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之管见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6 08: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学科实践是新课标的学科新课题,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以及课程内容结构,采用“实用、实操、实处、实效”,指向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实践,富有成效。

一、注重案例教学的实用,构建知识体系

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旨在重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实践行为的转化,以确保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动性和成效性,更是为“培养什么人”打下扎实知识基础。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案例情境中掌握学科知识和理解核心概念,总结规律,并学会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里特别强调案例教学的实用性,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从学生认知和案例作用方面看案例引领作用和学生掌握程度,进而能渐进性、层次性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鉴于此种情况,实用的教学案例尤为关键。因为案例教学是通过生活实例拉近学生和学科知识的距离,搭建学科知识和生活事例的连通,所以我们在案例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认识性、案例的现实性、典型性和系统性,尤其是系统性,就是考虑学科知识的大概念系统,然后讲求章节内容的针对指向性,以求达到学科知识的前后连贯系统性,同时也体现章节内容的层次性,更是体现教材一体化设计思路: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和生活范围的“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如此一来,能帮助学生在落实学科知识和核心概念理解上构建知识体系,也便于学生日后对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

二、讲究活动探究的实操,谋求知识内化

把活动探究引入课堂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或者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并深入理解学科知识,进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属于“100%的跨学科课程”。所以在活动探究的问题上,坚持材料的针对性、典型性和现实性以及联结性,尤其讲究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的探究都会有很多延伸出来的主题,只有立足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打通事例和学科知识以及核心概念之间的障碍是方法和技巧,没有实操性动作,对活动探究就只能是泛泛而谈,走马观花的表面形式,达不到活动探究是学科知识的运用过程、学科能力的内化提高过程,更重要的是体验不到学科价值观念的存在,体悟不到学科价值观念的效果。

三、细化班团活动的实处,探索真善美丑

班团活动是学校落实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主阵地之一,某种意义上班团活动可以说就是关注学生外在行为和习惯,进而透过现象看到行为背后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的活动。

对当下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而言,就是最普通的常规养成教育,也有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育人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教师,能洞察问题的同时有对活动作出科学规划,系统安排,并有细化指导,讲求活动的实在,踏踏实实开展活动,与学生一起在纷繁复杂、花样多彩的日常行为中探索真善美丑,逐步培养学生正能量的气场、人品,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针对“鞋印”随处可见行为,我组织全班同学来一次“让鞋印消失,文明我做主”大讨论。

1.现象审视——留心(收集不该有鞋印地方的图片)

2.问题诊断——细心(行为成因分析)

3.理论引导——悉心(处理原则和策略)

4.案例展示——精心(好坏对比形成正确认识)

5.实践检验——耐心(留给时间修正不当行为)

在讨论过程中,“规则”“责任”“社会秩序”等富有正能量的词语频频被提到,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就在这次大讨论中凸显出来。

四、强化社会实践的实效,要求知行合一

不管是案例,还是活动探究,都是在校内课堂教学,属于学科理论知识学习和学科理论知识模拟运用的过程,没有真正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和碰撞,所以需要强化社会实践的实效,让学生走入现实的社区、街道、工厂等社会大课堂面对真实的生活,用课堂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有效行动,以实践检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确确实实达到知行合一境地。

教师一定要立足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大概念一体化设计规划整合相关内容,确立主题,目标,具体问题或任务来安排社会实践内容,教师还要特别设计学生活动的行动和质量监测的相关问题,充分利用学科实践课、周末或者假期时间,带领学生或学生自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相关记录。教师还要做好关注学生的个体和整体表现,同时,做好活动的评价反馈,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和修正行为、升华思想,完成从行到知的知行合一目标,落实学科知识的践行。

新课标提出的学科实践,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辟新天地,也是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育人问题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重视和探索,大胆实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育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6 0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道德与法治开卷考 物理等学科增加实验新中考改革后首次期末考“变脸”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最近全市初中迎来新中考改革后的首个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尝试开卷考,物
2024-01-18 05:25:00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刘进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新时代下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较强的法治意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
2024-04-11 09:59:00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刁振凯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通过适宜的载体和手段将个体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获取的方法、经验、态度和情感等迁移到某一学科的学
2023-10-26 10:17:00
北京新中考改革后,史地化生的课堂生活气息更浓了
...、化学、生物学列为考查科目,成绩不再计入中考总分,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四门考查科目在教学上有哪些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调整学科?近期开展的北京市中考改
2023-12-05 15:42:00
北京中考新政,释放哪些信号?
...“大减法、小加法”。“大减法”将分数评价科目聚焦在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6门。原来“全科全考”下的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变为等级评价,在升学中作为参考
2023-09-28 10:03:00
...一 助力健康成长——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中心小学于1924年建校,历经百年,师生共同努力,力争建设为培养“涵慧启智,树
2024-02-29 09:02:00
...学 李江虹摘 要: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与道德认知的提高,逐渐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
2022-12-13 07:55
...少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道德与法治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物理科目“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发布会由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
2023-09-26 17:04:00
...研究院附属小学巧设情境搭建桥梁 实践体验激活课堂“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高度的综合性,其知识面既涵盖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又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同时,它也是十分注重拓展延
2023-06-29 09:0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