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儋州举人陈京本劝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儋州举人陈京本劝学

官府为陈京本立的“举人”牌坊。 陈祥勇 摄

■ 杨江波

陈京本,清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生于儋州峨蔓福花村。据民国《儋县志》记载,陈京本“贫苦力学,颖悟过人,乾隆甲午贤书,少时曾往黎方耕种”。陈京本年少时就酷爱读书,但家境贫寒,幼年失怙,他不得不外出耕田,以谋得糊口之粮。

陈京本聪颖过人,虽然长年累月躬耕数亩之田,但最终也能在乡试中名列前茅,可谓是一鸣惊人。如今,在福花村仍存有当年官府为陈京本中举而立的举人坊,在举人坊后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一个硕大的“才”字,应该是为了彰表主人的才华。“才”字的上方,刻有这样碑文:“学高北斗,琼国明珠,大清帝国乾隆赐,甲午中秋。”

据民间口耳相传,乾隆皇帝赏识陈京本的才华,因此给他赐字,而“学高北斗,琼国明珠”,是极高的赞誉。

陈京本身为举人,满腹诗书,但他并没有踏入仕途,因为在古代的志书中并没有他出仕的记录。

陈京本有副自勉联:“日月有心来对我,风雨无情莫管它。”这也似乎就是他人生的写照。

据民国《儋县志》的记载,陈京本晚年致力于教书育人,在乡下设塾教学,门生甚多,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前来求学,而最让后人称颂的,当是他的《劝学文》。陈京本的《劝学文》,曾影响了清末以及民国时期的儋州人,如今儋州地区的一些老人,仍记得此《劝学文》的经典词句,他们还时不时地能轻吟几句,劝导贪玩、厌学的孩子不畏贫苦勤学好问,如此才能精进不休。

陈京本的《劝学文》洋洋洒洒近千言,文中有言:“放开眼界,休迷色障索探花;防守意诚,莫进赌场求利器。读书自有真物色,绝世风流;功名即是大赢家,胜场利试……半盏膏油千滴汗,莫忘父母艰辛;一条微线万机声,当竭心肠珍惜……春风不老,何必坐让中原;化雨常新,定是时敷边邑。丘文庄之《衍义》,和五指以掀天;海忠介之奏章,映七星而指日。山川不改,人物岂殊……”陈京本劝人勤学,因为“读书自有真物色,绝世风流”;他劝人要体会父母的艰辛,因为“半盏膏油千滴汗”;他劝人努力进取,因为“春风不老,何必坐让中原”;他还以千古流芳的“海南双璧”丘文庄(即丘濬)、海忠介(即海瑞)为例,激励大家勤勉读书。

《劝学文》行文通俗易懂,但不乏深刻教化意义,不禁让人想起“书中自有黄金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劝学、节俭的经典名句。

据了解,《劝学文》曾经在儋州地区广泛流传,海南解放初期甚至还有当地中小学校将《劝学文》当作乡土教材劝学范文,让学生背诵牢记,对勉励学子勤学、好学,一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今,在儋州还有关于陈京本的民歌传唱,唱词如下:“苦海无边着耐忍,京本小就失双亲。自古英才先受厄,京本先苦后成人。”陈京本的人生经历,正如这首民歌所唱,出身贫寒,刻苦向上,但只能默默忍耐,经过孜孜不倦地学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最后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陈京本为自己撰写的一副对联:“离故土以安居,莫谓小人怀土;望高山而仰止,须知仁者乐山。”此联正好表达了他洒脱、进取的精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五指凌空撑半天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清代解元何蕴跃五指凌空撑半天儋州市木棠镇东方村何氏祠堂里的“冠冕南州”匾额。儋州市木棠镇东方村何氏祠堂。何蕴跃身着官袍的画像。 儋州市木棠镇东方村何氏祠堂“解
2023-09-25 07:51:00
“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明代儋州举人唐维“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位于儋州市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的发祥坊。 唐浩义 摄■ 陈有济儋州市洋浦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有一座海南现存形制最全
2024-05-17 07:13:00
循着东坡足迹,在海南开启“春风之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居儋三年,苏东坡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因此儋州是寻迹东坡文化必去之地。这里东坡遗风无处不在,以“东坡”命名的景、路、井、桥等不计其数,东坡文化已经融入儋州百姓的生活中
2024-01-09 13:06:00
...的优越性,取中率较高。初仕之路,翻译生员较广,翻译举人和进士则略逊于文科举。就整体仕途而言,翻译士子升转较快,对出身要求不甚严格,取中之人升至高官者多经由驻防及边疆历练,在基
2024-04-08 03:55:00
读书人如果赶考没有路费怎么办
...名,该地方官奏请嘉奖,乾隆帝特谕:“向来云南、贵州举人进京会试,一路赏给驿马骑坐,所以体恤远方寒士者。本年陕西乡试,中式第二名举人黄斌,即系新设迪化州阜康县人,可见关外人文渐
2024-06-04 20:11:00
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能到哪里工作呢
...功名,寒窗苦读十几年,可是能够中榜的人依旧是小众。举人和进士都是科举考试等级的一种称谓,虽然科举考试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但是隋唐时期的举人和明清时代的举人,有着很大的
2023-03-14 21:27:00
...过去的皮囊。据传,由于科举的门槛过高,导致一些落榜举人赋闲在家,甚至开始怀疑这么多年寒窗苦读的意义,为了安抚这些举人,清朝出了一个以貌取人的选人方法,到乾隆十七年(1752)
2024-06-20 16:27:00
乾隆皇帝当政时期长得好看就能当官吗
...的人除外),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大家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步一步的爬上来,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有些人考到死都没能考上举人。如果你考上了举人,那么你就有机会做官了,当时古代
2024-05-09 19:37:00
杜林许氏家族:一门两代三举人
... 杨静然“杜林镇小滩村的许家,历史上曾走出过三位武举人,这在当年可非常了不起!”几天前,沧县民间文史爱好者赖宝国带着他的新发现联系了本报记者。众所周知,武举是以考试的方法选拔
2024-03-26 10: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