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卒中复发
——做好卒中后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且卒中后复发的可能性非常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卒中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做到认识复发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卒中复发。
一、认识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一)复发的原因
1.未控制的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很多患者因血压控制不理想而导致脑卒中复发。
2.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生活方式可导致卒中复发。吸烟、饮酒损伤血管,增加卒中复发风险。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体重上升、肥胖、血脂升高。饮食不够清淡也会引起血压升高,继续加重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复发风险。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
4.家族遗传:家族中有脑卒中病史的人更易发生脑卒中。
(二)复发的风险因素
1.年龄因素:年龄越大,脑卒中复发的风险越高。
2.性别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3.血脂异常: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血脂控制不理想,可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心脏病:心房颤动、冠心病等心脏病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5.不规范服药:卒中患者出院后居家仍需长期服用药物,但少数患者随意停药或自行增减药物增加复发风险。
6.、未按时复查:少数患者有不想去医院复诊的心理、或自我感觉恢复不错不愿复查、或工作繁忙不按规定时间复查,不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病情恶化却未能及时发现而延误治疗。
二、卒中患者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很多人就认为自己已经痊愈,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脑梗患者,初次发病症状或许不明显,居家后便不再定期检查或自行停药。其实,此时卒中的风险依然存在,非常容易复发。故卒中后做好居家护理与自我管理十分重要。
(一)控制基础疾病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应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居家时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做好自我管理,定期复查,坚持服用降压、降脂、降糖、抗凝等药物,遵医嘱用药,不得自行随意增减药物或停药。
(二)养成健康的居家生活方式
1.积极运动,坚持康复锻炼:个体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来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建议居家从事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以不劳累、出微汗为宜,并遵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原则。
2.合理饮食:在居家饮食中可调整进食顺序,先水果后饭菜,维持高纤维素的摄入、维持食物多样化和控制油脂、盐、糖摄入量的原则。多吃新鲜水果、粗粮等,多吃豆制品,多吃不饱和脂肪酸(鱼类、植物油等),做到少脂、少食、少盐——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类食物,尽量减少油炸食品与可制油食品的摄入,每日烹调用油控制在25~30g;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其中包含食物中的盐分;每日膳食添加糖应小于50g,高血糖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注意低GI食物的选择。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减少卒中风险。
4.戒烟限酒:制定戒烟计划,选择合适的戒烟方法。严格控制饮酒量。
5.保持乐观: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引起兴奋、抑制失衡,并导致某些激素分泌增加,使小动脉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引发卒中。因此,居家时应避免过度兴奋与悲伤,保持情绪平稳。
6.牢记定期复查:卒中患者居家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是检查服用药物有没有出现副作用,二是监测血脂等指标有没有达标。若发现出现药物副作用或指标结果未达标,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脑卒中患者居家时应警惕复发,认识复发的风险因素,通过家庭护理和自我管理来预防,达到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吕小霞·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和立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