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外祖母的小脚
文/傅绍惠
母亲,人小脚大。外祖母,人大脚小。外祖母的小脚并非天生,而是人为。
我第一次仔仔细细地查看外祖母的脚,是在1998年的春节。头年的腊月,外祖父的意外离世,给外祖母以及整个家族带来无法愈合的伤痛,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外祖父刚下葬,外祖母就体力不支,病倒了。我的父亲同几个舅舅和姨母商量以后,决定让外祖母在我家休养一段时间。一来我家离镇上的医院很近,就医方便;二来换个环境,免得外祖母整日里睹物思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第一次给外祖母端水洗脚,就被她的脚震悚住了。这是怎样的一双脚啊?
脚小。整只脚可以被我完整地托在手掌之中,三寸有余四寸不足,着实是一双名副其实的“三寸金莲”。
脚尖。从正面看,五根脚趾,除了大拇趾以外,其余四根脚趾隐匿于脚掌之下,不见其影,形如刀削,状似棱角,势若春笋。其脚底则是另一番景象。除了大拇趾,余下四根脚趾就像刚从土里掘出的嫩姜,有序地重叠着,每根脚趾中间绵密而无丝毫的缝隙。第二趾压在大拇趾关节底下,依次往下,第三趾压在第二趾底下,第四趾压在第三趾底下,直到小趾压在脚腰底下。把本来自由平展的脚趾从趾关节处活生生地向足底扭到曲无可曲的程度,直到最后第三、四、五的脚趾关节脱臼,叫人惊骇之极!
足弯。整只脚像一张绷紧弦的弓。脚掌被折成两段,从而在脚底的掌心处出现一道深深的凹陷。脚尖、脚跟紧靠在一起,小趾几乎横着夹在深缝里。脚背因脚掌弯折,直拗成了一张弓。
脚瘦。不知是不是因为外祖母上了年岁,还是女人缠足后本应就如此清瘦。除了凸起的已经扭曲变形的脚骨以外,似乎摸不到一丁点儿的肉,只有一张皱皱巴巴的老皮将整只脚覆盖。脚后跟有着一层黄褐色的老茧,使得你根本瞧不见一丝血色。如果不是大拇趾偶尔的抽动,你根本不会相信这只脚还是活物。
我不知道这样的小脚如何呈现出它的四美——“形、质、姿、神”?在我的眼里,缠足这种畸形的做法,是对女性身体和心灵的极大的摧残。
外祖母告诉我,自己是从四五岁开始缠足的。她的父亲是一位卖货郎,妻小在家里纺好了线,织好了布,做好了裳,他就拿到外地或卖或置换一些生活用品。然而在那个并非太平的年代,土匪强盗猖獗,丢钱舍财是常有的事儿,更甚者丢命。就这样,在一次外出卖布的途中,外祖母的父亲再也没有了音讯。为给女儿寻一桩好姻缘,外祖母的母亲便狠心地给她缠足。在缠足的巨大苦痛中,意外的收获是外祖母竟破天荒地读了一年私塾,识得不少的字。可惜所嫁之人并非什么富家少爷或是文弱书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也就是我的外祖父。
裹成小脚的外祖母,外八字,罗圈腿,行动自是不便。听母亲说,年轻时的外祖母,走路就摇摇晃晃地,步伐不稳。现在走路必须使用拐杖不说,就连基本的站立都困难。记得小时候同外祖母一起走路,走着走着就走在外祖母的前面好大一截,便蹲在地上催着,“嘎嘎(方言,即外祖母),嘎嘎……你走快点嘛!”外祖母虽然以最快速度摆动双脚,仍然显得慢慢吞吞的。我实在等着不耐烦了,干脆弃她而去,一路向家奔去。等到了家,喝了凉水,身上的汗早已干透,外祖母才不急不躁地走到大门外。怪不得小时候的我们,一见裹了脚的妇人,就会立马嗤笑,“老妈子,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边笑边学着她们左摇右摆、摇头晃脑形同企鹅走路的模样。这时如果遇到大人们的呵斥,大伙儿便一哄而散,但“老妈子,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的唱腔更欢了……而今看到外祖母的脚,却心酸不已。
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中所谓“行一步叹息,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问一行凄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不正是缠足者举步维艰的真实写照吗!
尽管我的母亲出生时,已明令禁止缠足,可愚昧的外祖父依然坚持让妻子给自己女儿缠足。一向温驯体贴的外祖母第一次反抗丈夫,用身体上的十几条鞭痕,终于换来了母亲的一双大脚。
作者简介:傅绍惠,巫山县大庙初级中学老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