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2 14:18:00 来源:戏说三国

清明节,是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和祭祖节,一般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意味着万物生长,清洁明亮。在历史发展中,民众形成了一套神灵崇拜观念,寄托精神情感。清明节的一些习俗,如禁烟赐火、植树、吃清明蛋等,都与火神崇拜、生育神崇拜信仰有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仰的支撑,清明节才得以穿越历史长河,成为最重要的岁时节日之一。

【一、禁烟赐火习俗】

清明节咋从二十四节气之一,变成现在的重要传统节日呢?这跟中国古代三月上旬的另外两个祭祀性节日有关。咱先说白寒食节,说到寒食节禁火三日、吃冷食的习俗,人们就会想到晋文公旧臣介子推的感人故事。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出逃,在外头颠沛流离十九年。重耳他们一行人因为缺医少粮,经常饿得两眼昏花,有一回重耳饿得晕过去了,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成肉羹,给重耳吃了,重耳才缓过劲儿来。重耳复国后,对那些功臣大加封赏,可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不稀罕当官,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了。后来晋文公经人提醒,才想起介子推,亲自到绵山请他出山。介子推死活不出来,晋文公就下令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介子推宁死不屈,抱着一棵柳树被烧死了。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那一天禁火吃寒食。介子推是因为火才死的,所以对火的禁忌就很突出,人们就在寒食节这一天吃冷食,来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悼。这种说法太戏剧化了,也没有明确的史料依据,就只是在三晋大地流传。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还有一种观点,寒食节是由西周末年仲春的禁火制度演变而来。《周礼·秋官·司炬》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于国中。”说明在仲春时节,大火星出现,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于是,司炬在国都中敲木铎,传达防火命令,禁止生火。古人生活离不开火,但火灾常带来巨大损失,古人无法解释,便认为火神主管人间火事。阴历二月至三月初,主火的大火星出现在东方,力量渐强。古人担心火势会更旺,便想出各种方法来减弱火势。

基于这种观点,又出现了“改火”一说。禁火是为了避免旧火与新火相遇引发灾害,以便新火保佑人们平安。在万物复苏的时节,将上年留存的火种全部熄灭,然后取出烽火制成新火,以此作为新一年生产生活的开端,标志着四季更迭和生命秩序的更新。

火苗跳动代表生命活力,古人觉得火也有生命力,既然像生命,那就有轮回,需要不断更新。改新火习俗能让阴阳协调,让一年风调雨顺,有利于农业丰收或身体健康。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在唐宋时期,清明赐火是盛行于朝野的习俗。皇帝喜欢赏赐大臣火种,以示皇恩浩荡。大臣们也感激涕零,写诗作赋,表达对皇恩的感激和荣幸。“春取榆柳之火”就是说的这种情况。欧阳修的《清明赐新火》中有一句“桐花应侯催佳节,榆火推恩忝侍臣”,明确指出清明时天子赐给大臣的火是榆柳之火。而百姓的条件就稍差一些,只能自己钻木取火,或者向有火种的人家借火,方法也不拘泥于榆柳之火。可惜的是,唐宋时期的赐新火习俗在近现代逐渐消失,只存在于史料的文字记载中,让我们只能在文字中想象清明时节万家灯火的繁华。

【二、插柳习俗】

清明节有个插柳的习俗,摘柳枝也有些门道,比如说,摘的时间别太早,最好是在出发去祭祖前开始摘。柳枝最好选垂柳,越长越好。柳树枝叶也别太少,要适中。柳叶颜色要鲜艳,不能太干瘪。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祭拜先人时,插柳枝得先从墓地保护神路神开始,摆上酒、茶,然后把柳枝插在路神牌位前,越多越好。接着按辈分高低顺序祭拜先人,每人一套酒、茶,至少两根柳枝。最后插在墓地附近的小溪或泉眼旁,边上还要插两柱香。大人会给小孩介绍坟墓是谁,和小孩什么关系,然后一起下跪祭拜。

关于清明节插柳习俗的来源,有四种说法。

首先,清明节在古人看来是三大鬼节之一,这个时候百鬼夜行出来索命。在佛教里,观世音菩萨用柳枝沾水来普渡众生。于是古人就觉得柳可以驱鬼,柳枝能辟邪,还把柳叫做“鬼怖木”。不过这种辟邪的说法也就是闲聊时说说。其实更科学的解释是,清明前后柳树正好开始长叶发芽,生命力很强,所以唐朝人觉得三月三戴柳枝能防蚊虫叮咬。人们从郊外踏青回来,在门口插根柳枝,也能防止虫疫。古人就是想借柳树的旺盛生命力让自己身体好,家里旺。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第二,清明插柳是为了纪念神农氏,他教人们种地。在清明前后,人们会把柳条插在门口,通过观察柳条的情况来预测天气。如果柳条发青,就会下雨;如果柳条发干,就是晴天。人们根据柳条的状态来安排农时,提前做好耕种的准备。

再者,柳树和生育观念有关。在某些民族的信仰中,柳树被叫做“子孙娘娘”,满族则称柳树为“佛朵妈妈”,“佛朵”在满语中就是“柳”的意思。在满族人的信仰观念里,“柳”象征着生育的祖母神。由此可见,人们折柳插柳其实有着让子孙后代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

