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露平徐伦汧
盛夏时节的四川绵竹富新镇,房前屋后蔬果累累,田间地头忙碌采收……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图景跃然眼前。
产业兴则百业兴。近年来,富新镇把推动产业兴旺贯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按照“抓党建、强引领、助民富、促发展”的思路,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绘就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党群齐心“双向奔赴”解锁新时代“发展密码”
走进新民路社区2组的西瓜种植基地,只见大棚里郁郁葱葱的西瓜藤爬满一地,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掩映在藤叶之中,长势十分喜人。外地批发商正在瓜田里采购西瓜,基地负责人王齐齐和村民们将一个个成熟的西瓜摘下,装筐、装车,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2022年,来自安徽的王齐齐在新民路社区流转了150亩土地,用于种植8424、美都、口口脆等品种的西瓜。随着西瓜的日渐成熟,基地的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社区两委得知情况后,积极组织了20余名村民前来帮忙采收,让王齐齐深受感动。“社区为我们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也自愿每年向社区捐赠8元/亩的公益事业费,助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王齐齐说道。
在富新镇,村(社区)发挥自身优势为种植大户提供优质服务,种植大户为村(社区)捐赠公益事业费用于集体经济发展,这样“双向奔赴”的事例并不少见。双方通过党建引领,携手擦出了共同发展的新火花,解锁了新时代的“共富密码”。
“近年来,富新镇按照‘党建强,产业富’的工作思路,结合地方资源和区位条件,全力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培育160户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2.8万余亩。”富新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钟华冰说,为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广袤田畴大显身手,该镇强化党建引领,指导各村(社区)紧密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需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及时有效给予物资保障、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用工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让他们吃下发展“定心丸”。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自愿向所在村(社区)捐赠公益事业费,助力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田间地头“摆讲堂”“红色引擎”添动力
走进文永村8组的百亩桃林,成片的桃树一棵挨着一棵,微风吹过,一股股淡淡的桃香扑鼻而来。桃树林里,一边是村民们采摘桃子的忙碌场景,一边是富新“草帽”党员农技服务团正在开展“送技术、解难题”志愿服务活动。
“这些果子长得太密,要记得修枝梳果,这样结的桃子才能又多又大……”富新“草帽”党员农技服务团的志愿者们讲得仔细,桃农申茂琼听得认真。连日来,富新“草帽”党员农技服务团的志愿者们将农业科技知识的讲堂搬到了种植基地,就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采摘方式等方面开展指导,当好技术推广的宣传员、保障增收的指导员、生产管理的服务员,让果农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对于这种接地气的“农业科技讲堂”,桃农申茂琼感慨颇多。4年前,她在文永村8组承包土地种植桃树,由于对当地气候规律把握不准,再加上疏于田间管理,导致桃树挂果率不高,销售达不到预期,亏损了不少资金。“是富新‘草帽’党员农技服务团的鼓励和指导才让我坚持了下来。现在,通过富新镇党委政府牵线,我们种植大户间加强了交流沟通,农技专家也时常到现场指导,对我的发展帮助很大。”申茂琼告诉记者,今年她的桃林实现了大丰收,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前来采购。
“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就会到现场给予指导。同时,还会按季节、按地域开展集中培训。”富新“草帽”党员农技服务团团长牛关华说,在田园党建特色品牌的引领下,他们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把“课堂”送到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门口,面对面指导、“零距离”服务,帮助他们切实解决种植技术上的难题。
党建引领,激起农业产业发展“千层浪”。近年来,富新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核驱动”和“最强引擎”,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在党建品牌上聚“合力”,着力构建起“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支撑链”“振兴链”的工作新格局。如今的富新镇,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水果、蔬菜、大米加工、粮油等特色农业产业齐头并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17: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