产科如何因时而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30 07: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国家卫健委鼓励有条件的助产机构增设单、双人产科病房

医院产科如何因时而变?

3月27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提出助产机构要加强生育友好医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助产机构增加产科病房单人间和双人间数量,提升孕产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床位管够!”日前,记者采访了广州地区的10家医院,其中八成医院都称,目前产房床位尚有空余。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普通床位,单人间病房反而稍显紧俏。

随着时代发展,公众对于生育服务的需求明显提升,更为注重无痛分娩、快乐分娩。医院产科如何因时而变?

床位管够

抵达医院即可安排入住

一阵清脆的啼哭声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间里响起。历经5小时,28岁的陈丽(化名)诞下了一名健康男婴。

平时,陈丽与丈夫韦韬(化名)住在广西。孩子出生2天前,他们特意赶来了广州。

“产检我们也是在广州做的。”陈丽说,自怀孕开始,她就从广西来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建档,此后光是做产检,就来了十几次。出现临产征兆时,她与丈夫立即启程广州,没想到一抵达医院就被安排了入住,不用等待床位,比想象中顺利许多。

如果时间回拨6到8年,这一切就没那么容易了。

2016年,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彼时,广州市几乎所有医院都迎来了产科床位使用高峰期,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18年。

“大家一下子都来生二胎了!”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温济英回忆,当时病房、走廊都睡满了产妇,还有的人只能坐在凳子上等。

在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李玉红的印象中,2016年有一段时间,产休区的治疗室里全是刚出生的宝宝。新生儿太多,床位紧缺,只能把婴儿车先推进治疗室里,等候空出来的床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刘嘉也感慨曾经“一床难求”。她所在医院的产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7—2018年,医院年分娩量能达到6000多人次,是产科床位最“火爆”的时候,医护人员极其忙碌。而近3年,年分娩量有所下降,床位使用率平均约60%。

“未必是‘坏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孟丽丽认为,如今产妇数量减少,产科医护人员能有更多时间提升自己,医院也一直在开展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早发现、早处置急危重症产妇的能力,为产妇平安生产保驾护航。

分化明显

建议实行分级诊疗

目前,广东仍是全国唯一一个保持出生人口超过100万的人口大省。但在新的生育形势下,不同层级妇幼医院的产科分娩量分化明显。

温济英说,作为省级公立妇幼专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近3年来分娩量没有太大变化,每年约在1.5万人到1.7万人之间徘徊,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5%以上。

她认为,这一方面与省妇幼作为广东省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有关,时常要接收从各地转诊过来的高危孕产妇;另一方面,也与医院生育服务口碑不错有关。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主任方大俊也有同样的感受。他所在的医院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妇幼三甲医院,近3年来年分娩量维持在2.8万人以上,2023年总分娩量位居全国第二。

与三甲妇幼医院相比,二级公立妇幼专科医院的产科却稍显冷清,面临困扰。

李玉红说,海珠区妇幼保健院近3年分娩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新生儿病区和B超等辅助科室服务数量的下降。

“不同于综合医院,我们主要靠妇幼专科来发展。因此分娩量的降低会对整间医院的发展都产生连带影响。”李玉红表示,如今三甲医院床位也不饱和,患者就会向“更高处”流动。

方大俊建议,应继续加强基层医生培养力度,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先由基层医院对孕妇状况进行评估,将有高危妊娠风险的直接转诊至三甲医院,其他在基层医院生产即可。如此一来,既可以让三甲医院专注于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也可以为基层医院引流,减轻生存压力。更重要的是,人员分散后,医院的生育环境和服务质量都能更好提升,增加孕妇幸福感。

提升服务

营造友好生育环境

2023年,广东以“1号文”印发《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生育友好省建设,提高妇幼专科服务能力,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同年9月,国家卫健委与广东省签署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广东在10个方面探索创新、示范引领,其中就包括推进生育友好省建设,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重心已经发生转变。”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称,要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和人口高质量层次,第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医院提升生育服务质量,确保生育安全。

