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雾”必警惕 呼吸道疾病患者要小心“大雾病”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09 01: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冬季是大雾多发季节,1月8日15时26分,江苏省气象台再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浓雾给交通带来诸多不便,但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却很容易被忽略。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葛海波主任医师提醒,此时呼吸道疾病患者千万要注意“大雾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为何会有“秋冬雾,杀人刀”的说法?

雾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但在葛海波看来,现在的“雾”与过去的“水雾”不同。由于空气污染的缘故,雾中的水滴容易吸附灰尘和溶解有害物质。加之大雾发生时,空气停滞少动,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和致病菌的雾滴弥漫,不仅不会阻断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对于有基础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还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所以又有“秋冬雾,杀人刀”之称。

雾霾中的细颗粒物(如PM2.5)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以进入呼吸道,刺激气道黏膜,引发气道炎症,导致咳嗽、喉咙痛、喘息和气息急促等症状,进而可能会导致肺泡弹性降低、功能减弱,甚至诱发肺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这也意味着,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肺气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乃至肺癌。

“对于哮喘、慢阻肺患者则更是‘雪上加霜’。”葛海波告诉记者,对于本就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和慢阻肺的急性加重。这些患者的呼吸道已经受损,普通的空气污染物或过敏原更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气道收缩、症状恶化。因此,呼吸道疾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大雾病”,注意防护,安全出行。

特别提醒

出现剧烈咽痛和浓痰,应立即就医

如何减少“雾”对人体健康的侵袭?葛海波支了以下几招。

减少外出:大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和吸收。可以暂时减少晨练,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在10点到14点。出行工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者私家车。

戴好口罩: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如果外出时间短,可选择过滤性好的口罩。而长时间在户外的话,则应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兼顾透气性和过滤性的口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并及时更换口罩。

避免开窗通风:大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开窗时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不让风直接吹进来,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准备室内空气净化设备。

暂停户外晨练:早晨一般是雾最浓的时候,此时锻炼将吸入大量有害物质。要等太阳出来,雾气散去再去户外运动。另外,雾天湿气重,温度低,肌肉比较紧张,运动时要多热身几分钟,等到身体微微出汗,全身的肌肉有弹性才开始运动。

饮食清淡多喝水:雾天的饮食最宜“清肺”,应食用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食滋阴润肺之物,如百合、梨、木耳、豆浆、蜂蜜、葡萄、石榴、柑橘、荸荠、银耳等,绿豆、红豆、莲子心等煮水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保护黏膜组织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和富含β胡萝卜素的水果,有效增加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

