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王文娟)秋收时节,在位于汇川区团泽镇和桐梓县狮溪镇的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下称市农科院)水稻种植基地,20余亩“航天稻”迎来了丰收。
这批落户遵义的“航天稻”,是在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协调下,由市农科院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引进的。4月中旬播种,历时5个月迎来丰收。“此次试种的‘航天稻’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的品种,通过神舟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等搭载种子到太空,经空间辐射、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使种子内部结构发生激变,返回地面后,再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种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永柱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这批种子表现不错,种出了优质品种的种性特点。
“今年种植的‘航天稻’获得了较好示范效果,预计平均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且抗性、株叶型等表现良好。”市农科院作物所农艺师谢瑞介绍,为了全面掌握“航天稻”在不同地域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他们经前期观察、中期记录、后期测产,对26个“航天稻”品种(系)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详细观察记载。希望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遵义种植的“航天稻”品种,参加国家或者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申请审定并推广应用。
据了解,市农科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引进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航天稻”示范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尽早将太空育种的成果端上市民的餐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