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西北孤忠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9 17:56:00 来源:戏说三国

“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悍,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新唐书》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与此同时,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则趁机侵入西域,并大举攻入河西走廊。贞元三年(787年),吐蕃攻陷大唐在河西走廊上最后一个据点沙州(今甘肃敦煌),河西走廊全部沦陷,河西走廊上的各族人民被迫接受吐蕃的统治。当时吐蕃尚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统治手段粗暴,吐蕃废除了河西走廊上曾经大唐的行政机构,河西走廊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倒退,河西走廊上的各族人民无不怀念大唐,一场重归大唐的起义在时光中酝酿,只得那振臂一呼的领头人,而这领头人就是本期文章的主人公张议潮。

唐朝西北孤忠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

张议潮,沙州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其家世代为沙州州将,系沙州豪族。当时吐蕃强盛,张家不得不委身吐蕃,但心中大唐的情怀始终未能磨灭。张议潮自幼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对东方的大唐更是心生崇拜向往之志,并一致为恢复河西做准备。会昌年间(841年—846年),吐蕃连年自然灾害,以至“人饥疫,死者相枕藉”,国力由此遭到削弱。大中二年(848年),唐军趁吐蕃虚弱之际,收复原州(宁夏固原)、威州(宁夏中卫县)、扶州(甘肃文县西),及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萧关等七关。消息传到沙州,河西走廊上的汉人备受鼓舞,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于当年在沙州发动了起义,旋即光复沙州。

唐朝西北孤忠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

张议潮的起义正如一颗丢在茅草中的一颗火星,之后,相继收复了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伊(治今新疆哈密)、西(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甘(治今甘肃张掖)、肃(治今甘肃酒泉)、兰(治今甘肃兰州)、鄯(治今青海乐都)、河(治今甘肃和政西北)、岷(治今甘肃岷县)、廓(治今青海贵德东)等州,加上沙州合计十一州,河西走廊全部光复。大中五年(851年)八月,张议潮派人将瓜、沙等十一州图籍上报给大唐朝廷。沦陷吐蕃近百年的河西走廊四千里山河一朝得复,张议潮真国士也!

史称“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唐宣宗李忱称赞其“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

唐朝西北孤忠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

唐宣宗面对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哽咽了,长安百姓哽咽了,是啊,上一次这么激动已经是100多年的的开元时代了。唐宣宗遂于沙州设置归义军,统领沙、瓜、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以张议潮为节度使。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又率军收复了吐蕃在河西走廊上最后的据点凉州,打通了从长安经萧关通往西北的道路,张议潮也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咸通八年(867年)二月,69岁的张议潮接受朝廷的征召,离开沙州前往自己魂牵梦绕的长安城为官,其侄子张淮深担任归义军留后,主持河西军政。咸通十三年(872年)八月,张议潮病逝长安,享年七十四岁。时人作诗赞曰:“河西沦落百年余,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9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大唐帝国最忠实的“铁粉”——归义军
...(764年),大唐帝国的宿敌、雪域高原上的霸主吐蕃攻陷河西走廊上的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2年后的大历元年(766年),吐蕃又攻陷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贞元
2023-07-13 21:37:00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帝国不光失去了西域,连河西走廊都被吐蕃占领了。自唐代宗时期开始,吐蕃人甚至一度占领陇右,经常侵入朔方、关中地区,还曾经占领长安,逼得唐代宗流亡陕州
2024-01-31 22:11:00
他击败吐蕃收复河西,创造了大唐最后的辉煌
...部疆域兵力的空虚。而吐蕃对唐朝西域地区的安西四镇和河西走廊本就垂涎三尺,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大举进攻安西四镇、陇右以及沟通中原和西域的战略咽喉河西走廊。中原王朝对于河西走廊和
2023-05-03 20:01:00
张义潮:驱逐吐蕃,收复河西的民族英雄
...年),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沙州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口,也是进入西域的东大门,可谓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被誉为“华戎
2023-11-23 17:21:00
都知道儿皇帝,你知道儿天子吗
...本无力抵抗吐蕃进犯,河西各地纷纷沦陷。至786年,大唐河西走廊上最后一座重镇敦煌,在经历数年的防守后,终因中央无兵救援而沦陷。唐朝失去了西北诸地。吐蕃对西北汉人的压迫极其严重
2023-07-19 16:41:00
这个部族曾一度攻克长安,却被弱小的西夏驱逐出河西走廊
...李继迁,逐渐在河西地区壮大起来。当时,吐蕃人占据了河西走廊的重要据点:凉州城(今甘肃武威)。凉州是李继迁西进中的一枚钉子,时时让李继迁如芒在背。在宋真宗的拉拢下,潘罗支使用诈
2023-06-09 09:58:00
血战河西:大唐英雄张议潮的收复之旅
...蕃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国力大损。趁此机会,唐宣宗派兵河西走廊东部的收复了原州、秦州、乐州,以及石门木峡七关。公元848年三月,张议潮领导起义,赶走了吐蕃人,一举占领沙洲城,随后
2024-02-14 18:14:00
这份一千年前的公务接待用酒账单,见证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
...版图内科技文化最灿烂的时代之一。 陇右归义军,护卫河西走廊150年这份《酒破历》的产生者,或者说四方宾客的接待者——归义军也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大唐贞观元年,在陇山之西设置
2023-11-10 09:55:00
安史之乱时期吐蕃侵吞大唐不少领土,唐朝是如何收复的?
...以再度叛唐与吐蕃镇守鄯州尚婢婢彼此攻杀。在此前一年河西走廊的唐朝遗民张议潮在沙州起义,自称归义军。归义军驱逐吐蕃守将,建立政权。随着论恐热实力的萎缩和归义军的迅猛发展,张议潮
2023-06-25 05: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