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
岁末寒冬,华章日新。今年以来,多部门多地区发布内需支持政策,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开拓下沉市场,带动了快递业务量强劲增长。截至11月17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如此惊人的数字背后离不开那么一群人,他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送达每一份期待。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那些该关心的问题和可期待的变化就藏在平凡的工作、普通的劳作和无奈的瞬间里。期望这篇体验式报道,让你更了解这份职业。
12.12日跟着快递小哥送了一天快递
爬了数不清的楼梯
在三轮车上吹了一天寒风
我才知道送货上门的快递每件1.7元
顾客误点未送货上门直接扣15元
“你该找个天气好的时候来”
在跟随采访前一天,我像往常一样下了一份上门取件的单,还是熟悉的那位师傅。但这次有些忐忑,师傅取完包裹后,我赶忙做个自我介绍说道:"明天能跟着您跑一天做个采访吗?" 师傅问:"跟着我们送快递啊?"
“是的,明天你们几点上班,在哪里集合,我到时候过去,跟着您跑一天。”“行吧,明天我就先到这边来接你。”师傅说道。
12月12日,早上8:00,杨正海师傅骑电动车载我去站点。“你该找个好天气来,”杨师傅说。我说可是你们上班也不能挑天气啊。
杨师傅的电动车不方便载我,就换了另一位骑三轮车的小哥带我去送快递。到了站点,大家都在匆匆忙忙地分拣快递。杨师傅说,每个快递上都有编码,只要看编码就知道哪些是自己要送的那片区域的。大家分拣好快递装车后就陆续出发了,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辆又一辆的小车从站点驶离。
“熟悉的话,就跟回自己家似的”
骑三轮车载我的快递员叫杨秀峰,是个02年的年轻小哥,去年开始从事快递行业,到今年11月刚好一年。不过据他说,他18岁从中专毕业后就出来工作了,去广州打过工,在汽修车行洗过车,在工地做过基建,也送过外卖。
因为他是机动岗,刚被调到这片区域,不是很熟悉。他说我不该跟着他,跟着他跑的话估计吃不上午饭。我想这样正好,我也是个快递新人。
今天我们的工作流程是先把顾客下单的9点到11点的上门取件取了,这个时间段上门取件的单子最多,超过这个时间区间就会扣钱。
杨秀峰说这对老快递员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他刚跑这片区域,不熟悉,最近有些单子还是会超时。他说,今天跑的是贵阳大多数快递员都觉得难跑的街道之一——百花山,另一个是煤矿村。这一带都是老小区,步梯楼,各楼栋相对分散,不好找也不好记,如果是跑熟悉的地方,他说:“就跟回自己家似的。”
在三轮车上,杨秀峰一边骑车,一边拿出手机,看着手机上密密麻麻的单子,一家一家开始打电话。“喂,您好,我菜鸟裹裹上门取件,您在家吗?”顺利拨通电话的我们就去取,没有拨通的就一会儿再来跑一趟。
坐在三轮车上,我还可以把手揣兜里暖一暖,但他的双手几乎一天都没有得空过。第一个要上门取件的包裹在6楼,我跟着他去,一开始爬楼梯,除了在第一层,我都看不到他的人影,跑得太快了。
取到包裹后,根据顾客提供的取件码打印单子,把单子放包裹里,全部结束后再回去打包。每取一个快递都要看看超没超重再拍照,也要核对一下数量,因为有的单子可能是其他快递公司的,避免取错。
上午,我们一边取一边送,当然还一边找路,他找路很厉害,看一下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就能摸索着过去。
“不能因为别人说几句话就不干了”
因为我们动作有些慢,上午取完紧接着就要取1点到3点的包裹,把这部分取完再运回站点。中午还会到一批快递,要回去一趟卸车和装车,忙完这部分大概是2点45分左右。
我们去吃了站点附近一家洋芋饭,10元一份,吃完随便添。杨秀峰说:“只要你吃得下,那一锅都是你的。”经济实惠又管饱,成了大家经常光顾的店。
吃饭的间隙我和他聊天,问他这个工作累不累,他表示也还好,跑也跑习惯了,就是有时候心累。有些时候顾客没找到包裹会直接问客服,如果客服找到快递员就是直接扣钱了,其实可以直接联系他们的。
有一次他明明送货上门了,但客服这边回访顾客的时候,顾客可能因为不想接这类电话,随口就说“没有没有”,他就直接被扣15元,网上提起申诉也没有后续。
他说现在大多数人都还是很理解他们的工作,也好沟通,偶尔遇到一两个不讲理也正常,“也不能因为别人说几句话我就不干了。”就是希望公司在制度管理这方面能多维护一下他们吧,多一些员工关怀吧。
“跟着我今天受苦了”
下午我们继续去取件派件,有的取件包裹要等到顾客下班回家后才能拿到。今天我们的上门取件50件,派件35件,一天下来162元。
最后就是把所有包裹拉回驿站打包寄走,明天周而复始。
杨秀峰说:“今天跟着我受苦了。”
这一天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其实是冷,作为体验者,我明天可以不用再去了,但他们依旧。
【记者手记】
服务行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但在这些需求满足背后,服务于这些需求的人,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关怀?快递小车的保险、高温寒冬的补贴、无法申诉的投诉等。在他们为我们送达每一份期待的同时,也该去聆听他们的期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