目前,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正在推进产科服务质量提升。如强化与三级医院紧密型专科联盟建设,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婚孕检服务,推出妇幼健康教育课堂,延伸产后康复服务等,营造生育友好环境。

如今,群众的生育服务需求也明显发生变化。

在过往生育高峰期,产妇觉得能在走廊有张床位就不错,但现在,她们更愿意住单人单间的一体化产房——待产、生育、产后康复,都在一间房里进行,家属还能全程陪护。温济英表示,4年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开设一体化产房服务,当时的入住率为30%,现在已提高到70%。

为提高孕产妇满意度,2023年4月以来,方大俊所在的广州市妇儿中心人民中路老院区也增加了单人间病房,减少了约12张产科普通床位。

在优化生育服务的同时,高龄产妇增多的现状也对医院产科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令方大俊比较“头疼”的地方。

他发现,近两年愈发难招到高学历、高水平的产科医生,“产科强度大、危急状况多且收入一般,一直不太受医学生欢迎。”

产科医生们都希望,可以从国家与政府层面,对产科发展进行更多资源倾斜与引导,为产妇营造更友好的生育环境。

此次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正是回应了这种关切。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助产服务供给,有效满足孕产妇需求;各级公立医院要完善内部分配制度,调动产科医务人员积极性,努力使综合性医院产科医师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医师薪酬平均水平,严禁向产科和产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

产科从业者认为,这保障了业内工作者的权益,进而能为产妇提供更好的分娩体验。行业的“春天”,也许正在到来。

南方日报记者 陈伊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低生育潮冲击3000多家妇幼保健机构
...得不最先直面资源过剩的局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段涛告诉《财经》,原来是一床难求,医疗资源供给紧张。现在产妇少了,产科资源没那么稀缺,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大家都会
2023-02-17 08:32:00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将技术提升到极致 把服务做到无可挑剔
...10年时间走过别人60年的发展之路,不断赢得认可赞誉。产科作为重点发展科室,荣获国家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
2023-06-26 14:51:00
多家医院停止产科分娩服务,原因都有哪些?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产科关闭一事引发舆论关注。根据该院早前公告,因鄞州区学科建设需要,鄞州二院定于2023年9月18日起不再开展孕产妇诊疗业务。9月27日下午,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发
2023-09-28 09:21:00
记者直击 | 海口保障38周孕妇提前住院待产 不少“台风宝宝”出生
...安全。“全院一张床”调配床位给孕产妇派医护人员支援产科“7楼没有床位了,出院4个,又进来4个。”6日上午,住院的孕妇比较多,翁叶蕊忙着安排床位。正在她忙碌之际,一个紧急电话打
2024-09-06 21:34:00
...日报守护母婴健康 书写发展新篇——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中心特色发展综述记者 刘俊 通讯员 何明胜 开设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助产士门诊,湖北省市州医院首家开展水中分娩技术,助产士
2023-03-11 08:47:00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头部医院产科和乡镇卫生院产科“冷热不均”如何让育龄人口“有好孕”?凌晨3时,29岁的雅熙(化名)突然感到下腹袭来一股强烈短促的胀痛,暂停几分钟后,又一波胀痛袭来
2024-04-28 06:37:00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长滨路院区启用 “一中心三院区”正式建成
...)6月26日,海南省妇幼保健院(长滨路院区)/海南省妇产科医院正式启用。这意味着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一中心三院区”(一中心为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三院区为海南省妇幼保健
2024-06-26 22:43:00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全面恢复正常诊疗 为孕产妇和儿童护航
...在病房设置了阴性和阳性病房,扩展发热门诊,妇科支援产科、儿童外科支援儿童内科,以弥补医护人员紧张的问题。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长韩曼琳表示,产科病房按照阴性、阳性对半设置,
2023-01-06 20:15:00
...变: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出生率下降已是不争事实,对提供产科服务的机构来说,具体的感知各有不同,但不同中又有相同:无论出生率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对产科服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产房
2023-08-23 07: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