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0 10:51:00 来源:戏说三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年前大泽乡的起义,让农民起义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后世所有的百姓带来了反抗精神,因此每当乱世降临民不聊生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他们振臂高呼反对压迫与强权,撼动那腐朽王朝的根基。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在唐末的时候,由于朝廷腐朽,皇权分散无力,各个节度使们拥兵自重,官僚阶级为了壮大势力,肆无忌惮压榨百姓,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其虽然并未成功结束,唐朝延绵二百多年的国祚,但却成为了压死李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落魄书生

黄巢原本是曹州冤句(现如今山东菏泽)的一名富家子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能文能武,可谓是“提笔安天下,跨马定乾坤”,但是就这样一位少年在成年后,却屡次科考不中,最后一次写了首名垂千古的——《不第后赋菊》,便返回家中继承家业。

《新唐书·黄巢传》:“黄巢,曹州冤句人。世鬻盐,富于赀。善击剑骑射,稍通书记,辩给,喜养亡命。”

公元874年天降大雨,全国各地接连暴发洪水,洪水所到之处,房屋倒塌,良田被毁,特别是山东一带,基本上是颗粒无收,饥荒蔓延,但是由于皇权的腐朽,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消息被严重地封锁,当唐僖宗知晓时,百姓早已经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作为当地有名的豪侠黄巢与私盐贩子王仙芝等人,经过短时间商议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举兵起义,一时间流民,山匪纷纷加入起义军的队伍,短短的几个月之间,黄巢,王仙芝就汇聚了上万兵马,并且为了生存这些人战意高昂,上了战场跟不畏生死,一连攻克了数十座城池,颇有战无不胜的意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初,里人王仙芝、尚君长聚盗,起于濮阳,攻剽城邑,陷曹、濮及郓州。”

公元875年,平卢节度使宋威奉唐僖宗与农民起义军战于沂州城下,在这场战役中王仙芝不敌宋威落败而逃,但是有意思的是此时的宋威压根不想着为大唐王朝卖命,一直在保存实力,所以宋威在打败王仙芝后并未乘胜追击,反而直接向唐僖宗复命称王仙芝战死,随即遣散兵马返回了自己老家青州。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而这无疑给了农民起义军一个机会,没几个月王仙芝,黄巢就再一次卷土重来,此次黄巢,王仙芝等人也深知自己这个“半吊子”军队,压根不能跟大唐精锐硬碰硬,所以选择了流动作战,颇有后来二战时期“闪电战”的味道。

一时间大唐王朝的军队,是顾头不顾尾顾此失彼,而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军则是在不断壮大,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三十多万人。

如果说前面的农民起义军,是小打小闹上不了台面,那么此次卷土重来的三十万人的大军,自然让那位坐在皇宫中的僖宗感到恐惧,于是僖宗为了平复农民起义,决定对王仙芝,黄巢进行招安。

王黄决裂

面对招安王仙芝内心很快就发生了动摇,毕竟刀头舔血的日子实在是危险,然而当王仙芝手下的将领得知此消息后,却是群情激愤,认为王仙芝贪慕虚荣,忘记了曾经的誓言,黄巢更是与王仙芝大打出手,最后王仙芝既没有成功招安,还与黄巢决裂,农民起义军实力大减。

内部分裂后的农民起义军实力大减,没多久王仙芝战死,黄巢被重创在不得已之下投降唐军被封为右卫将军,然而没多久黄巢发现各个节度使之间互相不服,甚至动不动就大打出手,唐僖宗并不能完全驱使这些节度使,于是乎黄巢直接反唐,再一次卷土重来。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上》:“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

而这一次,黄巢有了前两次起兵的经验,一路是势如破竹,短短几年就打到了洛阳城直逼长安,同时为了收买人心,黄巢更是不允许起义军进城烧杀抢掠,一时间可谓是人心所向,颇有一番天下共主人的味道。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而唐僖宗这边是危危可及,只能在匆忙之间任命率神策、博野等军坚守潼关,但是率神策军、博野军大都是长安一带的富家子弟组成,毫无战斗力可言,所以长安是不攻自破,唐僖宗落荒而逃。

《新唐书·逆臣下》:“神策兵过华,裹三日粮,不能饱,无斗志。”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事情发展到这,按照道理讲,黄巢应该“天命所归”,最终建立统一王朝,但是没几年黄巢的大齐政权,就被唐军所破,自己也落个兵败自刎的局面,那么,为什么声势浩大即将要成黄巢起义,最终却走向了失败呢?