据说,清明插柳这一习俗和晋文公纪念介子推有关。介子推被烧死之后,晋文公率众臣前往绵山祭奠介子推,发现烧焦的柳树已经重新长出了枝芽,晋文公睹物思人,便折下几枝柳枝戴在头上以表怀念。此后,三晋百姓纷纷效仿晋文公插柳,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习俗。

【三、放风筝、吃清明蛋与植树习俗】

天气好,柳树飘絮的清明,特别适合放风筝。现在放风筝是大人小孩都爱的娱乐,但古代放风筝还有个驱邪的意义。古人觉得放风筝能送走晦气,放风筝时剪断引线,就盼着能消灾解难。在民间习俗里,如果断了线的风筝落在谁家屋顶或院子里,那家人要赶紧把一块“镇石”压到风筝上,还要放鞭炮辟邪。

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习俗,比如拉祜族,他们会用纸剪成人形,绑在风筝上放飞天空,同时燃烧香烛。拉祜族认为,清明节时鬼门会暂时打开,如果能把慰问故人的情谊寄托在风筝上,逝者就能看到。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除了放风筝,清明还会吃清明蛋。清明吃蛋,是因为蛋象征着生育。在世界各国的宇宙创生神话中,都有蛋生宇宙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辟地,把混沌的状态分成天地,就像蛋一样。希腊神话中,黑暗女神和夜之女神生了个大蛋,蛋壳裂了就有了天地。卵和蛋可以看作是生育能力的象征。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吃鸡蛋或斗鸡蛋,还形成了不少习俗呢。就像在山东滨州,还保留着隋唐时期的“染鸡子”习俗,就是把鸡蛋染成各种颜色,有的地方还用鸡蛋给孩子画相。还有斗蛋的习俗,就是拿煮熟的鸡蛋尖部互相顶,先破的就算输。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树和蛋一样,也被赋予了生育观念。树生人神话认为,树是人类始祖,最早的人类由树中产生。人们认为树木有繁衍、生育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树信仰。树生命力和生殖力强,树干似生殖器,葱茏树叶似阴毛,于是树木被赋予神力,受到人类崇拜。此外,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花绽柳青,大自然充满生机。在上巳节,情投意合的男女外出春游,仲春二月,男女交合符合天地自然规律,可集日月精华。《周礼·地官》中甚至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原来,清明的踏青习俗最初有这样的含义。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文史君说】

现在的清明节,已经超越了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的含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文化传统。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各种仪式和习俗,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珍视家庭,深刻理解“人”的意义。清明节的风俗是个人与历史连接的精神纽带,除了慎终怀远,我们还能从这些习俗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对生命力的无限敬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2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你知道春秋战国时各国信仰的神是什么吗
...祭祀祖灵,这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兴衰。因此,宋代人们对祖先的崇拜极为虔诚。齐国齐国除了信仰各国公认的天帝、法祖之外,还通过融合不同的信仰,发展出了齐人信仰所特有的“八大神君”。八
2024-04-23 10:59:00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祭祀文化及祭拜社稷神
...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根植于民间的祖宗祭祀活动,以祖先神明作为主要的祭祀对象。其二则是由国家上层、政治首脑主要主持的天地祭祀活动,以社稷神明,阴阳天地作为其最高信仰。二者相辅
2023-02-03 19:56:00
腊月,牢记“9大习俗”,别犯“9大禁忌”,遵循传统,更安康
...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祖先并祈求保佑。具体来说,上坟请祖的习俗包括准备供品、焚香、烧纸、磕头等仪式。供品一般包括酒、菜、饭、水果等
2024-02-01 18:35:00
祭祀时为何要烧香,这起到什么作用
...了人类文明对原始宗教中的神灵崇拜,一个代表了集体对祖先的崇拜,这两种元素基本囊括了我们“烧香”文化的全部内核。NO.2烧香的实用价值:为什么祭祀时一定要烧香?烧香这种文化习俗
2024-02-10 09:34:00
...习俗和农业需要,但却能加入住在国资源完善礼俗,证明祖先文化宜时宜地的生命力,让清明文化展现为各地丰富而多元一体的国际文化。宗乡组织每年清明前后主办集体扫墓和祠祭,演练“礼”的
2025-04-04 20:04:00
聊聊中国古代狗的历史
...行,是《盘湖记》的道德观之一。瑶族和畲族以狗盘虎为祖先。根据他们的传说,一位名叫Ku的皇帝与一个强大的敌人发生冲突,并承诺将他的女儿嫁给任何能给他带来对手头颅的人。盘虎狗完成
2024-02-19 20:30:00
为何满族人不吃狗肉
...和生活哲学。一、历史传统的沿革据史料记载,满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狗是他们忠实的伙伴,用于追踪猎物、护卫家园。因此,狗在满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忠诚和勇敢的象
2024-10-22 19:40:00
古时候妃子下葬时,为何都要把肛门堵上?要不咋说还是老祖宗聪明
...亡和来世的理解。在宗教层面,肛门堵塞的习俗往往与对祖先的崇拜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灵魂不灭的信念。 从医疗卫生的角度来看,肛门堵塞的习俗可能
2024-08-20 14:17:00
端午假期成都兴起文博热:聆听古今中外历史回声
...化了野生玉米,尔后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衍生出神性涵义。此外,多件关于美洲豹的石雕显示出古代墨西哥人对这一生灵的崇拜。李一亮比较了中华文明和墨西哥古代文明:在农业方面,中国最
2024-06-11 10: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