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明几重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4 16:15:00 来源:杭州网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又到一年清明时。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是美好的自然时间,此时惠风和畅、春和景明,处处有新绿。

同时,清明时节也是一段属于中国人的最独特的人文时间。这一传统节日,又承载了放风筝、踏青插柳、祭祖扫墓等众多习俗,体现着中华民族历来讲求的天地人和谐共生之道。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打开清明时节,更好地理解清明文化的意蕴呢?

一、在顺天应时中领略节气文化

农谚中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栽树莫要过清明,种上棒槌也发青”之说,虽寥寥几字,却道出顺天应时、适时耕作的道理。清明时节,气温和雨量更加适宜采桑养蚕、植树播种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清明作为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时节,孕育丰收的希望。

清明还蕴含着丰富的节气习俗。比如“清明吃了青,走路一身轻”,制作清明团、清明馃是清明独特的时令饮食习俗;“老少踏青,耳聪目明”,踏青让我们亲近自然,领略和享受无限春光,愉悦身心;“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插柳戴柳的习俗,表达着“留春”、永葆青春的美好愿望。

在融汇了上巳节、寒食节等习俗的清明节气习俗中,我们真切感受到,清明节气中蕴含着人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

二、在慎终追远中传承祭祀传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非常注重涵养“报本反始”的感恩之心。通过祭祀礼仪对已亡故的亲人表达追思,传递着中国人的孝道文化和朴素真挚的情感。

《论语》对“孝”是这样解释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因亲人去世而忘记他们,而是永远铭记他们的恩养和功德,这也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核心所在。

清明祭祖扫墓,长辈带着孩子来到墓园,除去杂草、擦拭墓碑、敬献祭品、鞠躬叩头,以此表达缅怀之情、追思之意,孩子则在参与和观礼的过程中,在肃穆的时空场域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清明也是游子返乡、家族团聚的时刻。因缅怀共同的先辈,子孙后代纷纷在这一时节回到家乡,通过共同回忆先辈立下的家风家训,增强血脉认同和情感联系。可以说,清明节的祭祀传统,不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个“连根养根”的过程。

三、在缅怀英烈中涵养家国情怀

青山埋忠骨,清明祭英烈。清明节,人们除了感念祖先,也会在这个肃穆庄严的日子里缅怀先烈。

《礼记·祭法第二十三》说:“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那些定国安邦、为保卫民众利益而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人,我们都要致以崇高敬意。

“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每当读到革命先烈裘古怀的这句遗言,都让人心生感动。英雄烈士为民族大义和正义事业而献身,挺起了民族的精神“脊梁”。铭记英烈是我们的责任,崇尚人民英雄是我们的光荣。

清明时节,我们走进烈士陵园,献花行礼、默哀悼念,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人民英雄何以永垂不朽?他们的不朽,也体现在后人的缅怀、追思和感悟之中。

四、在绿色低碳中树立文明新风

烧纸钱是传统清明祭祀的一个仪节。每到清明时节,很多人会准备祭祀祖先的物品,比如冥币纸钱,用于上坟祭奠焚烧之用。但出于文明祭祀、环境保护等考虑,不久前,某地关于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的通告,引发网友热议。传承千年的清明祭扫习俗,如何契合现代社会的生活理念?

一直以来,一些地区都把清明祭扫称为“上坟烧纸”。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大众的观念在慢慢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烧纸钱冥币或塑料祭品,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容易引发火灾。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因祭祀引发火灾的违法案例,此前还曾有火灾导致救火人员牺牲,对环境和社会都造成了危害。

作为表达哀思和生命感通的礼仪活动,祭祀应当在尊重群众情感的基础上,更加契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禁了之”,应从本质上理解相关习俗的文化和心理根源,从而找到恰当的移风易俗之道,在守护公序良俗的基础上传承习俗、表达情感。

近期,民政部、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大力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如今,一些地方主动创设低碳祭扫方式,如“无烟陵园”“时光信箱”“丝带寄哀思”“云祭扫”等活动,这些都是对践行更加文明的清明祭扫方式的有益探索。

保持表达追思和缅怀的内核不变,文明祭扫、安全祭祀、低碳祭祀,应该成为清明的正确打开方式。

五、在悲欣交融中感悟生命意义

清明踏青郊游,给人们带来春天新生命诞生的欣喜,而祭扫和缅怀则带有怀旧悼亡的哀愁,可以说,清明是一个欢乐与哀思并存的时节。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生命。因此,清明节还给了人们一个思考生命价值的契机,可以唤醒人们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清明时节踏青赏春,映入眼帘的有桃花盛开的红、杨柳丝丝的绿、油菜花摇曳的黄,这些都带来万物生生不息的疗愈之感。人们徜徉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之中,感悟“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尽享生命之美,从而更加珍惜时光、不负韶华。

与此同时,我们在追思祖先亲人的恩泽和圣贤英烈的功德时,也是在学习他们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在传承中超越了生命的有限性,从而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成败、得失,乃至生死。

因此,也可以说,清明节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假日,它承载着中国人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教育体验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基于清明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重要地位,早在2006年,它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祀源自中国先民对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2025-04-04 07:26:00
清明节除了踏青墓祭还有哪些传统习俗
...时代不断更迭,加之自古传承的祭祀文化,清明节墓祭的习俗渐渐被全国通用。据《礼经》载,唐代以前南北文化差异大,北方不曾有清明墓祭之礼,直至唐代南北文化融合,方扩展至全国。到了宋
2023-04-24 12:32:00
...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在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柳枝在春季生机勃勃,代表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象征。人们通过插柳来迎接新的生命和美好的未来。作为传统节日,很多地方还开展
2024-04-05 12:37:00
【网络中国节·清明】东湖评论:在践行“清明习俗”中汲取“成长之力”
...也踏青郊游,插柳植树。广大年轻干部既要理解学习清明习俗蕴含的文化内涵,又要从中汲取“成长之力”,做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加速成为可堪大
2024-04-04 10:49:00
...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我国自古就有清明踏青出游的习俗,此时,梨白柳青、桐花初绽、桃杏争春,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候。从曲水流觞、临水赋诗,到踏青插柳、放飞纸鸢,清明在历史发展中
2025-04-08 11:35:00
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习俗,从扫墓祭祖到踏青插柳,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先人,已成为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其实,真正的缅怀,不在于烧多少纸钱,更在于“心”,把珍贵回忆铭记在心,
2025-04-05 08:09:00
...菜、菠菜等春季时令蔬菜,帮助清肝火。踏青也是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医认为动则生阳,散步、放风筝等轻度运动可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缓解春季肝气郁结。专家推荐练习太极拳或
2025-04-04 15:32:00
...在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出多样的民俗习俗。市民游客在清明假期尽享“文化味儿”。 “铛——”一声铜锣响彻石板路。延续近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山轧蚕花”活
2025-04-06 17:08:00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形成了一套神灵崇拜观念,寄托精神情感。清明节的一些习俗,如禁烟赐火、植树、吃清明蛋等,都与火神崇拜、生育神崇拜信仰有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仰的支撑,清明节才得以穿越历史长河,
2024-08-12 14: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