起义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在古代农民起义军内部勾心斗角暗潮运动,可以说是农民起义的一种通病,黄巢起义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从最早与王仙芝起义时就是如此,一直未得到改善,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王仙芝率先起义,黄巢只是投奔王仙芝而已。

但是,由于王仙芝是一个私盐贩子,腹中并无过多的墨水,甚至可以说是眼光短浅,颇为地在乎一些蝇头小利,因此面对朝廷的招安,王仙芝很容易就会动摇,而这也间接影响到了手下士兵的信念,甚至也引起了黄巢的不信任,以至于到最后二人之间依旧是隔阂不断,甚至在王仙芝死后,其手下依旧对于黄巢依旧有所不满。

《新唐书·逆臣下》:“因击仙芝,伤首。仙芝惮众怒,即不受命,劫州兵,渥、中人亡去。”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而后来的王仙芝与黄巢的决裂也印证了这一点,俩人的,目标并不一致,而这看似并未对起义军造成影响,但却是一个隐藏的一个隐患,毕竟对于农民起义军而言,本身的军事实力在早期就是一个“半吊子”,非常容易一碰就散,倘若还人心不齐或者是各怀鬼胎的话,压根不可能起义成功。

没有稳定的大后方补给困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作为部队攻城拔寨的重要军备,往往大军所需的物资更是多之又多,所以一般的军队都会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军备,就例如刘邦当初就是依靠四川从而发家。

但是,对于黄巢起义而言,由于其是地道的农民起义,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压根不能跟唐王朝的正规军正面交锋,所以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选择流动作战,而这也导致了黄巢部队没有稳定的大后方。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所以,黄巢起义就如同无根浮萍一般,哪怕是到后来,起义军达到三十多万人时,黄巢依旧没有选择建立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反而是利用手中的城池与朝廷做交换,只要目的达到黄巢就会拱手相让。

而且黄巢起义与那些权贵起义,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那就是没有贵族阶级的支持,没有真正的靠山,并且当时唐朝虽然腐朽,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这一切的苦难只是针对底层的劳动人民,对于真正的贵族阶级,压根没有影响,甚至还有不少贵族阶级依旧维护李唐皇室。

《新唐书·逆臣下》:“富家皆跣而驱,贼酋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然而黄巢起义后,不但没有笼络贵族阶级达成“军事同盟”,反而直接将起义的矛头直接指向那些权贵们,这无疑是破坏了两方人的利益,将起义军与贵族阶级,李唐皇室形成了尖锐的对立面,所以要想成功,必须一鼓作气,不能停,否则将会选入泥潭之中,寸步难行。

而黄巢在攻下长安之后却并未选择顺势追击,反而大肆的封赏下属,屠戮在长安的贵族,所以这种情况之下,黄巢的起义军可以说是外强中干,或者说是独木难支,因此黄巢起义军只能一直胜利,倘若兵败一次,就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毕竟退无可退,东山再来的机会非常渺茫。

心态发生了变化

对于黄巢而言,攻克长安之后,应该是以长安为中心辐射诸地,并且励精图治扫除唐朝剩余势力,但是黄巢在攻破长安,建立大齐政权称帝之后,却是被当时的权利,以及美色迷惑了双眼,内心早已经不是当年起义时的“屠龙少年”。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根据史料记载,在称帝之后黄巢可以说是“直接摆烂”,其先是大摆筵席,整日饮酒作乐,沉溺于温柔乡之中,对于朝中的政务根本是不管不问,完全不顾当时逃跑的唐僖宗,以及唐朝剩余势力,而这给予了唐僖宗发展调整的机会,因此在不久之后唐军反扑,沉溺于温柔乡中的黄巢早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最后仅仅仅几百人的小股部队,就将黄巢吓出了长安城。

丧失民心

如果说,综上种种是黄巢起义未能成功的原因之一,那么丧失民心绝对是主要原因,在早期的时候,黄巢的起义军名声一直颇为不错,军队也是井井有条,特别是攻入洛阳城后,更是没有大肆掠夺百姓财物,所以很多百姓都认为此时的黄巢是来解救自己的“恩人”值得自己去帮助。

但是,黄巢建立大齐没几天,黄巢的嗜血本性展露得淋淋尽致,其先是纵容手下士兵抢夺百姓财物,并且对那些拿不出钱财的百姓绑在柱子上拷打,而对于那些富贵人家,直接将其赶出家门霸占人家房屋。

黄巢起义敲响李唐王朝的丧钟,为何会功亏一篑?

