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冬季气温骤降 卒中如何预防?专家支招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2 15:54:00 来源:环球网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我国多地气温骤然降低,专家介绍,突然的降温会使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小动脉持续痉挛,而由此造成卒中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高。

冬季气温骤降

专家提示谨防卒中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血栓”和“脑出血”,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所有中风的60%~80%。

据介绍,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所以说,卒中是威胁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预防卒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骤降 卒中如何预防?专家支招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主任 陈旭:现在人的一些不健康饮食生活习惯造成了一些疾病、慢性病的年轻化,脑卒中发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我国卒中患者中

45岁以下人群占比11%

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患病总人数超过了2800万。此外,我国卒中发病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已经占总发病率的11%。

专家介绍,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卒中的防治水平有所提高,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卒中患病死亡率较十年前下降了九成;复发率为7.7%,与欧洲国家水平持平,整体愈后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卒中患者初次发病年龄有所下降。

冬季气温骤降 卒中如何预防?专家支招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 王拥军:在中国11%的患者是在45岁以前发病的,全球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现在年轻人面对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比过去要严重。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今天这个环境下会更多,他们可能睡眠不规律,更多的人抽烟。卒中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你有家族史的时候,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去检查脑卒中的相关的危险因素,去预防卒中,去早点采取措施。

早期识别

治疗和预防卒中尤为重要

如今,卒中已不再是“老年病”,卒中一旦发生,就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早期识别、治疗和预防卒中就尤为重要。

卒中发生后的常见症状包括:协调和平衡能力丧失导致行走困难或摔倒,视力下降看不清楚,丧失意识无法控制地抽搐,一侧肢体突然无力或麻木,无法正常说话或理解他人语言意思,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等。

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拨打120送医院急救不仅要快,更要送对医院,应选择有卒中中心、具备救治资质的医院进行急救。

冬季气温骤降 卒中如何预防?专家支招

当大脑缺血超过3小时,脑细胞将出现不可逆的损害,所以抓住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非常重要。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 王拥军:卒中的救治在过去是黄金3小时,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在24小时之内是都可以有救治的可能的,但是越早救治效果越好。

一旦出现卒中早期症状

几个误区要避免

此外,专家还提醒,一旦出现卒中早期症状,一定要注意避免几个误区。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 王拥军:在家里边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病人卒中之后家里人可能过度移动病人,比如说倒在地下,可能会有拖着到床上或沙发上,这是很危险的。第二个,在家里没有诊断情况下,给病人喂药、喂水、喂食,卒中的急性期,有一半人左右会有吞咽困难,所以喂任何药物喂任何食物喂任何水都有可能造成误吸,会加重病人病情,使误吸之后出现肺炎,肺炎是卒中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识别卒中发生“危险因素”

做到主动预防

卒中虽然危害极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世界卒中组织就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因此,大家要了解导致卒中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才能够进行主动预防。

1.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

2.控制好血压。35岁以上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1次,高血压患者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3.控制好血糖。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

4.控制好血脂。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6个月就要测定1次血脂。

5.戒烟。所有人都应该主动拒绝吸烟,并避免二手烟危害。

6.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7.健康饮食。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油饮食,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

8.科学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参加3~4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约40分钟以上,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的健身运动。

9.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心梗、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等。以上疾病人群的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常人,应定期体检复查,接受专科医生治疗,遵医嘱药物治疗。

卒中后易发情感障碍

家属要引起重视

此外,许多卒中患者,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的坏死,导致患者皮层功能减退,会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和情绪不稳。再加上卒中后遗症造成的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也让不少卒中患者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对此,专家提醒家属要引起重视。

首先,要针对患者卒中后所产生的各种后遗症,进行积极康复训练,努力使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思维活动等高级神经活动尽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使患者基本能够生活自理,保证患者一定的生活质量,才能增强患者的信心。

其次,要积极控制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再次发作。

再次,患者的亲朋好友要主动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点时间陪伴患者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当患者出现抑郁或焦虑倾向的时候,要将其送至医院,进行抑郁或焦虑量表的测评,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如果已经患有严重的卒中后抑郁或焦虑,要给予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冬季气温骤降 卒中如何预防?专家支招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 王拥军:有40%的卒中病人会有心理障碍,因为一个正常人突然一侧肢体瘫痪,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是难免出现的,所以在得病之后,我们要求一边家里人要理解病人,这个要跟他多沟通。第二个出现抑郁症状之后,要早点跟医生说,医生会参与行为干预,或者说用药物干预的方式,这样来帮助他度过这一段最艰难的时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1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初春气温变化大 让人“卒”不及防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初春气温变化大让人“卒”不及防脑卒中患者增多,谨记“中风120口诀”福州晚报讯 上周,福州气温先是一路“狂飙”至初夏,随后又转跌回隆冬。“初春时节天气急剧变
2024-02-26 07:20:00
高温天警惕脑卒中!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诊
...:北京日报客户端连日来,多地持续高温,一些医院的脑卒中患者明显增加。专家提醒,炎热的夏季是脑卒中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须警惕缺血性脑卒中。多地持续高温 老年人尤其须警惕脑卒中脑
2023-07-06 17:23:00
乍暖还寒谨防脑卒中!专家:“过山车”的天气更要注意保暖
...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内多家医院获悉,近段时间,因脑卒中抢救入院的病人也有所增加。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医生在病床旁为脑卒中病人进行治疗。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供图91岁老人突发脑卒
2024-03-20 19:50:00
我学者为缺血性卒中治疗提供新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在缺血性卒中治疗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两篇文章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也是该杂志第一次同时发表两
2024-06-17 09:38:00
秋冬交替气温变化快  老年人要警惕“换季卒中”
...醒,当前正值秋冬季节转换,随着气温变化,老年人患脑卒中风险也随之增加,需要特别警惕。四川省康复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龚玉来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
2023-11-05 09:04:00
脑卒中频发引关注 专家提醒:夏季高危人群尤要注意
...大,右侧巴氏征阳”,7月25日凌晨4:20,江苏省中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微信群里,神经内科值班医生崔春丽刚把接诊的患者头颅CT影像发到群里,“基底动脉中段闭塞,后循环缺血。”神
2023-07-27 21:22:00
聊城常立国团队亮相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
...民医院常立国医学团队前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中国卒中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天坛脑血管病会议。在此次盛会上,常立国院长及其团队展示了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急诊卒中单元管理和实施方
2024-06-15 20:50:00
秋冬季警惕“中风”!海南专家:识别牢记“BEFAST原则”,急救地图→
...10月29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今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那么,脑卒中有哪些征兆?如何识别脑卒中?怀疑发生脑卒中该怎么
2023-10-29 20:11:00
心梗、中风高峰即将来临
...浙江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疾病专家万曙主任医师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总数的30%
2023-11-30 07:0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