葛海波总结,无论是否是呼吸道疾病敏感人群,如果出现剧烈咽痛、发热、咳嗽、浓痰、喘息、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他提醒,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疾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06: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雾霾天气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霾天气,不光能见度低,给交通出行带来阻碍,也容易给呼吸道、皮肤黏膜、心脑血管等带来刺激和伤害。就如何做好雾霾天气的健康防护,记者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雾霾为何能让人受伤看得见、
2023-12-29 03:58:00
近1亿国人忍受“不能呼吸的痛”!警惕冬季慢阻肺急性加重
...加重的高发时节。”朱惠莉解释,骤降的气温会降低人体呼吸道的免疫力,容易诱发上呼吸道的感染,并且温差大导致呼吸道痉挛,刺激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从而影响呼吸道功能。慢阻肺病是一个
2023-11-15 16:08:00
...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根据属地空气污染情况,适时减少户
2024-10-31 07:41:00
秋冬昼夜温差最大时段已至湘南有阵性降水
...温下降明显,早晚气温较低,公众需适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与心脑血管等疾病。
2024-10-25 00:53:00
海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
...别提醒,还要注意以下6类健康问题。“追着热闹走”的呼吸道传染病疾病特点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冬春季
2023-02-01 10:24:00
谷城县局与医院联合防治春季季节性疾病
...讯通讯 员 孙志娟 报道3月21日,针对春季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疾病等多发的情况,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气象局与县人民医院共建联动联防应急机制,联合开展春季季节性疾病
2024-04-01 09:21:00
...安全。早晚气温较低,提醒公众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预防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2022-12-29 21:14:00
11月5日受干冷空气影响长沙具体天气温馨提醒
...晚气温较低,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预防流感、呼吸道与心脑血管等疾病。3.关注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逐步升高。4.受冷空气影响,有外源输入风险,需关注霾天气发展,加强秸
2024-11-03 00:58:00
“动看”二十四节气|冬至一阳生 “冬练三九”这样练
...记得保暖,佩戴口罩或围巾等保暖用品,能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根据个人体质和运动习惯,循序渐进地提升强度,别一开始就来个百米冲刺,身体可受不了!冬至是我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2024-12-21 12:2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中西结合疗法破解膝骨关节炎季节性之痛
每逢天气转凉、雨水增多,不少人的膝关节就变成“活天气预报”,酸胀、僵硬、疼痛发作甚至加重——这往往是膝骨关节炎的典型表现
2025-09-08 13:55:00
肝癌:早发现早干预,守护肝脏健康
肝脏作为人体 “沉默的代谢中心”,即便出现病变也常无症状,这让肝癌成了难缠的 “隐形杀手”。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约占全球一半
2025-09-08 12:30:00
服务台|看懂体检报告里的“健康信号”
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酯、窦性心律……健康体检报告是身体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身体的各项指标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如何看懂关键指标
2025-09-08 08:32:00
赋能人文护理 | 烟台市奇山医院开展 “奇心暖叙” 叙事护理培训
为推动医院护理服务向人文深度迈进,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要求,近日,烟台市奇山医院启动首期叙事护理培训
2025-09-08 05:00:00
白露天渐凉 别盲目“秋冻”
白露至,天渐凉。9月7日,玉园南社区特邀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为居民带来一堂养生讲座。医生提醒,民谚有“春捂秋冻”的说法
2025-09-07 16:36:00
今日天光 | 恰逢白露节气,来一碗热腾腾的桂圆粥
今天是2025年9月7日,愉快的周末又要过去了,恰逢白露节气,来一碗热腾腾的桂圆粥,给生活增加一份甜蜜吧。
2025-09-07 08:21:00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能量的“中小微”丨品一品大运河畔的地标美食
麻辣鲜香的火锅鸡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品一品大运河畔的地标美食赏运河美景,品火锅鸡美食,已成为游客打卡沧州的标配。若寻觅一家好吃好玩又好逛的沧州火锅鸡餐厅
2025-09-06 08:25:00
纵览·9张|有趣的馒头
壹 “我是个颜控,见到馒头竟然可以做得这么好看,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石家庄市桥西区的杨女士在她的花馍馍店里一边专注地制作着花朵
2025-09-06 09:50:00
临沂炒鸡——待客的硬菜
文/卢蒙有一年春天,和孩子有事去北京,在协和医院东的西总布胡同找了个馆子,打算寻几款京味菜享受享受,菜单拿过来,赫然有“临沂炒鸡”在列
2025-09-06 10:36:00
烟台市奇山医院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培训
9月2日,烟台市奇山医院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专题培训。全院临床、医技及行政后勤科室人员共200余人参加
2025-09-07 00:01:00
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今天来揭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暑气渐渐消散丝丝凉意开始弥漫白露节气便悄然来临在白露这天福州人“白露吃龙眼”的习俗最为众人所熟知福州有句俗语叫“白露必吃龙眼”
2025-09-07 00:29:00
适用人群更广泛!新一代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山东首方落地
9月5日,源自瑞士的新一代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附属省立医院开出山东省首批处方
2025-09-06 15:11:00
2025十大高口碑护肝片终极排名,Livereliv肝细胞修复效率第一
加班熬夜时你是不是也在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明明早就已经精疲力尽,可是到了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这并不是小问题,根据相应的数据显示
2025-09-05 12:27:00
2025药品安全周首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医美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安全的提示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医疗美容(以下简称“医美”)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其中,注射类产品因创伤小
2025-09-05 12:28:00
防慢病,治未病,主动健康才是硬道理
近日,一项由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团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的研究引发广泛关注。研究指出,早发糖尿病群体(即40岁以下确诊者)的疾病发展轨迹与中老年患者显著不同
2025-09-05 1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