而那些将领们更是在城中,肆意地掳掠良家妇女,对于唐朝的官员更是直接斩尽杀绝,遗留在皇城中的李唐皇室成员全部处死,哪怕也是幼童也没有放过,同样其他贵族阶级是一个没放过。例如历时上赫赫有名的“关陇集团”直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根据野史记载,在黄巢缺少粮草的时候,更是大肆地掳掠百姓为食,可怕至极。

《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

所以,对于黄巢而言,失败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一般,从最初的农民起义到最后的长安称帝兵败自刎,内心也由最初的“屠龙者成为恶龙”,实在是让人惋惜。

不过,黄巢的起义虽然未能走到最后一步,但是毫无疑问,黄巢却为大唐王朝送来最后的丧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0 18:46: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科举失败到起义领袖,黄巢的崛起与唐朝的覆灭
...一起一经打响,便响应者无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起义军的人数就从最开始的几千人发展到了数万人。公元876年,在唐军宋威与王仙芝的一场战斗中,王仙芝因为实力不济败给了宋威,此
2023-09-16 18:45:00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会陷入藩镇之乱?
875年,山东“盐枭”黄巢发动起义,响应王仙芝起义军,一起反抗唐王朝黑暗统治。878年,王仙芝在湖北黄梅县被唐朝将领曾元裕击败,所部阵亡5万余人,王仙芝也阵亡沙场。王仙芝阵亡后,
2023-08-22 16:05:00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甚至拿人肉当做部队军粮,以保证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人记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杀人魔王,他却在无意间为中国铲除了,一个危害900多年的
2023-01-07 16:23:00
王霸黄巢有多残暴?看看他做的这些事就知道
...我们,天灾往往还伴随着人祸。各地官员的报喜不报忧,李唐政府如同被遮上双眼的瞎子,沉浸在沾沾自喜中,大大咧咧的以为自己的王朝政通人和,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当权者不仅不采取措施,
2024-02-12 06:13:00
唐朝三大盛世:顶峰背后的辉煌与坠落
...。当时已经彻底放弃挣扎的皇帝,当然打不过气势汹汹的起义军,被打的溃不成军的唐军选择向王仙芝求和。 然而王仙芝打来打去也累了,觉得既然朝廷求和,那便接受招安吧,于是王仙芝受到
2023-09-11 22:56:00
...深受民众的拥护。公元875年,王仙芝率众起义,他自带领起义军迅速席卷了整个山东地区,同年,黄巢率众响应王仙芝也举起了义旗,两支起义军很快汇合在了一起。黄巢家族世代以贩卖私盐为
2024-06-22 06:31:00
聊北方竖起反唐大旗声势最大的王仙芝
...的大盐贩子黄巢也带了几千人与他会合。王黄会师以后,起义军声势更加浩大,原来几千人的队伍迅速拓展到了几万人。王黄带领的起义军很快占领了周围几个州县,一时间势不可挡,大唐朝廷一片
2024-04-16 18:41:00
黄巢起义:唐朝末年的社会动荡与权力斗争
...临沂开始,攻克了河南各地,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起义军直指洛阳。期间杀了许多唐朝将领,还俘虏了许多士兵,起义军的势力逐渐扩大。1、独自反唐再说王仙芝那边,把唐朝宰相王铎的弟
2023-09-23 18:40:00
此人因多次名落孙山而造反,敲响了王朝的丧钟
...却进行了报复性的大屠杀,使长安城中百姓大失所望,对起义军产生了敌视情绪。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举行登基大典。黄巢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为率众起事的地方古代属于齐地
2023-04-20 08: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